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璐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探究
庄 璐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载体的进步,带动了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介的进步也逐渐给人的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利用新媒体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创新是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
新媒体;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1.1海量信息的承载者
不同于报纸版面的字数限制或者广播、电视的时长限制,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能够传播大量信息,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一族的行动已经超越了多媒体,正逐渐创造出上种真正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故作姿态,这些网上好手结缘于电脑空间。他们自称为比特族或电脑族,他们的社交圈是整个地球。”传播学者以这样的语句对数字媒体的传播范围进行了概述,的确,从传播的过程来看,传统媒介多属于线性传播形式,过程较简单,形式较单一。新媒体如微博、网页等由于使用超文本标记语言格式,能够获取与大量文字相匹配的图片、视频等信息。同时,超链接的设置可以从一个网页指向另一个目标链接,从一个图片跳转到另一个页面,网页的叠加也使信息不断成指数累加。当然,汹涌而至的信息也给阅读者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要从信息海洋中准确获得与自己需求最匹配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搜索和筛选技巧。
1.2高效快捷的传播者
因特网的出现使信息的收集、传播速度和规模达到了空前水平,实现了全球信息的交互共享。计算机、光纤通信、移动互联网等克服了传统时代的信息承载实体的制约,变得无形又广大,可以将不同个体甚至是不同国家都能够迅速而准确地相连接,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有报告说,近30年,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这得益于新媒体在其中发挥的至关作用。现如今,人手一部手机、一台iPad,连接网络,就能够浏览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再底层的人也有了说话的权力,并且是迅速发声的权力。信息的传播不仅会带来大量的阅读,也带来了快速的转载。因而,借助新媒体,我们能快捷地共享资源,提高工作实效。
1.3互动融合的创新者
互动性是新媒体较为突出的优势,传播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互动平台以及网络社区、BBS等与信息接受者进行无时差的实时互动交流。“独立于手机的互联网,开发了海量、多样且易于检索的信息。有了手机之后,我们不但能够获取这些信息,而且能够与任何人交谈。”以手机为视听终端的“第五媒体”,是当前大众传播平台最为主流的互动工具,随着“三网融合”被广泛应用到通信行业后,媒介融合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纸媒与电视的融合,手机与网络的融合,这种数字融合正在引领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常态,逐年递增的毕业生人数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利用新媒体,转变就业工作理念,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提高就业工作效力。
2.1依托新媒体,拓宽就业渠道
依托新媒体,可以网罗多方面资源,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过去的就业市场建设多是围绕有形市场,靠人力物力来做长期的就业信息支撑,多采用人工走访、电话回访的形式联系新单位,巩固老基地的合作关系。新媒体时代,则需重构高校就业信息渠道,利用就业信息网发布就业信息、友情链接、一站式系统等,扩大线上求职资源;利用微博、微信等形式发布和转发信息,丰富移动终端的信息覆盖面。采用有形与无形市场兼顾的方式,走访市场时采用网络调查或者微信问卷调查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完成基本市场拓展工作,还能做到就业调查反馈了解,一举多得,拓宽了就业渠道。
2.2利用新媒体,创建信息平台
随着“自媒体”的流行,手机现在已经成为大众休闲的主要方式,高校的就业信息网虽然仍是就业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如果不是必须用电脑做事情的话是不太可能通过PC端浏览网页的,他们宁可多费些流量也采用最便捷的方式,利用手机上网,而多数高校现在已经覆盖校园网,只需登录学号便可低消费快形式地查找所需信息;因此,围绕手机创建信息平台应是当前就业工作的主导方向。目前,全国多所高校都拥有自己官方植入的微博、微信媒体平台,旨在做好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利用新媒体,创建就业主题相关的平台,能够实现企业与学校、企业与学生、学生与学校的直接对接,避免由于缺乏交流而产生误解。线上线下的共同合作也会简化学校就业部门层面的工作流程,力争做到网络签约或“平台签约”,提高就业工作实效。
2.3延伸新媒体,发展多元教育
时下,“慕课”“微课”已经十分常见,新媒体的横向延伸,将人类的“五官”也进行了扩展,媒介成为了人的延伸。当代大学生早已厌倦了传统讲授式的课堂灌输教育,多数调查也显现,学生们对网络教育、“慕课”等新式课堂更加有所期待。就业指导教育可以利用学生的新奇心理,录制网络教育视频,搜集优秀的简历模版,搜罗经典笔试面试教育视频,整合共享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育,亦可做成手机APP,成为大学生中的“掌中宝”,使他们爱上学习。同时,基于信息平台,可以将其作为传声筒,宣传国家、省市的最新就业创业政策、求职指南、求职策略、心理测试等,便于毕业生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时下最新的信息,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自己的求职心态,指导自己的就业选择。媒体平台不仅仅是一个信息发布的途径,更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全面就业创业指导的个性化实用工具。
