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评论员 陈斌
诸神的博弈到了最后阶段,决断专车命运的时刻日益临近。
2015年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颁发了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发出的首张专车平台牌照。上海模式是“政府管平台,平台管车辆”,符合一定条件的私家车可接入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由平台统一购买交强险与承运人责任险等。这一模式被普遍看好。
但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将专车定义为网络预约出租车,不允许像传统出租车那样上路巡游揽客。最要命的是,办法要求平台“保证接入车辆具备合法营运资质”“不得接入其他营运车辆或非营运车辆”及“与接入的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拒斥私家车接入平台,迥异于上海模式。
好在上海模式已经落地,占了先机,交通部的办法还在征求意见中(截止日期为11月9日),距尘埃落定尚有时日。有意见要表达的平台、专车司机与乘客要抓紧利用这一时间窗口,以主张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上述条条块块对专车的政策分歧,也暴露了中国式创新面临的监管合规风险。你下了重注,正在赢得市场,但上头出台一个政策,就可能让你束手无策;上头整出一个办法,就可能让你彻底没办法。这种风险,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敌。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几乎是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亮点,是创新与创业最活跃的领域。原因有二。其一,2008年四万亿大水浸灌,各行各业爽嗨一时。但随着刺激作用的消退,除互联网之外的几乎所有行业,均面临库存过高、产能过剩及投资收益率下降的窘境。只有互联网这样的朝阳行业既能在大水泛起的泡沫上快水行船,又能在大水退后独享创新溢价。
其二,除互联网之外的实体经济行业,被层层叠加了各种管制与干预,又有各路科长的关照与厚爱,能活下去就是赢家,用于创新这类长远事项上的资源自然就少了。互联网是新生行业,超出了旧有监管的射程,野蛮生长的速度又远远快于监管膨胀的速度,一下子就坐大了。讲真,对传统行业的过度管制,正是中国互联网产业超常规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从行业特性与监管特性看,互联网堪称中国经济的活跃地带。在某种意义上,互联网经济事关中国经济,互联网创新事关中国创新。小小的一台专车,却是一块试金石,被市场用来检验政府对创新究竟有几多诚意。从舆论反响来看,市场对上海模式较为满意。说明接地气的地方政府,往往对商业更友好;条条一刀切下去,只会让市场一片肃杀。
所谓创新,不是说“我有一个好主意”,而是要真金白银下注的,第一步最好是吸引风投,能把自己的点子部分卖出去,第二步是做出产品来,并且消费者买账,能在市场站稳脚跟。可见,被承认的“创新”只能是经由市场检验之后的剩者/胜者,内蕴了随机性与概率。就像在一幅土地上,播下许多种子,哪些能发芽,哪些能长成参天大树,只能事后确认。
政府支持创新,不太可取的做法是拣选某些种子或小苗,额外增肥,额外关照,无非是给创业者或“高新技术”各种补贴与政策便利。这样做问题很大,一是很难事先知道哪些能长成参天大树,势必会导致补贴的武断性与随意性,从而导致寻租,也从来没有一个伟大企业是补贴出来的;二是用纳税人的钱补贴个人或企业,在道义上讲不过去。
当然,最不可取的是看到种子发芽了,小苗长起来了,觉得长得不好看,长得不合规格,用铲草机一铲了之。这种武断性会让人不敢播种。
为了促进创新,政府最为可取的做法是夯平土地,改良土壤,让种子更容易长出来,无非是确保游戏规则的合理公平,放开准入限制,取消不合理干预,减少过度管制,缩减行政审批,简政放权,减税,给市场松绑,增加经济自由,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大家敢于播种,让创新的种子大量自由成长。
在这个意义上,政府有所不为比有所为更可贵。
2015年6月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限制,营造创业创新便利条件,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留出空间,不得随意设卡。6月5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綦成元表示,互联网和各个领域深度融合产生许多新模式,如短途交通、滴滴打车等,政府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新型业态,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上海模式是把这些话当回事了。
对创新,不能叶公好龙,不能“抽象肯定,具体否定”。创新远在天边的时候,天天企盼创新早日下凡,一旦创新真的来了,又骇而疾走,这是叶公好龙。抽象地谈创新,没有人说不善的,但谈论某个具体的创新,就有种种鸡蛋里挑骨头的阴暗言论,这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本质上还是叶公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