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6强热带风暴“温比亚”的观测和诊断分析

2015-10-17 12:41:07文爱平崔开付李家林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22期

文爱平 崔开付 李家林

摘 要:利用尽可能多的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第6号强热带风暴“温比亚”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温比亚”的特点及其造成的风雨影响,并分析了有利于风暴发展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温比亚”的结构不对称,移动路径比较规律,移速较快;南海中北部的暖海温、低空的强暖湿空气输入以及高空的强辐散环境是有利于“温比亚”发展的因素,而较大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是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温比亚 结构不对称 强热带风暴

中图分类号:P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63-03

“温比亚”是2013年第一个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每年第一个登陆的热带气旋通常被称为“初台”,广东“初台”的平均出现日期是6月24日,最早为4月19日(0801号),最迟为9月9日(9615号)。“温比亚”登陆时间为7月2日,属于正常略偏晚年份。作为一线的预报员,笔者全程跟踪了这个风暴的生命过程,并参与了全部的保障过程。

1 “温比亚”概况

位于菲律宾东部洋面的热带扰动于6月28日20时(北京时,下同)加强为2013年第6号热带风暴“温比亚”(Rumbia,名字来源:马来西亚,名字意义:棕榈树),形成后快速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29日穿过菲律宾群岛,30日早晨进入我国南海,并以30 km/h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快速移动,7月1日上午10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25 m/s,17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增大到28 m/s,22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增大到30 m/s。“温比亚”于2日凌晨5时前后穿过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并于5时30分在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到了28 m/s,中心最低气压为976 hPa。2日上午10时移入广西境内,中午12时减弱为热带风暴,下午17时在广西横县境内,20时减弱为热带低压,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

概括来说,“温比亚”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移向稳定,路径规律。从图1可以看出,“温比亚”生成后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进入南海之后的路径没有明显的偏折或转向等。

二是移速快,尤其是在进入南海之后,移速达到30 km/h,登陆前后仍保持25 km/h的移速。整个过程的平均移速约为14~15节(见表1)。

三是结构不对称。从云图(见图2)上来看,“温比亚”的云系结构不对称,密闭云区集中在中心附近和中心南侧。另外,“温比亚”的风场也表现出不对称的特点,其右半圆的风速比左半圆大得多。如图3所示,选取了位于右半圆的番禺石油平台和位于左半圆的永兴岛两个观测站,对这两个站的风速、风向、与风暴中心的距离及相对于风暴中心的方位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两个站都位于350 km的7级风圈内,番禺石油平台的风力在7级或7级以上,而永兴岛的风力均在6级以下,可见右半圆的风速比左半圆大得多。

2 “温比亚”的风雨影响

2.1 大风

受“温比亚”影响,广东省中西部和海南岛东部海面出现了平均风力9~11级、阵风12~14级的大风。湛江东海岛2日5时前后录得平均风10级(27.6 m/s),6时前后录得最大阵风14级(44.7 m/s)。海南岛东部海面的七洲列岛测得平均风12级(34.6 m/s),最大阵风14级(42.3 m/s)。

图4为“温比亚”登陆前后,湛江气象局观测站测得的风力实况及与气旋中心的距离。可以看出,7月2日4~7时测得的平均风力在7级以上,测站与气旋中心的距离在30公里以内。6点前后风力出现明显的减小,与气旋中心的距离也到了最小值(11.7 km),之后风力再次增大,风向也出现明显的转变(东北转西南),这说明气旋中心在测站附近经过。另外,湛江气象局观测站测得的最大平均风力为8级(17.2 m/s),最大阵风10级(28 m/s)。

2.2 降水

由于“温比亚”结构不对称,主要的对流云集中在其中心附近和中心的南侧,导致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中心及中心南侧,使得海南岛东北部、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见图5)。根据广东省气象站网的监测,01日08时至02日17时,全省共有59个气象站录得超过100 mm的累积雨量,其中徐闻县曲界镇录得全省最大雨量210.8 mm(过程),雷州市东里镇录得最大时雨量73.7 mm;有227个气象站录得50~100 mm的雨量,有614个自动气象站录得25~50 mm的雨量,录得25 mm以上雨量的站点占全省总站点数的32%。据统计,1日08时-2日08时,海南省共有29个乡镇出现100 mm以上的降水,其中文昌铺前镇达到特大暴雨(253.1 mm)。

3 有利于“温比亚”发展的环境条件分析

“温比亚”在穿过菲律宾群岛进入南海以后强度逐渐增强,近中心最大风速从18 m/s逐渐增大至登陆前的30 m/s,气旋的等级从热带风暴增强为强热带风暴。综合来看,有利于其加强的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 南海的高海温

从图6可以看出,南海大部分海区的海表面温度(SST)超过了28℃,其中南海中部海区的海温更是高达30℃,这样的高海温条件十分有利于“温比亚”的发展。

3.2 低空暖湿气流输入

从950 hPa水汽通量的分布(见图7)来看,有利于“温比亚”发展的水汽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南海南部的西南气流,另一个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气流,这两支气流在低空形成了两条水汽输送通道(水汽通量大于12),为风暴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

3.3 高层强辐散及低层强辐合

从图8可以看出,“温比亚”上空高层的辐散值达到了20×10-5s-1,而低层的辐合值更是达到了30×10-5s-1,这将导致风暴上空强烈的动力抬升作用,水汽在被抬升之后凝结释放大量的相变潜热,从而为风暴的发展提供能量并促进了CISK机制的有效运转。

4 不利于“温比亚”发展的因素分析

从图9可以看出,“温比亚”所处环境场的垂直风切变较大(大于20 KTS),这不利于风暴结构和云系的维持。

5 结语

该文利用尽可能多的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第6号强热带风暴“温比亚”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温比亚”的特点及其造成的风雨影响,并分析了有利于风暴发展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温比亚”的结构不对称,移动路径比较规律,移速较快;南海中北部的暖海温、低空的强暖湿空气输入以及高空的强辐散环境是有利于“温比亚”发展的因素,而较大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是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谢炯光,纪忠萍.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奇异谱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3(2):163-168.

[2]蔡小辉,杨仁勇,周过海,等.1117号强台风“纳沙”引发海南岛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2):5-8.

[3]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4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