2.4立足新媒体,构建新型体系
技术在变革,思维要转变,工作体系也要做出适当调整。借助新媒体的优势,采用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信息快捷共享、实时互动、服务指导的功能,从而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就业工作的服务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智能平台服务体系。整合利用与就业有关的多元化平台,以传递信息和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实现连结节点、平台网络化,如图1。
图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信息体系模型
图1横向从上而下第一层为公共媒体,第二层为单位媒体,第三层为自媒体,纵向从上至下是逐渐缩小的媒体层面,无论从哪一个层面出发,核心都是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辐射的媒体,将能够产生互动关系的媒体平台,又从连接点向能够衍生的方向发射,从而拓展更多的平台资源。这样的新型体系,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快捷性特点,无论是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创业指导,还是就业市场建设、就业创业教育,都能够找到着力点,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真正为毕业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顺应时代的要求,高校就业工作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能够为工作带来一定的润滑和推进作用。但新技术的到来往往是一把双刃剑,要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找到适合的方式与方法,规避可能带来的弊端和风险。
3.1保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失真的现象,一旦没有做好把关,将错误信息发出,就会给受众造成误解甚至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新媒体的优势重在信息传递的迅捷,但由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达,文字信息都是通过电子输入极易造成错误。对于从事高校就业工作的教师来说,作为信息发布者,要保障信息源的准确性,通过各种渠道的核实,确保信息无误后再借助媒体传播,尤其是招聘类的信息,很多单位由于多次多平台的发布,通常会登记多部电话,或者有的岗位已经满额了但是没有来得及修改。因此,高校在发布就业信息的时候就需要提前做好功课,通过电话或邮件的形式对信息发布单位做好调查,一定要保证为毕业生提供的是最准确无误的信息。作为信息的审核者,同样如此,就业信息网站一般都会设有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界面,在用人单位发布之前,通过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副本等材料审核之后方可准许信息发布。新媒体形式的信息传播是由多节点连结后形成的网络传播,所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重点还是在源头。
3.2注意网络传播信息安全
这里的安全涉及两个层面,一是狭义的信息安全,即建立在以密码层面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新媒体多数都是采用各种平台作为传声筒,也均是采用账号登录的形式来进行个人平台的维护,那么这就涉及到密码的保密问题,对公宣传的平台一定要专人专用,不能泄漏密码,防止不法人士侵入系统进行恶意的信息发布,对高校、对个人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技术上要确保合法用户的合法存取,尽量将最小的权限实施给用户,强化网络访问控制,第三方登录时做好身份认证,尽量阻挡黑客的非法侵入。二是广义的信息安全,是建立在以“人”的层面为基础的人文安全领域,网络后台会保留用户的基本信息,要随时跟踪和查看,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做好系统备份,将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保障技术相结合,以保证隐私安全。
3.3避免“数字鸿沟”现象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这个概念最早是联合国和发达国家应对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象提出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文化背景、性格迥异等,在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存在差异,智能手机目前基本已经实现普及,但也会存在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享受新媒体带来的快捷体验的学生。因此,新媒体要与“旧”媒体相结合使用,校园广播、校报等传统媒介形式还要保留,重要的信息还要借力多方平台共同发挥作用。作为学校层面,也要尽量为这一类学生提供便利,如将班级内部划分小组,将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分在一组,共享信息,避免“数字鸿沟”现象的产生。
新媒体时代,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若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还需要提升自己的理论实践水平。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以效力为目标,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进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满意度,提高就业工作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