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I的师范类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15-10-17 08:56:48唐志祥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亚健康心理健康发生率

唐志祥

(安徽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基于CMI的师范类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唐志祥

(安徽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调查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因素,以期为预防及治疗心理亚健康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存在心理亚健康状况的比例为16.5%,男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低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学生(P<0.01),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学生(P<0.01).研究认为,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女生、农村学生、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必须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康奈尔医学指数(CMI)

0 引言

心理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未达到CCMD-III等精神病学诊断标准.虽然心理亚健康不属于心理疾病的范围,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和身心机能的更好发挥,若不引起重视还可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1],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患而不能继续学习的人数正在逐年上升,甚至出现了自杀、伤害他人的事件,这给国家、学校和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现有文献主要是利用SCL-90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心理亚健康问题相对较少.了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解决心理亚健康问题,促进他们健康发展.为此,笔者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2],对某师范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后进行分析,并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师范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年级进行分层,每层以班级为群,每层随机抽取10个班级,共计抽出40个班级.发放问卷1 951份,收回1 899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实际得到有效问卷1 863份.其中,男生841人(45.1%),女生1 022人(54.9%);大学一年级(以下简称“大一”)学生452人(24.3%),大学二年级(以下简称“大二”)学生505人(27.1%),大学三年级(以下简称“大三”)学生496人(26.6%),大学四年级(以下简称“大四”)学生410人(22%);文科学生1 152人(61.8%),理工科学生711人(38.2%);城镇1 011人(54.3%),农村852人(45.7%).

1.2 研究方法

1.2.1 测量工具

研究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作为心理亚健康的筛查工具.CMI全部问卷分成18个部分,每部分按英文字母排序,共有195个问题,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躯体症状、家族史和既往史、一般健康和习惯、精神症状.男女问卷除生殖系统的有关问题不同外,其他内容完全相同.我们选用了C,I,J和M至R部分共80个项目,其中M至R部分有51个项目,是关于与精神活动有关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计分方法是每个项目答“是”者得1分,答“否”者得0分,全部项目分数相加得CMI总分.将M至R部分每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出M-R分值.该表具有良好的效度,筛查普通人群中心理亚健康的准确率达到96.1%[3].

影响因素的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项目包括家庭状况:家庭经济是否困难、父母学历和父母是否离异;个人情况:学习压力、专业兴趣、体育锻炼时间、网络成瘾、饮食规律、作息习惯、睡眠时间、人际关系、情感问题、就业压力和是否独子,总共14项.

1.2.2 心理亚健康筛查标准

按CMI量表所附的“琛町识表图法”[4]对心理状态进行识别分类.该表图是以C+I+J的总分点为纵轴,以精神自觉症状从M到R的总分点为横轴.其中,C,I和J分别表示CMI中的循环系统、易疲劳和疾病的发生频率这3个项目,将这3个项目得分点加总,得到C+I+J的总分.依据得分的高低,依次将表图分成I区(健康),II区(准健康),III区(准神经症),IV区(神经症)4个领域进行评价.根据M到R的总分和C+I+J的总分就可以识别测试者在表图中的位置.经识别落入准神经症区域且不良心理状况持续2周或以上时间者,定义为心理亚健康.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比率的卡方检验和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CMI筛查分布情况

调查的1 863人中,心理健康人数842人,占比为45.2%;心理准健康人数682人,占比为36.6%;准神经症人数307人,占比为16.5%;神经症人数32人,占比为1.7%.

2.2 心理亚健康各维度的结果

如表1所示,女生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χ2=4.704,P<0.05);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生源地为城镇的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3.769,P<0.01);不同年级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有较大差异,大一和大四发生率较高,大二和大三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8.537,P<0.01);不同专业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虽有不同,但差异不显著(χ2=4.02,P>0.1).

表1 CMI筛查出心理亚健康学生的分布情况

2.3 心理亚健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调查对象是否有心理亚健康为因变量,将所调查的14个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赋值后,进行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学习压力、专业兴趣、缺乏体育锻炼、网络成瘾、饮食无规律、睡眠时间少、人际关系差、情感问题、就业压力和独子12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再次将这12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以人际关系的OR值最大,其次依次是网络成瘾、父母离异、情感问题、学习压力和个人生活规律等因素.专业兴趣、独生子和家庭经济困难影响不显著.

