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专利申请人、专利技术构成三个方面对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梳理,指出其專利申请地域分布不平衡、专业人员素质较低、信息流动性较差等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专利申请 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23-03
随着我国公众对知识产权认识的不断提高,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公众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也呈现出日益强烈的诉求愿望。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应用型高校,必须重视与鼓励专利发明与申请,以此来增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与能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同时,《决定》也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应有的收益。本文通过对广西高职高专院校2006-2013年专利发明与申请情况进行统计、梳理,分析其在申请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在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策略,以求教各位方家。
一、近八年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情况及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http://www.sipo.gov.cn/zljsfl/)中国专利数据库,统计数据依据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号检索得出,本文所用数据截至2014年6月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布数据。
(一)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析。由于受到广西经济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数量只是在近年来才开始大规模地提升。因此,本文数据从有专利申请的2006年开始统计(2002年虽有1项发明,但已失效撤销,故未采用)。2006-2013年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与授权总体情况见表1。
表1 2006-2013年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情况汇总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合计
发明申请量 2 2 5 14 9 10 47 231 320
发明授权量 1 2 3 9 5 8 24 78 130
授权比例 50% 100% 60% 64% 55% 80% 51% 34% 40%
发明专利 2 0 3 5 5 3 27 149 194
实用新型 0 2 2 9 4 7 17 72 113
外观设计 0 0 0 0 0 0 3 10 13
2006-2009年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量虽不多,但仍然在稳步增长。2011年稍有回落后,2012-2013年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其中,2013年更是数量激增,超过了前七年的总和,且比前七年增加了1.5倍(发明专利申请一般需要18个月后才公开,实用型新和外观设计一般也需要半年以上的审理时间才公开,2013年总的申请量应比表1中的数据还要多)。从授权比例看,随着发明申请量的增加,授权比例反而下降,这也符合专利申请的客观发展规律。从专利类型来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所占比重分别为60.6%、35.3%、4.1%。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仍然以发明专利为主,外观设计只是在近年才开始出现申请,比例较低。这也说明,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倾向于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而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类比较容易获得,且技术含量低的专利并不过分热衷。
图1 2006-2013年广西高职高专发明申请量、发明授权量分布图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来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发明申请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总体来看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差距明显。如图2所示:
图2 2006-2013年广东、广西高职高专发明申请量分布图
广东高职高专院校发明申请量在近八年中总量达到了4142件,是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发明申请总量的约12.9倍,且增长势头强劲。诚然,这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和高职高专数量较多也有一定的关系。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发明申请量虽然总体相比数量较少,却也在努力迎头赶上。
(二)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人排名分析。从表2可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专利155件,占总量的48.4%,排名第一。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专利70件,占总量的21.8%,排名第二。排名前十的院校申请专利数量为301件,占总量的94%,且有8所是高职院校。可见,广西高职院校比高等专科学校具有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专利申请也有较高的认知度。
广西共有41所高职高专院校,18所院校有过发明专利申请,占比44%。前十名院校中,柳州4所,南宁4所,桂林2所,这与广西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相符,而南宁、柳州、桂林也是广西高职高专院校集中的城市。排名前4位的均为柳州市的高职院校,且其专利申请数量超过全部高职院校申请量的三分之二。其中,柳州作为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此外,2012年柳州市人民政府通过了《柳州市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在此计划中,柳州市政府鼓励科研院所尽快成为全市发明创造的排头兵,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努力实现全市科研院所发明专利申请达6500件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也成为激励高职院校发明创造的重要动力,激发高职院校师生专利申请的热情。
表2 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排名
排名 申请人 申请发明量 百分比(%)
1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155 48.4
2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70 21.8
3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4 4.4
4 柳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13 4
5 桂林师范高等專科学校 12 3.8
6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1 3.4
7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9 2.8
8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7 2.2
9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6 1.9
10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4 1.3
