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状况研究
——以山东省乳山市白沙滩镇为例

2015-10-18 02:56:23王冠群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46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规划农民

■王冠群/文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状况研究
——以山东省乳山市白沙滩镇为例

■王冠群/文

一、背景

白沙滩镇位于乳山市南部,北连大孤山镇,西邻乳山口镇,东接徐家镇,南滨黄海。面积117.9平方千米,人口3.99万人。辖白沙滩、宫家、大陶家、八甲、小滩、宫家庄45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目前除银滩旅游度假区外,已经有五个社区先后完成建设。

(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原因

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滨海新区的发展扩大,白沙滩镇农村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农村发展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究其原因:一是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业产业不发达,农民生活还不宽裕,没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投入基本建设;二是村民间不存在共同利益,难以形成共识,很难让农民自发的兴修水利、建设灌溉等基础设施;三是农民居住分散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2.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传统的以村庄为基本单位的经济模式不符合农村经济呈现出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趋势,不能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虽然白沙滩镇调整农业产业机构的工作开展了很多年,但大多数农民还是沿袭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渔业为辅。第一产业在农村依然是主导产业。这种生产方式由于土地零散、经营分散,很难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村庄空心化、半空心化是当代农村的主要问题。由于农村缺少长期统一的规划,导致农民任意选址建房,造成土地资源不能有效充分得到利用。还有部分农民长期进城务工,造成农村的房屋大量闲置。在农村,土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5.农村环境问题突出

白沙滩镇一些农村环境缺少治理措施,部分地区出现垃圾乱放、牲畜不圈养的现象,基础设施投入少,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村民本身环保意识薄弱,保护环境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多次开展环境整治工作,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环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优越性

1.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村庄合并,合理布局并且科学规划,着力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社区,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农村杂乱的局面,使农民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和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后,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社区内修建广场,增加健身娱乐场所及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水、路、电、气、暖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长久有效的管理机制。

3.有利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与白沙滩镇的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村庄规模的扩大,土地面积的增多,便于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产业布局,拉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乡镇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4.有利于节约利用土地

新型农村社区可以集中土地进行规划建设,有利于解决农村“空心村”问题,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原来旧址进行整理复耕,综合利用,又可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从而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

5.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

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之后,可以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内垃圾处理设备,组织专门人员定时打扫,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农村环境较差的局面。

二、白沙滩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与现状

(一)总体思路

“突破北部、崛起中部、提升南部的发展思路,乳山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城市化和农村新型社区化建设,全力打造‘组织健全、管理民主、设施配套、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这是乳山城市化的发展总基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是村庄翻新,也不是人口聚居这么简单,而是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共同发展。

(二)主要模式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

根据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先后制定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规定,乳山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有“城镇开发建设带动”模式、“城乡协同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城镇开发带动模式是对纳入城镇规划范围的村庄,积极推进村集体改制,充分利用本地区公共设施和资源,采用“多村一社区”模式,实现集中改造。城乡协同发展模式是以城镇发展为依托,引导城镇周边村民和其他有条件的村民向城镇看齐协同发展,扩展城镇发展的外延,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职能,从而实现新型社区建设。“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即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周边村庄紧密联系,实现各种优势资源的集聚,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动力。

2.白沙滩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路径

作为依靠银滩旅游度假区而发展起来的白沙滩镇,很明显是“城镇开发建设带动”模式。政府决定把银滩作为旅游业的主打品牌之后,房地产公司在白沙滩镇进行投资建设,新区的住宅建设使本地区面貌焕然一新,由此政府开始对该地区的农村进行重新规划,将沿海地区纳入城镇规划范围的村庄,推进村集体改制,充分利用各村优势,实现集中改造,也就是“城镇开发建设带动”模式。

在城镇开发带动模式下,白沙滩镇进行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科学规划,实行旧房改造,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发展的局限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浪费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农村环境日益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三)建设特点

近年来,白沙滩镇在实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之后,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整个白沙滩镇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1.新的层次定位

新型农村社区是城乡之间的过渡形态,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过去的“新农村”,从概念属性上看,它已经不是传统农村的概念,这一点目前社会上已成共识,但是,新型农村社区又不同于城市。所以,应当暂时将白沙滩镇新型农村社区界定为城乡之间的过渡形态,这对于白沙滩镇来说是新的层次定位,有别于过去的农村形态,又不同于现在的城市。