表2 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总体分析

研究筛查出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和相关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一般认为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在10%-30%之间[5],但明显低于李力生等报告的61.8%[6],金鹏研究的47.54%[7],郑兴昕等报告的41.32%[8]和唐峥华等以医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报告的63.6%[9].

这可能与研究者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样本容量和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有关,如很多学者采用SCL-90测量.同时,我们是以某师范大学本科生所做的抽样调查,近年来,该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在全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学生处专门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和心理调适等服务,同时还有其他形式如心理健康教育月、主题班会等.

3.2 关于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的分析

在性别差异上,女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生,这与已有研究基本一致[6,7].但也有学者认为男女无显著差异[10].一般说来,这与男女生理差别有关,女生更容易出现精神紧张、急躁、易怒等情绪;同时,由于“性别”因素,女生在学习和就业等方面也承受着过多的心理压力,极易出现心理失衡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

大学生不同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而且大四学生和大一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比率高,而大二和大三学生相对好一些.这与大一学生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缺乏生活独立性,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没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对未来的迷茫有关[11];而大四的学生则面临着考研、就业等压力[12],导致其心理亚健康发生率较高.

城乡之间的学生存在差别,与金鹏等人的研究不一致[7].这可能源于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城镇家庭更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早期教育,城市家庭对独生子女会倾注更多情感[6].

调研发现,专业之间的差别不显著,这与已有的研究不一致[9].可能原因是该校很多学生都是第一志愿录取,因此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满意,同时学校在入学后的第1学期结束前,通过考试提供1次转专业的机会,使得一些学生有机会进入自己更喜欢的专业学习.同时也与学校重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淡化专业差异有关.

4 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亚健康占比16%左右,但女生、农村学生、大一和大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从影响因素上看,父母离异、人际关系差、情感问题、网络成瘾、饮食无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睡眠时间少、学习和就业压力等因素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因此,第一,学校应该重点关注心理健康水平差的群体(女生、大一和大四学生、农村学生、网络成瘾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调适.第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大力推行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第三,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强身健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第四,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比如学校网站宣传、心理热线、定期的心理知识专题讲座等.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使他们振奋精神,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

[1]刘欢欢,张小远,赵静波,等.军队医科院校心理亚健康学生肌电生物反馈干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22):2 048-2 051.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30.

[3]刘欢欢,张小远,周志涛.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筛查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647-649.

[4]彭炜.康乃尔健康指数问卷(CMI)的产生及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2,9(4):145-148.

[5]陈瑜,张小远.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1007-1008.

[6]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1,19(8):990-992.

[7]金鹏.南京市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6):793-795.

[8]郑兴昕,谢杨,万润济,等.对1072例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34-35.

[9]唐峥华,刘婕,唐耀华,等.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6):965-967.

[10]占华,卢晓文.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及成因分析[J].中国校医,2010,24(2):160.

[11]郭貔,周奕佚,叶钊锋,等.医科大学新生亚健康状况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499-1501.

[12]邝燕兰,邱倩仪,陈微微,等.2009年广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0,16(8):681-684.

(责任编辑 钮效鹍)

A Survey of Mental Sub-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ormal University Based on CMI

TANG Zhi-xiang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3,China)

By Cornell Medical Index(CMI),a survey is conducted among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mental sub-health statu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mental sub-health state.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idence rate of mental sub-health is 16.5% (307/1863);male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rate of metal sub-health than female students (P<0.05);rural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idence rate of mental sub-health than urban students(P<0.01);freshmen and senior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idence rate of metal sub-health than sophomores and juniors (P<0.01).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good as a whole,but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female students,freshmen,seniors and rural students is lower than others,which calls for attention.

college student;mental sub-health;Cornell Medical Index(CMI)

B844

A

1673-1972(2015)03-0103-04

2015-01-25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12030);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培育基金(2012xmpy003)

唐志祥(1976-),男,安徽舒城人,讲师,主要从事统计与计量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亚健康心理健康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29 12:12:58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10
猪群亚健康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国扶贫(2014年8期)2014-06-27 04: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