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志 李元 瞿会 闰伟 张旷野 宋茂兴 吕香玲 李凤海 史振声
摘要:利用以玉米自交系T319与9406为亲本构建的242个重组自交系(F8),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进行QTL(数量性状基因座位)分析,在第1、2、3、5、7、10染色体定位到6个株高QTL,位于umc2228与bnlg2295、bnlgl609与bn—lgl350、bnlg210与umcl045,可解释表型变异率12.13%、13.00%、111.58%,为株高主效QTL;在第1、10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穗位高主效QTL,位于umc2228-bnlg2295、bnlg210与umcl045,可解释表型变异率10.73%、16.92%。位于umc2228-bnlg2295、bnlg210-umcl045的区域为株高和穗位高的一致主效QTL区间,这些位点的标记可进行株高和穗位高的株型改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玉米;重组自交系;株高;穗位高;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
中图分类号:S51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5-0061-02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是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自1968年Donald提出了作物理想株型的概念之后,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更是玉米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株高和穗位高严重影响着玉米产量、抗倒伏性和生态适应性等。研究表明,增加种植密度远比增加单株产量对玉米产量贡献大。然而,株高和蕙位高太高造成种植密度下降,不抗倒伏,收获质量降低;过矮则会影响整个群体生长结构,易感病虫害,同化作用低下,最终影响生物产量。因此,只有寻求二者的适当的组合,以得到株高穗位高合适的理想株型,才能获得高产品种。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有关株高、穗位高的QTL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报道,截至2015年1月,MaizeGDB网站(http//1N-DYW.maizegdb.or/)已经收录了314个株高QTL和43个穗位高QTL,这些QTL位点分布在基因组的10条染色体上。目前已经有对株高主效基因克隆成功的,腾峰等对第3染色体的株高主效QTL进行了克隆及功能验证;Winkler等对与株高相关的基因Dwaf3(D3)进行了克隆;Bensen等克隆了株高相关的Anther earl(Anl)基因。本试验以玉米自交系F319和自交系9406为亲本组建的RILs为试材,进行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以期挖掘株高、穗位高的主效QTC对株型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材料为玉米自交系T319和9406及其采用单籽粒传法构建的242个重组自交系(RILs)。玉米自交系T319为78599杂交种后代选系齐319的改良系。
试验于2014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南试验基地进行,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次重复,单行区,行长4m,行距60cm,每行17穴。
1.2田间表型测定
抽雄吐丝期用卷尺测定242个家系及亲本的株高和穗位高,每行测定5株,其对应叶片平均值作为该家系株高和穗位高的测定值,进行QTL分析。
1.3DNA提取与SSR标记分析
采用CTAB法提取RIL群体及亲本的DNA,方法略作修改。SSR引物根据MaizeGDB数据库均匀选取,由北京三博远志公司合成。PCR反应体系:每10uL体系含ddH2O6.18uL,10×buffer(含20 mmol/L Mg2+)1uL,dNTP(25mmol/L each)0.1uL,Taq酶(5U/L)0.1uL,DNA(10ng/uL)2.5uL,弓l物(20mol/uL each)0.12uL。PCR扩增程序:95℃预变性5min;94℃变性45 s,58℃退火45s,72℃延伸1min;最后延伸10min;4℃保存。扩增产物用4.5%变性聚丙烯酰胺检测,并通过银染记录带型,拍照保存。根据电泳谱带结果,将与亲本T319相同的带型记为1,与亲本9406相同的带型记为2,杂合带型记为0,缺失或模糊记为“一”。
1.4数据处理
利用Excel 2013和SPSS 20.0对RIL群体242个家系的株高和穗位高测定值进行基本统计参数分析、正态分布检验及遗传模型分析。利用QTC IciMapping 4.0进行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定位。LOD值选择3,作为连锁分析和QTL评价的阈值。
2.结果与分析
