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陪蓬皮杜访问大同

2015-10-21 00:08杨建峰
文史月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蓬皮杜云冈石窟周总理

杨建峰

1973年9月15日,秋高气爽,惠风和畅,周恩来总理带着病体,亲自陪同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让·蓬皮杜来到了山西大同。虽然在大同只停留了短短一天时间,但他那慈祥而庄严的面容,亲切而愉快的话语,富有表情的笑声、手势和坚强有力的高大形象,给大同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那一天,大同全市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几滴秋雨把这座塞外古城装点得更加美丽。一清早,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迎总理和贵宾的工人、农民、战士、干部、学生代表,穿着整洁的服装,急切地等候在月台上、车站前、道路旁。在轰鸣的机器旁,在郊外的田野上,在百米矿井下,在家庭院落里,人民都在念叨着总理要来大同的消息,盼望着这一幸福时刻的来临。就连道路两旁的白杨也在昂首列队,像是准备接受敬爱的周总理的检阅;大同宾馆楼前的鲜花也绽开笑脸,像是准备迎接敬爱的周总理的到来。

上午9时15分,火车一声长鸣,向人民报告喜讯:“周总理来了!”周总理身穿浅灰色中山服,神采奕奕,满面笑容,第一个走出车厢,向欢迎群众挥手致意。他把蓬皮杜总统介绍给省、市领导,然后一起走出车站,向欢迎队伍走来。

总理那亲切慈祥的笑容,我们曾在银幕上、报纸上看过不知多少次,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切。看到日夜思念的周总理,欢迎群众的心,随着欢迎的鼓点,快要跳出胸膛。

周总理来到宾馆,刚进入房间,不顾劳累,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一刻不停地翻阅材料、审批文件,连窗外宜人的秋色也无暇眺望。

据总理身边的同志讲,总理的工作总是那样繁忙,国内外大事,他都亲自过问,总理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在办公桌旁,在会议室内,在出国访问的飞机上,在陪同外宾去外地参观的车厢里……他总是分秒必争地工作,把全部精力无私地奉献给革命事业。

上午10时20分,周总理忽然停下手中的工作,微笑着向二楼接待室走来。原来周总理要利用参观出发前的片刻时间,接见大同党、政、军负责同志。同志们起立鼓掌,周总理亲切地和大家一一握手,风趣地笑着说:“我不是外宾,请不要鼓掌。”总理诙谐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使同志们都笑了起来,紧张拘束的气氛一扫而空,接待室里充满了热烈亲切的气氛。

等大家坐定后,周总理详细询问了每位同志的年龄、籍贯、参加工作时间等情况。在交谈中,周总理对山西及雁北地区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他还特意问了煤炭生产情况。当时任大同市委书记赵力之告诉总理他是晋中人时,总理问及洪洞县的苏三监狱及苏三案卷,吩咐要妥为保管,是珍贵文物。总理的亲切关怀,使这些南征北战几十年的老同志和解放后成长起来的新同志激动万分,思潮起伏。

10时45分,周总理陪同蓬皮杜总统一行来到云冈石窟参观。汽车直达二十窟停车。他陪同蓬皮杜总统重点参观了二十窟、七窟和五窟。周总理对1500多年前的北魏石窟艺术看得十分认真、细致,自始至终精神饱满、兴致勃勃,还不时地询问它的历史沿革、艺术价值和维护情况。

当周总理行至九窟和八窟之间,上百名中外记者围了上来,其中一个法国驻京记者用粗通的华语谦恭地问总理:“您过去知道这个地方吗?”总理回答:“我怎么不知道呢?”“那您为什么不来这里参观?”记者又问。总理落落大方地回答道:“没有时间呀!”是啊,总理肩负重任,日夜操劳,要不是外事工作的需要,他是没有时间来参观、游览云冈石窟的。

参观完石窟,周总理陪同蓬皮杜总统来到云冈东小院接待室稍事休息。周总理对蓬皮杜总统说:“您对这个地方很感兴趣,我也很感兴趣,我们的政府对这里很重视。”说完转过头来,问随同来访的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王冶秋:“云冈石窟修建好需要几年?”王冶秋回答:“按现在的规划需要十年。”总理强调说:“十年太长了,你们计划一下,云冈石窟的维修工程要三年搞完。时间太长了我们都看不到了。死是自然规律,我是活不到21世纪的。”总理忽然提到死,在座的同志谁也不以为然,还以为是总理用语幽默风趣。谁能想到,当时的笑语后来竟成为严酷的现实。

