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古典诗歌审美教育初探

2015-10-19 19:35项建军
教育界·上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古典新课标想象

项建军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这一课程目标,强调的是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内化理解。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讲课过程比较机械,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诗中的自然美、语言美、情感美,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诗意。诸多教学上的缺陷造成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薄弱。因此,笔者认为,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必须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一、在吟诵中培养语言感受力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有感情地朗读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让学生进入诗歌,领略古典诗歌的声律美、建筑美和艺术美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诵读上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在韵律上找到情感的契合点,通过诵读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在吟诵中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品味作品的魅力。例如在吟诵《江城子 密州出猎》时,全词气势磅礴,是豪放派词的力作,朗读时须以开阖大气的语势配合,才能体现词作的精气神。在吟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全诗充满着一种兴奋的心情,诗句的节奏流畅明快,几乎一气呵成。“忽传”“初闻”流露出作者刚听到喜讯时的激动;“却看”“漫卷”表现出喜出望外的情感;接着用了“即从”“穿”“便下”“向”这一连串的词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怀着喜悦、轻快的心情顺江而下,归心似箭。诗人用饱含激情的笔墨、极富节奏感的诗句,让我们领略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魅力。当然,可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灵活处理。

二、在联想中培养审美想象力

诗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对于鉴赏古典诗歌尤为重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诗歌作品,给读者所提供的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在确定之外,还有许多不确定。这些不确定就要通过想象予以发掘。学生通过感知发现美,进而进行审美、想象、鉴赏,以至创造美。它使参与者联系眼前感知的对象和已有的审美经验,将自己的情感意绪融入,进入一种物我交融的状态。情感因想象而得到充分表现。喜好山水之人皆有此情意胸怀,而这情意来自想象。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在《幻灭》中提到了联想的必要,他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其中的“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就是审美想象,就是教学活动中的联想。观者在幻象中激情迸发,即融入对象,从而达到感应共鸣。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作者将“风、天、猿啸、渚、沙、鸟”联想成一个个画面,与诗人素有的伤时联系起来,以此来感受本诗悲凉、惨淡的气氛,反映出诗人凄凉的内心。紧接着诗人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广阔的情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再次想象,进入到另外一个画面,远处望不到边的一大片呈黄色的树林,在瑟瑟秋风中摇摆,树上的枯叶在风中落下、上下翻飞,最后落在地上铺上了厚厚一层。在这一片黄色的旁边,江水滚滚,奔流不息。叶落意味着生命的凋零,可不尽的长江水,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亘古如斯,由此联想到历代贤人伟人的逝去,忍不住要抛洒热泪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在这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句时,教师可以找到贴合的图片影视剧作中的画面,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感知其中的凄凉的孤寂美。

三、在对话情境中培养审美感知力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同样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体的主观感受。这就要求学生参与到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去,直接与文本对话。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去认识古典诗歌,然后指导他们与古典诗歌对话,引导他们审美认识的升华。这种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广,学生可以通过主体之间的对话交流感知美,包括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艺术美等很多方面。

古典诗歌中的一些情景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如小桥流水、夕阳西下;可是还有一些情景,没有类似生活经验的人是想象不出来的,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习惯了平坦的路面,习惯了便利的轿车,没有感受过交通上难题,他们很难懂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很难想象得出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很难能理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但是爬过山,尤其爬过像华山、黄山这样比较险峻的山的学生,比较容易进入情境,能在阅读朗诵中与诗人一起攀登,一起进行诗歌的再创作。

四、在实践中提升审美鉴赏力

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什么是素质?当一个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素质。”他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体验、实践是提升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10位诗人的鉴赏专题,学生根据鉴赏对象自愿结合成合作小组,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共同完成对某一诗人作品的鉴赏。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同学间的交流探讨、相互修正,使他们达成了共识、共享、共进步的目的,展示成果更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个性和独特体验,也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无不向我们昭示:教育要关心学生的心灵、精神。利用古代优秀作品的魅力感染人、教育人,应该成为我们必有的教育理念。这是语文课堂实践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古典新课标想象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快乐的想象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怎样读古典诗词?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