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教学,提高自学能力

2015-10-21 13:33浦贤惠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自学课文语文

浦贤惠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教师上课,与其给学生满堂灌,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不得要领,倒不如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学有多种含义,可以是指人吸收接纳事物的能力。也指一种状态,即在没有接受指导和教育的情况下掌握某种技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认识能力,是学生的智能因素之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兴趣引路,燃起学习欲望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陶行知曾说过:“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引领,循循诱导,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开发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设疑激趣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推动力。设疑,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跃学生思维触发点。依据杜威的发现学习法,学生带着疑问上课,会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更能激起学生的欲望和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上述方法,在教学《会走路的树》(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下同)这篇文章时,要紧扣文章题目设疑:树怎么会走路呢?“会走路的树”究竟是指什么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指导想象板块,我设置了两个环节:1.带小鸟“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那么,会看到哪些有趣的东西呢?2.小驯鹿带小鸟回家,小鸟见到了小鹿的爸爸后,会讲些什么呢?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还可以上讲台表演一下。这一定也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2.情境激趣

教学课文时,不需要逐句逐段地分析,但并不意味精彩的段落不去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讲到文章的精彩处,不仅要让学生把文字变成画面,而且要力求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之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诗歌。在学习诗歌时,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教学: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来导入这篇课文。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来感受文字中所描绘的美好情景,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孩子们的快乐心情。课堂上的这个环节,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二、授之以法,掌握学习技能

“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这是陶行知曾说过的一句话。可见,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教师要交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只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学才能顺利深入地进行,引导是自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必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把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从课文中总结学习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自学,以适应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自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能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要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才能走进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2.指导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学

《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最后一句“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具有深刻含义,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在明白百兽逃跑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升对“狐假虎威”中“假”的理解(借—利用—依仗),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而归纳出寓意。这时,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就简单多了。

三、反复实践,培养自学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不会学习。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在这几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课前都疏于预习,即使预习也只是快速浏览课文,或对字词作一些简单预习,这样会影响课堂效果。我觉得课前预习相当重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指导学生每预习一篇课文,都要先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词语,再看看字形,想想意思,然后在书上标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实在有困难的就做记号,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解决。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些认识,再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就能对课文有比较准确的理解。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样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木兰从军》一文,我让学生联系问题: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花木兰是一位怎样的女英雄?进行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结合课堂上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能通过场景想象,体会到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充分调动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摸索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八坼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自学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