(三)发明专利技术构成国际专利分类分析。表3为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发明专利在IPC概括的8个部类中的分布情况。其中,排名第一位的为G部,占总量的34.2%;第二位的为B部,占总量的22.8%;第三位的为H部,占总量的13.7%。其余F、A、E、C类分别占12.1%、9.1%、4.2%、3.9%,D部没有专利申请。排名前三位的部类G部、B部、H部,占总量的70.7%,表明物理,作业、运输和电学这三大部类是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的重点技术领域。纺织、造纸部类没有发明专利,说明这一部类不是广西高职高专院校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发明专利申请大多集中在柳州市的高职院校,而柳州市是重工业城市,D部类是其工业生产中有待加强的部分。因此,D部暂时没有发明专利申请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发明专利申请需要重点突破的部类。
表3 发明专利技术领域分别总体情况
IPC部类 数量(件) 技术主题说明 百分比(%)
G 105 物理 34.2
B 70 作业、运输 22.8
H 42 电学 13.7
F 37 机构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12.1
A 28 人类生活必需 9.1
E 13 固定建筑物 4.2
C 12 化学、冶金 3.9
D 0 纺织、造纸 0
合计 307 100
二、存在的不足
(一)起步晚,总体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起步较晚,其开始成批量地申请专利起自2006年,而此时邻近经济发达省份已经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此外,与区外其他省份的高职高专院校发明专利申请情况相比,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不足,科研人员并未认识到申请专利给自身带来的益处,往往纠结于专利申请的费用以及专利未能转化而使自己承担不必要的经济风险的问题。
(二)专利申请量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在专利申请排名前十的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中,柳州市高职院校专利申请量为78.6%,其所属4所高职院校均有专利申请。而拥有较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桂林、南宁市的专利申请量却只占总量的15.4%,大大落后于柳州市。并且,还有23所高职高专院校没有专利申请。这不仅与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关,还反映出各校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和相关考核机制忽视知识产权指标。
(三)专业人员数量及素质欠缺。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从事相关专利申请指导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有关的专利申请工作都由科研处代为办理。相比较而言,精通知识产权保护且既懂专业又懂法律的相关人才却是比较匮乏,这些专业人员素质又参差不齐无法及时、有效地对有专利申请需求的教师或科研人员进行指导与帮助。
(四)专利信息流动性较差。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与科研人员获取相关专利信息的途径一般只是通过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查询系统。这种单打独斗的方式往往阻碍了专利信息的快速、合理流动,浪费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三、建议
(一)政府、高校、企业合力。保护知识产权并不是单个人自己的事情,它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各种发明创造,激发公民发明创造的热情,增加专利申请的数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发明创造的氛围,引导公民正确对待发明专利,让专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其次,高职高专院校除了鼓励本院校的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积极从事专利发明与创造外,还应加强专利申请的管理,通过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与交流,促进授权专利能够尽早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政府、高校与企业的合力,是高职高专院校专利发明、管理与转化顺利进行的保证。
(二)完善与知识产权相关体制机制。面对专利申请、专利转化等方面的存在的难题,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制定适应自身实际情况的措施和办法,为专利技术的申请与转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在学校行政体制内部设置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作为执行机构,负责实施专利基本政策,主要从事专利知识普及、申请保护、合约协商、专利转让许可、专利争端解决等相关事务,并合理配备专业的专利管理人员。同时,建立相关的专利保护与管理制度,包括科研成果权属的认定、专利申请保护、专利权流失的防范、教育与培训、资金设立和档(下转第48页)(上接第24页)案管理等,逐步完善专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高校专利保护与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法治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专业分析人员业务素质培训。知识产权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各种专利分析技术层出不穷。例如,Patentics系统作为一套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专利分析、专利实施、专利战略等全方位的咨询服务。Innography作为一种新型的专利分析软件,可以对学科领域的核心专利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深入挖掘。对于专业分析人员来说,掌握这些专业分析工具,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加强对专业分析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是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
(四)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决定》提出: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大对各职业院校信息建设的投入,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和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同时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除网上的信息平台建设外,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职教节”等宣传活动,主动推介职业教育的各项发明成果,提升职业教育的公众认知度,依托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促进专利成果的推广和技术转让。
加快高职高专院校专利申请与成果转化的步伐,不仅考验其知识创新能力的高低,也关系着高职高专院校的持续稳定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专利申请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融入到科技创新的时代潮流中,并在其中占据自身应有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丹.高校专利保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1)
[2]何文波.广东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发明专利现状分析[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9)
[3]陆萍,柯岚馨.Innography在学科核心专利挖掘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
【作者简介】杨勇勤(1975- )女,博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文献检索及科技查新。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