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麦香
宝宝任性有原因
生活中,每个家长都会发现2~4岁的宝宝特别任性。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对宝宝的任性采取忍让态度,得过且过,以满足孩子的要求来回避矛盾。这些家长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宝宝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谁家的宝宝没有任性过呢?但事实是,如果应对不当,有些宝宝的任性会变本加厉,提出更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家长没有立刻满足,宝宝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行为,如哭闹、打人、破坏东西等。长此以往,宝宝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习惯性恶习,长大后更有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
心理学认为,所谓任性,就是凭着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做事,或对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任性是独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等,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宝宝任性的危害不容忽视。宝宝不听话,家长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会对宝宝不满,继而出现不理智的行为,有的家长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则对孩子的要求妥协,助长孩子的任性行为。
那么,宝宝为什么会任性呢?
要弄清楚宝宝为什么任性,家长首先要对幼儿心理的发育有所了解。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因此,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父母必须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性格的形成是分阶段的,2~4岁的幼儿正处于性格的萌芽期,也是幼儿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期的幼儿不像以往那么听话了,会经常和家长“闹独立”,力图摆脱家长的约束,爱说大话而不要家长帮忙。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弄个明白。但是,由于幼儿还不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通常会在不合适的情况下表露出来,家长如果断然拒绝,反而会刺激孩子的任性行为。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指出,家长在管教任性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态度要温柔,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家长一定要明白,两岁的小宝宝绝不是故意要让家长生气的。处于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独立倾向,容易被家长认为不听话。其实家长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杜布森博士说:“处在性格萌芽期的幼儿对事物的领受能力特别强,因此这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知,宝宝任性不是一个麻烦,而是一个机会。”
反之,如果家长对任性的宝宝横加指责或打骂,宝宝虽然可能暂时听话,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大大受挫。不要以为宝宝年龄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宝宝往往可能从大人的神态和语态中猜测家长是否喜欢他,对他是责骂还是鼓励。智慧的家长能够从宝宝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宝宝的想法和感受。为人父母之道,关键在于解读宝宝行为背后的含义,用正确的办法化解宝宝的任性行为。
父母更应当检讨
有些宝宝已经养成了任性的恶习,家长为矫正宝宝的任性恶习劳心费神,却收效甚微。此时,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改善家庭环境才是矫正宝宝任性恶习的根本之道。
一般来说,任性宝宝的成长环境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改善:
第一,家长态度粗暴。宝宝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如果家长经常用训斥、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回应宝宝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会导致宝宝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家长,越来越任性。
第二,家长缺乏耐心。宝宝一不听话,有些家长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宝宝继续为所欲为时,家长觉得烦,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家长其实不知道,宝宝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希望一切都照着自己的愿望去做。假如在宝宝年龄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宝宝将来会自动变好。
第三,家长溺爱。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宝宝呵护备至,对宝宝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宝宝有求必应,生怕让宝宝受一点点委屈,宝宝自然会得寸进尺。
第四,隔代教养。隔代教养是中国特色,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弊端不容忽视。祖辈有的溺爱孙辈,有的不敢严加管教,对宝宝的任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容易让宝宝养成唯我独尊的任性恶习。
教育专家一致认为,2~4岁是宝宝性格形成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家长应多花心思,对宝宝进行积极的引导。
首先,家长要尊重宝宝,但不迁就宝宝。方法是与宝宝平等交流。只有做到平等交流,家长才能了解宝宝所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断宝宝的要求是否合理。
其次,家长要适当给予宝宝选择权。家长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想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可以征求宝宝的意见。
最后,家长要给宝宝立规矩。生活中,家长不能让宝宝随心所欲,应给他一些限制。只有这样,宝宝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治任性八条妙计
有些宝宝的任性到了不容商量的程度,就需要家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整顿。以下八条妙计,家长不妨根据自家宝宝的特点,选择尝试:
第一,攻心为上。家长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宝宝会造成伤害,相反,有理由地拒绝或延迟满足恰恰是对宝宝应有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心智健全的宝宝,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第二,说明理由。家长对宝宝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宝宝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被拒绝的道理。拒绝宝宝而不讲明理由,会让宝宝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宝宝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家长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第三,把握尺度。家长对宝宝提出的要求应该让他“蹦一蹦能够得着”,即应该是宝宝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是超出宝宝能力范围的过高要求。此外,提要求的口吻,家长的态度应该是肯定、亲切的,这样更易于被宝宝接受。
第四,有言在先。宝宝任性,多数发生在他有特殊需求的时候。掌握了宝宝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宝宝任性的发作,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办法。比如,宝宝上街总是哭闹着让家长抱,可以在出门之前与宝宝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再比如带宝宝去超市,可以先说好买什么,不买什么,什么东西可以买几件,等等,让宝宝事先克制自己的欲望。
第五,冷处理。当宝宝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家长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宝宝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的态度或迁就的可能,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宝宝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第六,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家长可以利用宝宝注意力容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宝宝的注意力从其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比如,天黑了,宝宝闹着要下楼找小伙伴玩,怎么商量也不行。妈妈不再理会他,而是来到鱼缸前,故意用惊讶的语气说:“咦,小金鱼怎么不游泳了?该不是生病了吧?”宝宝马上不闹着下楼了,他快速跑到鱼缸前,左右观察,一副关心的样子,早把下楼玩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七,激将法。利用宝宝的好胜心理,可以将其行为与其他表现好的孩子做比较,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比如,宝宝在公园里赖着不肯走路,一定要爸爸抱,不答应就干脆坐在地上不动了。爸爸故意对妈妈说:“你看,前面那个小朋友跑得多快,咱的宝宝肯定跑不过他。”话音未落,宝宝“呼”地一下站起来,奋力向前追去。
第八,适当惩罚和奖励。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比如宝宝任性,不好好吃饭,家长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宝宝,一顿两顿饭不吃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在行为干预过程中,对宝宝表现比较好的方面,家长应当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拥抱、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奖励不要过多、过大,否则很快就会失效。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