2.1田间表型测定结果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13对亲本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亲本之间株高、穗位高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利用SPSS 20.0对RIL群体242个家系株高和穗位高性状测定值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1)表明,抹高、穗位高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小于1,2个性状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均较大,符合数量性状遗传正态分布的基本特点,因此玉米株高、穗位高性状值适于进行QTC作图分析。
2.2株高和穗位高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 20.0对RIL群体242个家系抹高和穗位高性状测定值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株高和穗位高相关系数为0.756,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株高和穗位高可能在遗传上具有相似性,具有相同的代谢途径和基因控制。
2.3群体分子标记基因型分析及连锁图谱构建
利用均匀分布于玉米基因组的600对SSR引物对T319和9406进行亲本多态性筛选,获得150对在两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多态率为25%。利用150对亲本间存在多态性的引物检测300个RILs的标记基因型(图1),利用QTLIciMapping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图谱绘制。利用QTLIciMapping 4.0软件构建了含有134个连锁标记的图谱,第l~10染色体上分别有36、10、11、7、14、8、16、14、10、8个SSR标记,覆盖全基因组2 382.84 cM,平均距离为17.78cM,可以满足QTL定位要求。
2.4株高、穗位高的QTL定位分析
利用QTL IciMapping 4.0定位软件(LOD≥3)对玉米株高、穗位高性状进行QTL定位(表2),共检测到6个玉米株高QTL,分别为qPH-l-l、qPH-2-l、qPH-3-l、qPH-5-1、qPH-7-1、qPH-10-l,两侧标记分别为umc2228与bnlg295、umcl536与bnlgl940、bnlgl601与bnlgl350、umcl429与umc2611、bnlgl380与dupssr9、bnlg210与umcl045,位于第1、2、3、5、7、10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65%~13.00%,其中位于第1染色体1.04的qPH-1-1、位于第3染色体bins 3.05~3.06的qPH-3-1与位于第10染色体bins 10.03~10.04的qPH-10-1贡献率分别达到了12.13%、13.00%和11.58%,为控制玉米株高的主效QTL。
玉米穗位高检测到2个QTL,分别为qEH-1-1、qEH-10-1,两侧标记分别是umc2228与bnlg295、bnlg10与umcl04,位于第1、10染色体上的binsl.04和bins 10.03~10.04,贡献率分别为10.73%和16.92%,qEH-1-1、qEH-10-1为控制玉米穗位高的主效QTL。
3.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在第1、2、3、5、7、10染色体上发现6个控制玉米株高的QTL,位于binsl.04的qPH-1-1、bins 3.05-3.06的qPH-3-1和bins 10.03~10.04的qPH-10-1是主效QTL,与张岩等在bins 3.04与bins 10.03发现株高主效QTU、王翠玲等研究发现的bins3.05和bins 10.03~10.04株高主效QTL 、兰进好等在binsl.02发现的株高主效位点、杨晓军等在bins 1.05发现的主效QTL[11]、许诚等在binsl.03与bins 10.04发现的株高QTL位点、李清超等研究发现binsl.01~1.02与bins3.05处富集株高QTU一致或基本接近,qPH-3-1与腾峰等克隆的bins 3.03基因位点相近。当然,本研究发现的非主效QTL与前人的研究都有吻合之处,如杨晓军等在bins5.05~5.07发现了株高主效QTL,本研究在bins 5.03发现非主效14qph5—1,郑德波等基于SNP标记在第1、2、3、5、7染色体也发现了株高QTL。
本研究发现binsl.04和bins 10.03~10.04存在2个穗位高QTL,而且都是主效位点。与兰进好等在bins 10.03、等在binsl.03、李清超等研究发现binsl.01~1.02处富集穗位高QTU、张岩在bins 10.03发现穗位QTU、许诚等在binsl.02发现穗位高QTL、郑德波等基于SNP标记在第1染色体发现穗位QTU一致或基本接近。在前人研究中第1染色体存在主效穗位高QTL,并未发现在第10染色体上存在主效QTL,因此本研究中qEH-10-1属于新发现的穗位高主效QTL。
在本研究中发现存在同时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主效QTL,位于umc2228-bnlg295的qPH-1-l和qEH-1-1、位于bnlg210-umcl045的qPH-10-1和qEH-10-1,该区间为株高和穗位高的一致QTL区间,说明株高和穗位高具有很高遗传相关性,这些位点标记可进行株高和穗位高的株型改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为了进行株高和穗位高一致性主效QTL的精细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构建新的回交群体创造单一性状的近等基因系,为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提供基础,最终应用到种质资源的改良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