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5-10-19 14:10江锐
商业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企业

江锐

[摘 要] 企业内部控制对于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相对发达国家整体而言经验积累不足,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企业不具备较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普遍淡薄,决策中缺少风险评估机制;企业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沟通不畅,不能有效传达;缺乏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等方面。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是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加以结合,不断尝试和验证,才能发挥效果。有理由相信,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在各方积极努力下,能够不断完善和得以实施,这也将大大强化我国企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COSO理论;问题;改进思路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构成要素

在美国准则委员会(ASB)于1972年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中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1992年,著名的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名为《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报告,在该报告中,内部控制被定义成是一个由所在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为经营的效果以及效率、得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企业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简单而言,内部控制是用以保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遵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以及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准确和可靠的一系列计划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内部控制这一过程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根据2008年五月印发的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论述,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战略。

关于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理论,最著名的莫过于上文提到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该理论将内部控制系统看成是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五要素组成的,而这些要素本身则取决于管理层的经营方式,并且这些要素全部都融入了管理过程的本身。

二、我国企业中内部控制较为普遍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在执行的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完全按预先设定的那样取得应有的效果,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发现纠正问题的途径,其本身也容易存在各种影响其效用甚至使其失效的问题。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较为普遍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不具备较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企业来说,作为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首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决定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根本基础,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能否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之根本保证。就当前而言,较之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整体来说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制度不完善,管理层权责较为模糊,并且在公司治理中缺少有效的相互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再者,部分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念等等。

(二)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普遍淡薄,决策中缺少风险评估机制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起步较晚,在经营经验和水平的积累上相较世界发达国家而言有所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迅速发展,我国企业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所遇到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我国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上相对而言做得还很不足,不能够将风险意识转化为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日益增长的内部控制需求与我国企业较为不足的内控意识和手段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冲突。

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中产生的困难因素的活动的识别与分析,这一过程同时也被视为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前文说到我国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整体而言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风险评估不足,这将大大削弱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对于内部控制而言,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以及风险评估不到位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带了十分重大的不利影响。

(三)企业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沟通不畅,不能有效传达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信息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信息及时、完整和准确地传递到管理层,以帮助管理层做出有关内部控制的决策,使得内部控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不畅对于内部控制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及时性受到影响,这将会给企业运营中产生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无法充分反映出来,将进一步导致企业运营效率效果下滑,使得企业有可能做出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行为,企业的资产也有可能受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披露失去了可信性,更不必说企业对于既定战略的执行也无法达到预期。长期下去,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更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四)缺乏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而言,有效监督扮演着重要决策,维护着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稳定性,缺乏有效监督的内部控制无法保证其有效性。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整体较为薄弱的大背景下,不乏许多企业空有看似十分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却缺乏对于该体系的有效监督。除此之外也存在着内部控制监督功能混乱,标准无法统一,人员分散,存在监督盲区的情况。有效的监督通过持续监控行为和独立评估的共同作用得以体现。持续监控包括对经营中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行为进行监控,而独立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和持续监控之有效性来确定其实施的范围以及频率,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将发现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加以通报并着手解决,有必要的还应及时披露。endprint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改进思路

(一)要求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是一个严密的过程,企业应在考虑成本的条件下将内部控制融入到企业运营的细微之处。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水准,离不开人员内部控制意识的提升。如果企业中各方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和了解都能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内部控制的五元素都能得到较大改善,尤其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因而企业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作用和重要性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并且通过组织定期培训等方式将内部控制的意识牢牢植入企业员工的观念中。树立正确内部控制观念对我国企业有着极为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二)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和范围加以规范

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整体不足,很大程度上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定位不清晰,内控实施范围比较混乱。由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意识的较为落后,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明确,无法结合内部控制目标来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由此也造成了企业不同时点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内部控制实施范围差异较大,实施范围混乱等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研究与应用的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国情,出台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技术规范,从法律法规上进一步规范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达到的目标和采取的行动,促使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上面达到更高的水平。

(三)利用外部监督倒逼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外部监督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来说,政府相关部门和第三方审计为企业运行进行的监督能起到很大的督促作用。鉴于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具有着一定的联系以及他们带来的督促作用,这种督促作用将会倒逼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具体而言,财政部门应该在积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提出可行目标和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加强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考核与监督,并且充分利用第三方审计,对在第三方审计中有关内部控制评价的部分提出更加合理完善的标准,这将使得企业不得不提高自身内部控制水平,并且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

结语

对我国企业来说,内部控制水平相较国际而言较低,经验积累较少。但是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是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加以结合,不断尝试和验证,才能发挥效果。有理由相信,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在各方积极努力下,能够不断完善和得以实施,这也将大大强化我国企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问题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