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16例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非重度)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都服用替米沙坦80mg每次,每天1次持续3个月。A组于早上7:00服用;B组于晚上19:00服用。治疗结束后复查动态血压。对两组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纠正非杓型血压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疗效来看A组的比例为21.3%,B组的为53.7%,两组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两组的nSBP和nDBP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米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采用夜间给药对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有着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血压;疗效;给药时间;替米沙坦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根据人体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可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和深杓型等。其中,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左心室重构及其他心血管事件,该类型患者与杓型高血压者相比对靶器官的损伤更严重[1]。即根据血压昼夜变化规律,针对性的选取给药时间进行治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本文让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服用替米沙坦,来研究探寻其对非杓型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16例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非重度)患者,男性142例,女性74例;年龄59-80岁,平均(67.5±5.3)岁;所有患者病程为3-17年,平均病程(8.43±2.13)年,随机分为晨服组(A组)和晚服组(B组)各10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即门诊时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或24h动态监测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入院前未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或停药2周以上[2]。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非杓型高血压。经进一步体检后,排除继发性及重度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心衰、心梗;或合并有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者。
1.3 方法 采用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h监测上臂血压。6:00至21:00为昼间血压,21:00至6:00为夜间血压,血压监测频率昼间为30min一次,夜间为1h一次,患者维持其正常的作息时间。全天数据有效率达到85%以上,每小时区间没缺测。剔除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数据。使用动态血压分析软件对数据分析后,得出以下参数: A、24h收缩压均值和舒张压均值(24hSBP,24hDBP),昼间收缩压均值和舒张压均值(dSBP,dDBP);夜间收缩压均值和舒张压均值压(nSBP,nDBP)。B、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BPF),用于判断杓型与非杓型血压。C、5:00-9:00收缩压均值和舒张压均值。
给药方法:两组患者均每天一次性服用替米沙坦80mg每次,持续3个月。A组于早上7:00服用;B组于晚上19:00服用。
1.4 疗效判定标准 以SBP昼夜差值百分比为指标,对血压的昼夜节律进行分型, [SBP昼夜差值百分比=(昼SBP均值-夜昼SBP均值)/昼SBP均值×100%] SBP昼夜差值百分比小于10%为非杓型,超过(含)10%为杓型。5:00-9:00的血压均值定为晨起血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给药时间对血压昼夜节律影响差异 两组服用替米沙坦后24hSBP、24h DBP、dSBP、dDBP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但B组nSBP、nDBP与A组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49和0.59,P<0.05)。(见表2)。
2.2 两给药时间对血压昼夜节律影响纠正效果 从把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恢复血压昼夜节律的疗效来看A组的比例为21.8%,B组的为51.3%,两组间差异极为显著(X2=4.29,P<0.01,见表3)。
2.3 两给药时间对晨起血压的影响 清晨时段5:00-9:00的晨起血压晚服组明显比晨服组低,且有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2.12和4.09,P<0.05,见表4)。
3 讨论
高血压的晝夜节律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明显相关关系。已有研究报道,昼夜血压是压差异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主要原因之一[3]。而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差异不大,引发心血管事件概率较低。所以,在高血压医治中,尽可能恢复患者血压紊乱的昼夜节律使其变为杓型血压,这对患者的身体和后续治疗都有着积极的作用[4]。替米沙坦是一种非肽类受体拮抗剂,与其他受体拮抗剂分子结构不同,其可特异性、专一性与血管紧张素ATⅠ受体结合,其对ATⅠ受体的高度选择性使得其作用强度明显优其他药物。且替米沙坦耐受良好,停药率低,可以持久平稳实现对血压的控制,对患者的血脂、血糖几乎无影响,可以安全可靠的降低患者的血压,并有器官保护作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5]。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可以得出所有患者在替米沙坦服用后,血压都有着明显的改善,两组在nSBP和nDBP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且B组(晚服)患者转变为杓型血压比例比A组(晨服)明显更高(B组53.7%,A组21.3%)。表明与早晨服药相比,夜间服用替米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替米沙坦非杓型高血压的控制有着良好的效果,且晚间服用可更为有效地改善高血压类型且恢复血压昼夜节律。
参考文献
[1] 冀淑云,王俊.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方案用于不同类型高血压治疗观察[J].吉林医学,2013,20(34):4053-4054.
[2] 赵艳,韩宁,赵洪民,张石革.不同时间给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指数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2,18(23):2178-2182.
[3] 胡泽平.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
[4] 李进峰.替米沙坦对中老年非杓型高血压及宽脉压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6.
[5] 荆丹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具有激活PPARα/γ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