梁启玲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并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制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核干部的重点内容。提出这样的精神,有利于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重要性,统一思想,理顺思路,从而能够起到推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稳定发展和创新改革。
关键词: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依法办事
为了贯彻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推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响应号召,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平稳发展。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对社会主义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有直接影响。目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我国的重点发展目标,解决深化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就必须依靠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因此,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一、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体现了党的治国理念
我党在长期执政中,始终把法制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党在十五大中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在十六大中明确提出要将依法治国的方略全面落实,将其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贯彻法治是我国治国的基础,因此,在这一些的背景下,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成为我党对党员干部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是深化改革的共识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矛盾频繁显现,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深化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要阶段,但是改革中却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如何进行改革,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要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就要增大社会凝聚力,形成共识。
二、提高党员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思维意识淡薄
党员干部心理存在官本位的特权概念。依法办事体现出的不是依法办事而是依官办事,从而出现以权压法的现象,党员干部不积极的采取配合措施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采用非法的手段解决出现的矛盾,目的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从而不遵循我党提出的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理念。党员干部自私的性味,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稳定发展。
(二)法治思维能力不足
党员干部违背了我国法律原则和精神,与法律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选择性使用法律,从而满足自身利益,不考虑社会大环境,从而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不足,同时还体现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上。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准确快速的运用法律进行灵活处置,从而造成严重的恶性事件。
三、党员干部应具备的法治思维
(一)合法性思维
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利的时候,无论是下决定还是执行,或者在解决社会矛盾的时候,都要先保证自身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保证行为目的的合法,行为内容的合法,行为手段的合法。合法性思维,是制度思维,按照法律制度办事,从而加强体现合法性思维。
(二)公平正义思维
法治体现着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决策,是公平正义的体现,党员干部在决策工作中不能吸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一味谋取个人利益,是缺乏公平正义的主要体现。因此,法治思维不能让人民群众信服,就不能达到效果。
四、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法律学习,培养法治精神
市場经济是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价值规律的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都不能离开法治的作用,没有法治思维就不能形成有利的市场经济。因此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重视对法律知识和理论的学习,知法是守法的前提,加强法律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才能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才能有利于社会转型的矛盾解决。同时,培养法治思维,加强运用法律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保证党员干部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培养党员干部常态化法律实践
法治思维要成为党员干部的常态思维,就必须进行常态化的法律学习,还要建立常态化法律学习的制度。除了建立完善的常态化法律学习制度以外,还要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常态化法律的实践,只有强化法治实践,才能最大化的巩固法治思维。对深化改革和化解社会矛盾等问题,首要选择的方法就是法治方式,其次可以选用以法治为中心的方式。在遇到权利与权力相矛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时候,要坚定法治思维,依法办事。党员干部还要积极的支持行政诉讼,积极的参与法院庭审的旁听,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矛盾的能力。
(三)建立法治评估机制
对党员干部的考核机制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将法治运用能力纳入选拔党员干部的标准中,让法治思维成为党员干部的习惯性思维。法治评估机制的建立,能够更加具体的对党员干部进行约束和评价,是党员干部选拔,管理监督,激励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
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基层法治机构,开展培训,突出法律知识的重点,做到最大化的法律知识普及,改变党员干部对专业知识严重匮乏的现象。开展法治干部到基层工作的活动,听取群众合理的诉求,维护群众正当的利益,积极解决群众问题,对于少数人不合理的请求要严厉打击,对违反纪律,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明令禁止,做到积极及时的解决矛盾,避免激化矛盾。
(五)重视人民利益,维持社会稳定
要做到人民至上、维护人民的权益,就要将利益诉求和纠纷纳入标准的法治轨道中,才能促进改革开放的稳定发展,保证社会环境大和谐,由此看来,法治对于我国社会和改革开放有重要的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社会中的矛盾进行解决,维护社会稳定,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合作,全民参与,法制保障”社会体系的基础。十八大中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依据,提供了最优路径。要形成社会凝聚力,达成共识,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是基础。因此党员干部要把提高自身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作为自觉需求。法治逐步受到重视,体现了我党在历史经验中不断实践,吸取经验,对执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自身的使命勇于担当。
五、结语
目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我国的重点发展目标,解决深化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就必须依靠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因此,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菅中战.试谈当前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活力,2014(22).
[2]高峰.党员干部要提高依法治国的能力[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4(11).
[3]戎旭.领导干部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5(01).
[4]肖辉.树立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企能力[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06).
[5]李佐军,常纪文.在法治城市建设中提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J].党政研究,2014(06).
[6]贺家铁.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J].党政干部论坛,2015(01).
(作者单位:中共日照市岚山区委党校)
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