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伟民
【摘 要】新课改要求老师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尝试阅、究、讲、练四环节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作用。
【关键词】历史课堂 阅 究 讲 练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老师打破“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法,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实现课堂教学师生角色互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实践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在教学中,尝试四环节教学法,即阅、究、讲、练。
一、阅
阅,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阅书。阅书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阅书方法和良好的阅书习惯,有利于提高他们观察、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为避免学生盲目阅读,在阅书过程中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新颖设问,引导探究
教学中,教师需在课前认真备课,围绕教材重、难点内容,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针对性阅读,克服学生阅书的盲目性、随意性,而且要注意设计问题的新颖性,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使学生在阅读、思考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授《卓尔不群的雅典》中梭伦改革的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1)改革的进行必定是因为原有的政策或体制出现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那么梭伦改革出现之前有什么尖锐的社会矛盾?(2)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3)如果你是梭伦,你又要如何解决出现的社会矛盾呢?解决矛盾的切入点是什么?(4)哪些措施会削弱贵族的特权,哪些措施能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这一组设问不同于传统的背景、内容、作用的陈旧设问,又环环相扣,一定程度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得把有关梭伦改革的全部内容完整阅读,并在阅读中解决提出的历史问题,这就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全面阅读
新版历史教材的编写生动丰富,信息量非常大,读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细致阅读教材,充分阅读课本的图、表、文字材料。如课本中大量的地图、图表信息,是对历史事件生动、形象的补充,学生通过对书中地图、图表历史信息的阅读,提高利用图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中的小字注释,也包含了对历史事件、历史概念的解释拓展,对史学观点的介绍等丰富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阅读,可以强化学生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理解性记忆。课本中还有大量的史料的引用,既丰富全面,又具有广度、深度,利用它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利用史料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究
究,就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进行深入地探究,生成新的历史认识。这是课堂教学得以深化的关键。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中不会探究,不爱刨根问底,就很难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很难将课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认识。在历史长河中,无数个历史事件看似孤立无关,其实隐含着历史发展规律,只有认真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历史发展的真谛,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课堂上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让学生学会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
任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其中包含了其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内外因,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都需要在学习中帮助学生去加以综合分析,使学生养成全面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并能总结分析背景的规律方法——即包括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或国际背景、国内背景等。例如: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时,引导学生从国际背景——国际形势,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强的态度——日本国内形势,国内背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等方面加以思考,学生自然就知道这一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二)阅读中要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不但要完整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主要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人物,而且还要弄清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还能进一步弄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整体性的认识,完整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复习完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铁器、牛耕使用及推广,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此时期的政治领域的各国变法及封建制度的确立、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从而探究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三个历史事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此,学生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对历史结论的反思
课本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是固有的结论,如果照本宣科,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就会被压制。因此,对历史课本中的历史结论进行设疑探究,对开拓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发创新思维,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例如:对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的维新理论特点的认识,就可设计成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进行重新评价。有人说,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宣传变法,是“跪着造反”,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有人说,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宣传变法,是对当时国情清醒认识的明智之举,是一种策略。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对这类问题进行经常性训练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
通过上述设疑探究活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式学习,进一步优化了课堂环节,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讲
新课改下的课堂讲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模式,教师的讲主要是点拨、解惑,这要求教师在讲的过程中要做到:
(一)精讲,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突出重点要注意这几点:讲解围绕重点知识,课堂提问体现重点,知识归纳强调重点,练习布置紧扣重点,板书标出重点,主要是突出主干知识的讲解。分散难点,首先要抓准难点,然后创设情景分散难点,化难为易,促进学生思维,进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例如:《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中,在讲完梭伦改革学习克利斯提尼改革时,可以将两个改革的重、难点设计成几个小问题: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几点?它的民主性与梭伦改革相比有没有扩大?又有何表现?什么是陶片放逐法?制定该法体现什么目的?通过这一组问题的思考、解答,学生既掌握了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又分散了难点,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克利斯提尼改革如何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避免了由老师讲述过多的弊端。
(二)深讲,要注意挖掘隐性知识
课本中显性知识点,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学生从课本中就可学习到,但课本中的许多隐性知识,如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事件的本质、实质,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头疼,就需要教师重点加以点拨。
四、练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得到最及时的反馈,这样有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目标。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及时反馈及勤于反馈与教学效果极为相关,反馈间隔越短,反馈次数越多,学生的成绩提高越快。从反馈的途径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如提问、观察课堂反应、当堂测试等等。其中,“练”就是评价反馈的重要方法。
练,是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体验,它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技能的一种途径。它能使学生将当堂所学的知识当堂消化,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通过练,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形成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此环节设计练习题非常关键,练习的设计或布置应考虑到要考察或强化的目标要求。练习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知识再现型练习,就是以课本内容为依据,要求学生做到重复仿效式练习,即知识记忆,再现能力目标;2.变式型练习,就是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变化,形成不同形式的练习,即知识理解,运用或重组能力目标等;3.练习的题型选择,如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等。
总之,四环节历史教学法的尝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答题技巧和解题能力,激发了课堂活力,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