2.新的经营方式

新型农村社区开展以来,白沙滩镇拓宽经营方式,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力促各产业共同发展。当前白沙滩镇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强调要统筹考虑产业规划,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加强“一社一品”建设。同时引导剩余劳动力搞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适合发展农业的就发展农业,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就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能力,让农民变成现代化的新型农民。

3.村庄合并节约资源

传统农村社区建设是以原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居住单元,面积有限,区域空间较小,发展受到阻碍,不利于公共服务体系的延伸,不利于节约与优化资源,资源的整合阻碍重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合理规划,采用村庄合并的方式,将几个村子合并为一个社区,有效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取得了节约资源的效果。

4.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村庄合并、共同居住为主的居住格局,替代了传统的家族、村组的旧模式,有助于缓和邻里、家族矛盾,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联系,为形成“广入住、大融合、谋发展、促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提供了条件。通过合作者或协会形式来促进集体利益的发展,能够有效加强社区成员集体化合作程度,以此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理性的新型人际关系。

5.全新的建设标准

位于农村的新型社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会越来越朝着现代城市文明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制定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标准,规范建设秩序,避免建设过程中资源浪费和低效率行为。结合城市社区建设标准制定符合农村发展的新标准,将城市化理念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化。

三、白沙滩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白沙滩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节约改善农村环境、集约用地、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白沙滩镇的部分地区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社区服务不到位

国家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也大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但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会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而且农村自身条件相对较差,管理困难,短时间难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在一些社区仍然存在社区居民生活不便的情况。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不到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存在群众到社区找不到人、办不成事的现象。

(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白沙滩镇南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比较早,而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仍处在起步阶段,这样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差距较大。比如小滩、八甲、常家庄等村,作为试点地区,已得到政府财政与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资源分配较多,社区建设已经比较成熟。而翁家埠、六村屯等农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则发展得较慢,资源配备较少。这样一来,白沙滩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差距就比较明显。

(三)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农民从农房搬到楼房之后,相应的就要负担额外的燃气费、物业管理费,同时水电费也要比原来高出很多。同时生产工具没地方存放,外出劳作不方便,家禽家畜无处饲养,增加了百姓的生活成本。

四、白沙滩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服务,强化职能

1.设立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以原有村两委班子为主体,围绕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监督,组织开展新社区建设工作,加强社区管理职能。

2.建立社区服务中心

在社区内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把计生服务、户口迁移等服务放到服务中心,建设村级计生卫生室、社区警务室、科普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民政工作站、双拥工作站、综合服务社等。同时,将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邮政物流等服务机构延伸到社区,实现凡与社区群众基本生活有联系的服务项目,都能在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集中办理。

(二)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白沙滩镇的现行发展规划为重点地区试点先行,南部作为全镇的重点开发地区,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而北部地区以农业为主,发展相对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以“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梯次推进”为原则,结合银滩旅游度假区规划和乡镇合并试点,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规模、基础配套,编制了全镇新型农村社区总体布局和科学的建设规划。

白沙滩镇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导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方面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确保社区建设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聘请专业设计院,对新型社区建设给予指导和技术支持。除社区布局之外,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划、城乡经济布局及产业融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长期投资和融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合理的规划。在产业升级方面,保证第一产业前提下,力促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确保社区居民增产增收、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等方面也都进行适合白沙滩镇的科学规划,为新型农村社区长远发展做出充分的准备。此外,规划要体现多元性。坚持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避免“一刀切”的片面行为,划分区域,区别规划,循序渐进,并在考虑各社区不同的情况,根据地方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规划出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鼓励地方创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模式。

(三)以人为本,方便利民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白沙滩镇农村发展的大方向,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政府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考虑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在社区规划、建设方式等方面征询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不要盲目提高居民的生活成本,要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好、管理好,把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惠民、利民、益民的民心工程。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开展各项实地调研,走进群众,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尊重群众意愿,保证群众的发言权、知情权和建议权,结合调研反馈,积极改进各项工作。对于群众不认可的项目可以开展听证会,广泛收集意见,听取建议,为建设民主度高、参与度高、科学度高的新型农村社区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规划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6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学习与探索(2016年4期)2016-08-21 12:36:56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48
迎接“十三五”规划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