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多山,金城名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园丁奖”、“全国优秀外语教师”获得者。在省市各类教学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20余场,发表学术论文47篇,出版教育专著4部。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普遍关注的焦点。在课改背景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规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是有效推动教师专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之关键所在。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育理想的有效引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人生航向的指南针,有理想的人,才会有信念、有追求。教育是追求真、善、美的事业,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应该是怀揣教育理想、勇于追梦的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正是抱定“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的理想,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与教育实践,为后世留下了一座丰富的“宝藏”,有待今人去开发、去利用。可见,教师只有有了教育理想,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才会持续不断地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职业是十分辛苦且具有挑战性的职业,需要无私的奉献与艰辛的努力。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教师面对的是学生,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教师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要努力让学生喜欢你,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曾经教过的学科,从而引领他们掌握学习的本领,这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庄重承诺。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育信念的有力支撑。信念是人生的支柱,是牵引人类战胜挫折与困难、走向理想彼岸的力量源泉。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是一种基于信念的文化活动。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师要从事好教育事业,就必须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教师一辈子追求的“信仰”,这种“信仰”是“唤醒学生潜能”的信仰,是“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信仰,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信仰,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信仰,它集中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教育信念,才会将教育宗旨铭记在心,将教育责任扛在肩头,才会自觉点燃教育希望的火炬,扬起教育生涯的风帆,追求教育生命的价值。
理想信念是干好教育事业的根基。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放飞梦想、点燃激情、激发才智、收获幸福。反思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依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素质教育步履维艰,高效课堂难以为继,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教师“忙得不读书”、“水涨船不高”等现象比比皆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教师依然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备尝艰辛。但只要冷静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症结是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新课程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专业精神的有效引领和专业信念的有力支撑。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应重树教育理想,重塑教育信念。教师要想从事好教师职业,就必须牢固树立“淡泊名利,奋斗终生”的教育理想。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教师同样面临太多的诱惑,也伴随着太多的痛苦,但淡泊名利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明澈的觉悟、潇洒的超脱,它会使人多一分清醒、多一分思考、多一分追求,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教师要有一定的胸襟,有一定的情怀,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踏着枯燥的学问阶梯不断攀登,向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期盼,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只有基于这样高品位精神境界的理想信念,教师才能支撑起乐学、乐业、敬业的专业精神;只有拥有这样忠诚事业并执着追求的精神特质,教师才能书写好“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