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邹存静
1.齐齐哈尔第一医院肾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2.齐齐哈尔第一医院输血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的死亡原因。在治疗过程中,综合疗效长,病情容易反复,血糖不容易控制,病人往往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对治疗方法失去信心,甚至抵抗治疗[2]。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效果研究,抽取该院2014年3月~12月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320例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如下。
选择该院2014年3月~12月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2型糖尿病300例,其他类型糖尿病20例。实验组中,男性93(58.13%)例,女性67(41.87%)例。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58.05±1.25)岁,平均病史(9.02±1.95)。对照组中,男性90(56.25%)例,女性70(43.75%)例。年龄 45~69岁,平均年龄 (55.5±10.25)岁。此320例患者没有意识障碍,具有正常的沟通能力。
1.1.2 排除标准[3-4]
已妊娠、哺乳或在在未来6个月内有妊娠、哺乳计划者;急性并发症患者;严重心、肝、肺、肾及消化道疾病患者;胰腺炎;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全身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酗酒史和药物滥用史;接受长期类固醇激素治疗者;不能严格遵循医嘱者;精神异常无法积极配合者。
1.1.3 剔除标准[5]
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治疗的患者;探究期间出现妊娠及计划妊娠的妇女。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其中包括血液透析、胰岛素自我注射、血糖监测等。辅助护理包括葡萄糖耐量试验指导、皮肤和足部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充分认识心理康复对于促进机体康复和重返社会的意义和作用,积极调整因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紊乱状态,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康复治疗活动中。其具体包括如下:①消除不良情绪。②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过程中。
接受治疗前,医生、护士主动为患者讲解化疗的目的、患者的病情特点,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家庭情况及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有个初步了解,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同进行有目的的心理干预,内容包括:介绍治疗过程、仪器设备、成功病例;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补充患者所不了解的需要知道的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化疗的目的及意义、具体实施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注意事项等内容,并且尽力回答患者的所有疑问;做好卫生处理,保持病房、病床、病人的安静卫生,定期更换被褥、每日清洁口腔、皮肤及外阴等;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油腻甘肥的食物,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营养高的食物;多鼓励患者进行户外运动,建立健康的心理指向,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辅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出院后对患者做出详细的康复计划,强调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切不可抑郁烦闷。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流行病,具有常见性、慢性、终生性等特点,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其越发呈现一种老龄化的趋势。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引起的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病理原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进而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遭破坏。常见临床症状为“三对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下降。若高血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代谢紊乱,从而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各大系统等受到损害和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更加严重的将会引起失水,机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导致的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而糖尿病肾病是众多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是现今研究中导致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处理。患者的焦虑指数和治疗情况均为正态分布。治疗效果数据采用c2检验,焦虑自评分采用t检验,以(±s)表示。
两组患者SAS评分对比发现(单位:分):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后评分分别为:(53.17±3.98)、(44.12±2.06);干预组对应指标为(54.40±1.09)、(39.98±5.78)。干预后两组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SAS评分比对(分)
经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150例,总有效率85.00%;同比干预验组为157例,9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详见表2。
表2 治疗情况比对(n(%)]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引起的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若高血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代谢紊乱,从而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各大系统等受到损害和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6-7]。更加严重的将会引起失水,机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导致的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患者心理的变化会对糖尿病造成很大影响,糖尿病具有病程长的特点,过程漫长而痛苦,很多患者就因此放弃治疗或中断治疗,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进而导致各类并发症的出现。治疗过程的漫长会使患者的心理受到极大影响,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思想,而此类思想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是较为严重的一种,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终末期肾病,给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造成相应的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在我国,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约为20%,占末期肾病的13.3%,透析治疗后,5年的存活率仅为50%[8]。
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心理因素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9-13]:①帮助糖尿病肾病患者认识心理康复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紊乱意识现象,在意识、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上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有些反应性症状虽然会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减轻或消退,不会对机体康复造成影响,但反应过度或已经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人,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疾病互为因果的致病机制必然会成为延迟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树立心身全面治疗观,使之能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中,主动改变不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模式。②及时疏导以及纠正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糖尿病肾病病情容易反复,血糖不容易控制,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这会产生对治疗过程中痛苦的惧怕体验。当病人参与治疗过程中,病人会把疾病带来的痛苦和随后与其相关的康复治疗看成是不良刺激而不愿意参加康复治疗,采取逃避的行为方式,拒绝治疗或不配合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评估病人的行为表现,判断引起逃避的原因,及时修改治疗计划,减少治疗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指导家属对病人的积极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其坚定信念,参与到治疗之中。
该研究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效果研究,抽取该院2014年3月~12月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320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AS评分对比发现(单位:分):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后评分分别为:(53.17±3.98)、(44.12±2.06);干预组对应指标为(54.40±1.09)、(39.98±5.78)。干预后两组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150例,总有效率85.00%;同比干预验组为157例,93.7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总之,心理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结合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治疗依从,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1]罗小丽.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56-257.
[2]乔丽.心理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32):186,187.
[3]张欢欢.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护理探讨[J].健康之路,2013,12(11):351.
[4]赵丽萍.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194-195.
[5]翁晓旭.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45-47.
[6]刘冬梅,张伟平.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4):564-566.
[7]金丽萍,卜海华,刘丹颖,等.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3(12):1123-1124.
[8]刘翠娟,曲宏燕.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探析[J].医学信息,2013(19):246.
[9]王娣.浅谈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3):272-273.
[10]杨玉芬.研究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液透析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1):266.
[11]吴晶.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335-3336.
[12]李妙玲.护理干预对中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3):29-31.
[13]高丽,黄红,陈娟,等.老年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70-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