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吉林省中西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以指导生产实践。
关键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05
吉林省位于松辽平原腹地,是典型的黑土分布区,具有土质肥沃,雨热同季等农业资源优势及生态条件,有利于粮食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吉林省玉米主产区主要位于中西部,包括中部半湿润区和长春、四平、辽源地区,该区雨热条件好,土质肥沃,是玉米主产区,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一半,总产量占全省玉米总产的2/3;西部半干旱区,包括白城、松原地区大部分市县、双辽县及农安西部,≥10℃活动积温2800℃~3000℃,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
1中部半湿润区玉米宽窄行交互种植集成技术
1.1集成的技术内容
优化品种组合选用产量水平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强(适应个别年份干旱及低温)、抗病虫(主要是丝黑穗病、茎腐病、玉米螟等)品种,以半耐密、耐密型为主,搭配部分稀植型品种。生育期选择以出苗到成熟128天的中晚熟品种为主,搭配部分中熟(125天)、晚熟(132天)品种。组成品种群,品种群内主推品种3~4个。
高效施肥技术应用稳氮、减磷、增钾、补锌、硫等大、中、微量元素合理配方施肥技术;利用玉米品种对肥力反应敏感性的差异,确定适宜施肥量的高效施肥技术;利用养分咨询专家管理系统,指导大面积生产。
宽窄行交互种植技术采用大、中型动力与配套农机具或免耕播种机,集成宽窄行交互种植、半秸秆还田、深松深施肥等技术。该耕种技术的特点是:根茬直接还田,保墒效果好,出苗整齐、节省种子。玉米宽窄行种植方式首先考虑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土壤的理化结构,改善玉米群体的空间布局,提高光合利用效率、提高边行优势等,有利于抗病、抗倒、高产。
病虫鼠害防治技术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种衣剂拌种防治丝黑穗病,利用低毒化学药剂(锐丹、杜邦康宽等),白僵菌、赤眼蜂防治一、二代玉米螟,在田间鼠害较严重的地块可采用溴敌隆等低毒药剂进行统一灭鼠,注意预防玉米大斑病。
1.2技术模式
该区域技术模式的主体框架是:通过品种优化及高效施肥、机械化耕作、精量播种、保墒保苗、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综合集成研究,建立以蓄水—保墒—加密—培肥—抗早衰为主体的玉米综合高产技术模式。
1.3模式的操作方法
条件要求:5~9月积温2800℃~2900℃,年降水量500~550毫米。中上等肥力黑土、黑钙土等,土壤有机质1.5%~2.5%。
主要技术措施:品种。农华101、良玉188、良玉99、良玉11、京科968、利民33、先玉335、郑单958、恒宇709、银河33、吉单50、美育99等;种植密度:耐密型4000~5000株/亩,半耐密型3500~3900株/亩,稀植型3200~3400株/亩;施肥。亩施N 14~15公斤、P2O55~6公斤、K2O 4~5公斤,补施Zn、S肥,确保施肥质量;种子精细处理,种衣剂防治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精细整地、适时镇压,生物防治玉米螟,化控技术防倒伏。
产量构成与主要生育指标:亩200±20万粒,千粒重350±20克,叶面积系数吐丝期为4~4.5、成熟期为2。
2西部半干旱区节水高产稳产集成技术
2.1集成的技术内容
优化品种组合选择产量水平高、抗旱、耐瘠、稀植、半耐密型品种,生育期以出苗到成熟128天的中晚熟品种为主,搭配部分中熟(125天)、晚熟(132天)品种。组成品种群,品种群内主推品种2~4个。有灌水条件或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田块,应选用产量潜力高的耐密、半耐密型品种。
补水灌溉技术以蓄水保墒和节水(补水)灌溉为基本技术原则。没有灌水条件的采用秋季留高茬、春季原垄播的方法,避免春季动土造成水分散失,这种方法年际间与整地打垅交替进行。有补水条件的,采用春季埯灌,夏、秋干旱时用地面“小白龙”进行补水灌溉和大垄双行滴灌技术。采用中、小型动力机械施肥、施水、播种一次完成。土壤肥力高、种植生育期长的品种,要催芽坐水种,在5月5日前完成播种。
高效施肥技术,该区土壤基本肥力普遍偏低,而且地块之间肥力差异相对较大,因此确定施肥技术时,要依据土壤中玉米所需营养元素丰缺程度(测土配方施肥)、人工补水状况、可能达到的产量水平及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土壤基本肥力较高,有补水灌溉条件,产量水平较高的田块,可以适当增加化肥施入量,即N 13~15公斤/亩、P2O55~6公斤/亩、k2O5 3~4公斤/亩。施Zn、S等中微量元素;土壤肥力中等,有补水灌溉条件,中等产量水平的田块,施肥量N 12~14公斤/亩,P2O5 5~6公斤/亩、K2O 3~4公斤/亩。由于该类土壤保肥能力较差,施肥要分层分次施用,保证施肥质量。
病虫鼠害防治技术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种衣剂拌种防治丝黑穗病,利用低毒化学药剂(锐丹、杜邦康宽等),白僵菌、赤眼蜂防治一、二代玉米螟,采用高效氯氰菊酯、灭幼脲3号悬浮剂、50%辛硫磷乳油、毒死蜱乳油一二代粘虫。在田间鼠害较严重的地块可采用溴敌隆等低毒药剂进行灭鼠。
2.2技术模式
该区域技术模式的主体框架是:补墒—节水—保苗—增肥—防病虫。
2.3模式的操作方法
条件要求:5~9月积温2800℃~3000℃,年降水量400~450毫米。中上等肥力典型黑钙土、淡黑钙土等,土壤有机质1.3%~1.7%。
主要技术措施:品种。晋单73、德单129、天农九、宏育29、吉单558、迪卡516、银河32、先玉335、先玉716、华科425、吉单517等;种植密度:半耐密型3500~3700株/亩,稀植型3000~3100株/亩,耐密型4000株/亩;施肥。亩施N 12~15公斤、P2O55~6公斤、K2O 3~4公斤,补施Zn、S肥,确保施肥质量。生物防治玉米螟,种衣剂防治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
产量构成与生育指标:亩190±20万粒,千粒重340±20克,最大叶面积系数吐丝期4.0左右,成熟期为1.5左右。
作者简介:闫东升,本科学历,公主岭市双城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