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进龙
【摘 要】习作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我们要创设习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主动想写。要写好一篇习作,首先必须把好审题这一关,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引导学生勇于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懂得习作就是用笔描绘生活,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地进行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大脑仓库,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关键词】作文 激发兴趣 方法引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并“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习作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说它难,是因为学生不易产生主动习作的兴趣,不想习作,害怕习作,或者觉得无素材可写,更不知道如何写,给习作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本文中,笔者以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教学《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例,谈谈习作教学的“五步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作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我们要创设习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主动想写。习作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习作表达融入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充分参与到生活之中。教学中,我通过谈话、游戏等互动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习作环境,在活动中,学生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学生“不想写”“害怕写”的心理问题就克服了。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审清题意,就是仔细辨认、审清、分析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习作的范围、角度、重点等。有人说,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确实,要写好一篇习作,首先必须把好审题这一关,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看到这个题目,学生会想到哪些人。然后指导学生读懂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要写具体的事例,要抓住人物的具体动作描写,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等;最后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写人的课文,想想把事例写具体的方法有哪些。这样,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三、筛选素材,拓展思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更是如此。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挖掘并筛选写作素材,去拓展写作空间。现实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习作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生活素材。要引导学生勇于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懂得习作就是用笔描绘生活,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我为学校一位普通清洁工一天的工作制作了一段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眼、用耳、用心观察这位清洁工的工作过程,看看他哪里值得我们敬佩。然后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这样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从而确定习作的素材。
四、方法引领,习作指导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再多的优秀范文也不如教会他们习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写,比如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中就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欲望。教师还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要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因此,在本节习作教学中,我让学生回忆本组课文,着重看看哪些内容比较详细,要重点写;哪些与课文中心内容关系不大,要略写,等等。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大脑仓库,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学生在习作时就会文如泉涌,下笔如神,这样,就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五、交流评讲,逐步提高
习作教学中,评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只是一笔带过,不做深评细评,其实这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因为学生对于自己的习作认识不足,对于习作的整体认知不是很强,因此需要教师做好评讲,加强后期指导,以便学生逐步提高。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评讲,既肯定他们在习作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又指出他们在习作中的不足与失误,同时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