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莉
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带来了多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交融与碰撞,面对价值观的抉择,对还未成熟的年轻人来说,无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道德选择层面还是心理、行为角度都面临着种种碰撞和冲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切实的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与自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自我的分化,原先表面的我、笼统的我逐渐分化成实质的我、具体的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了重新的认识,自我意识逐渐提高,迫切要求认识自己。由于大学生群体的校园生活的限制性,与社会生活接触不多,尤其是在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的自我调控意识受到了严峻挑战,强烈的自尊心和强烈的自卑感并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特别实在网络信息及其丰富导致信息过度膨胀和泛滥的时代,信息的混杂极易迷惑大学生的眼睛,一些辨别能力和调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失去理性,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误入歧途,难以找到自我肯定的坚实的基础。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发展特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有自己的认知和态度。不同的出身、生活背景以及不同阅历形成不同的心理状态影响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多样的价值观。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价值信念实质是行为经验积累的产物,而理性情绪心理学则认为,人天生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人的价值观体系中的非理性信念是造成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学生能否形成积极、稳定的价值观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必然的关联。大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研究显示,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越好,价值观越积极向上,对生活、理想有信心;而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相对消极,难以以自己的力量去克服或解决自我问题,对周围持有怀疑态度,缺乏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的相关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运用,是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动的一种必然尝试,对两者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众心理是指在一个群体中,为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保持一致的意见而放弃个人意见的心理。从众心理在年轻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主要表现在:消费从众、学习从众、恋爱观念从众等方面。由于从众对象的不同,高校教育者应引导学生认同积极向上的从众对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心骨。因此,应在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氛围下充分利用青年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自身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他们的价值准则并去指导他们的行为,使此价值观牢牢扎根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才能推动大学生健康地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探索价值观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互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
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这种状态使得我国大学生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十八大的“三个倡导”用24个字全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再次受到关注和重视。应这种积极的倡导氛围下,不断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理解和认同,引导和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互联网等新兴传播媒体的出现为促进和提升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教学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创造了积极有力的一面。高校不仅应该利用网络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广泛宣传,还要充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且提供心理咨询和情绪调适,积极开展广泛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观念走向实践,在实践教育中不断注重两者结合有效性,使每个大学生都能通过社会实践来切实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汪满昌.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6).
[3]吕可.社会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3]蔺桂瑞.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教育[J].教育研究,2001(12).
[4]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