当周总理陪同蓬皮杜总统走出接待室,一大批中外记者围在西小院里等待他们发表谈话,记者们高兴地鼓起了掌。总理首先对80多名法国记者说:“感谢你们的总统把我带到这里来,如果总统不来,我是没有时间来的,这是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又一次见证。”中外记者们发出愉快的笑声。总理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云冈石窟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保存下来!刚才说有个十年规划,时间太长了,三年搞完,三年以后,请你们再来参观。云冈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保存下来!”总理的话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如今大同人民没有辜负总理的嘱托,云冈石窟三年的维修工程早已如期完成,络绎不绝的法国朋友和海外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游览。

12点20分,总理陪同外宾驱车返回宾馆。

省、市政府欢迎蓬皮杜总统的宴会开始了。宴会厅里充满了一片欢乐、愉快的气氛。主桌上有中、西餐食谱上都找不到的菜品,其中金黄的煮玉米棒和白里透红的高粱米粥,引起了中外来宾和各国记者的关注。

原来在10天前,邓颖超同志根据总理指示,乘专机从北京来到大同,检查接待贵宾的准备工作,视察蓬皮杜总统将要停留、经过和参观的地方。邓大姐虽年逾七旬,仍然精神饱满,忘我工作,在大同奔波劳累了整整一天。邓大姐对我们说:“大同是一个工业城市,可以说是一个煤市,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城市。”她指示大同的党政领导同志不能松劲,有许多事情要做。当我们汇报到欢迎宴会的准备情况时,邓大姐反复嘱咐,要搞得有些地方特色。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她随口说了一句:“恩来就很喜欢吃高粱米!”

高粱是大同郊区大量种植的一种杂粮。周总理身居高位,却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爱吃劳动人民常吃的高粱米。郊区农民听说总理喜欢吃高粱米,挑了又挑,筛了又筛,最后挑了几斤颗粒又大、又筋道的高粱米,还选了一些青玉茭,亲自送到大同宾馆。一粒高粱米一片心,这些极其普通的高粱米、青玉茭,凝聚着大同人民的无限深情。

周总理十分理解大同人民的心愿。宴会上,他高高兴兴地吃了两截煮青玉茭,一碗高粱米粥,几片土豆片,一个煮鸡蛋。据经常为周总理准备饭菜的北京饭店餐厅服务小组的同志讲,总理这顿饭吃得很香,很满意。

下午3时,蓬皮杜总统已经休息。周总理却不顾一天的劳累,在省、市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又前往华严寺和九龙壁了解文保情况。上华严寺的台阶又高又陡,陪同人员请总理慢点走。总理说:“斜着身子可以上去。”他没有让别人搀扶,自己扶着石栏杆独自走上陡立的石阶。下台阶的时候,他也是从容迈步,走到中间稍事停顿一下,坚持独自走下来。

周总理走到大殿门口,向解说员询问了这座辽金寺院的保护情况。解说员告诉总理,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时候,大同市人民奋勇保护了这处古迹。这时院里走来了一群工作人员,总理走上前去,和这些普通的电工、司机、服务员、干部一一握手,说:“感谢大同人民保护了这座文物古迹。”

来到九龙壁前,总理仔细看后说:“九条龙一条一个样,比北京的要好。”他再三嘱咐陪同他的省、市负责同志:“一定要保护好这些文物古迹。”

周总理马上就要离开大同,陪同蓬皮杜总统飞往杭州参观访问。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战士、干部、学生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含着热泪聚集在宾馆前、道路旁、机场内,送别尊敬的周总理。还有不少街道居民和家庭主妇们也自发地赶到通往机场的道路两旁送别总理和法国贵宾。

下午5时许,总理到达怀仁机场。他健步登上舷梯,进入机舱,在面向欢送的人群的机窗旁坐定,不停地向机场上的人群含笑点头,招手致意。他深情地望着大家,亲切的目光在同志们脸上缓缓滑过。

机场内,人们使劲地向总理挥手致意,目不转睛地望着他那慈祥的面容,激情奔涌,止不住的泪水擦了一遍又一遍……

马达发动了,周总理和蓬皮杜总统的座机呼啸而起,直奔云天。泪水和云雾遮住了人们的视线,银燕渐渐消失在云雾之中……时间过了很久,周围宁静极了,人们还一动不动伫立在机场里,向着东南方向眺望,好像还在等待着什么。夜幕渐渐降临,人们才悄然离去。

自那以后,大家都在期待着周总理三年之后再来大同。不料,这热切的心愿竟变成了千古的遗憾,永恒的怀念!

猜你喜欢
蓬皮杜云冈石窟周总理
西岸美术馆开放蓬皮杜藏品复展
蓬皮杜艺术中心永久馆藏个展“MAD X”
聂鲁达:我真的很喜欢《百年孤独》
霓幻蓬皮杜
云冈石窟的文物数字化探索与实践
周总理的标准餐
云冈石窟中的交脚造像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