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立斌 方志彬 孟思琪
互联网金融产品根源探究
□文/郝立斌1方志彬1孟思琪2
(1.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2.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杭州)
[提要]近年来,伴随着余额宝等产品的出现,互联网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P2P网贷、众筹等多种融资理财方式由于其较强的用户体验感和用户需求,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时尚追求。那么,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产品大量涌现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相对于传统金融产品固有的优势之外,有哪些深层次原因?笔者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入手,认为我国现有经济结构的弊端是互联网金融产品产生的根源。
金融压抑;互联网金融;经济结构
收录日期:2015年4月30日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宏观经济政策、政府、银行和企业的角度来具体分析我国现有经济结构的不足与互联网金融产品产生的关系。
(一)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与现有金融压抑体制之间矛盾突出。我国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必然存在着金融自由化进程与金融压抑体制之间的矛盾。“金融自由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20世纪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他们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自由化就是针对金融抑制这种现象,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金融改革以来,金融自由化改革逐步推进,从贷款利率的逐步放开到今后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从改革开放特区建设到上海自贸区的不断发展。金融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上,改革过程中,政府仍然对金融机构进行着严格的管制。具体表现在利率管制、信贷干预、高准备金制度以及银行业务范围自由度低等方面。
利率管制方面,从1996年6月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到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我国一直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缓慢前行。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以高收益率的方式得到了储户的追捧,大大减少了银行的存款量。存款客户的流失激励着银行必须以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信贷干预方面,目前我国信贷干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性信贷投放;二是信贷倾斜政策。两种方式均边缘化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阻碍了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此外,高准备金制度和银行业务范围自由度低等问题,也分别从流动性和银行业务扩展等方面约束着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依然很脆弱,缺乏有效竞争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促使着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着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
(二)我国目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国家和金融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催生了互联网产品的集中出现。引用中国人民大学张杰教授的观点,中国的经济特征是在以外源资金为主的特别是以银行体系的信贷为主的增长类型。而西方企业最基本的融资方式为内源融资。可以说,如果没有内源融资做基础,外源融资就存在巨大的经营风险。据统计,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来,我国用平均19%的信贷增长支持了平均9%的经济增长。2013年6月,我国银行业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钱荒,随后,“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大量涌现。二者的产生似乎有着某些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钱荒的产生只是银行流动性方面的问题吗?在钱荒产生之前的2013年5月份,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为15.8%,人民币存款余额逼近百万亿元,而且1~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2万亿元。此外,在钱荒出现之后,6月27日,央行不仅没有采取措施增加流动性反而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
由此分析,流动性问题只是钱荒产生的一个表层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银行业务结构发展不合理等造成的。脱离实体经济盲目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产品在金融资产过度膨胀在一个时间点集中爆发。
(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结构不合理。银行经营结构不合理发展是产生钱荒并促使互联网金融产品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根本上是由于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无限制的发展金融衍生业务造成的。那么,由此联系到我国银行的经营结构,这里,我们以商业银行表内、表外业务资产比例来进一步分析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结构等问题。(表1)
表1 “2012年、2013年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规模统计(单位:万亿元)
在近两年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分别用“2014年:表外业务快速增长,风险逐渐显现”、“2013年:表外业务持续增长,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这两句总结来一针见血的说明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结构出现的严重性问题。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48.6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0万亿元,增长19.68%。表外资产相当于表内总资产的36.41%,比年初提高0.54个百分点。这说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可能向表内传递,存在内部收益转移和交叉补贴等行为,监管亟待加强。此外,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57.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05万亿元,增长18.6%。表外资产规模相当于表内总资产规模的38.12%,比上年末提高1.7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一些商业银行通过表内资产表外化来规避金融监管,将资金投向宏观调控限制行业和领域,或将不良资产从表内转移至表外,导致信贷风险透明度降低。
表外业务总量正在逼近表内信贷总量。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占据了大量的存款资金,从而降低了银行的存款流动性。当银行的库存现金不能满足自身日常的经营活动时,便产生了钱荒。钱荒过后,2013年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不仅没有下调反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控制收紧银根,控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这更加说明了央行想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
(四)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与融资难之间的矛盾。从企业角度,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生产规模扩大与融资困难之间的矛盾。从银行的贷款政策导向来讲,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盈利性质的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并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目前银行贷款结构严重不合理。据统计,银行将贷款总额的80%以上贷给了那些国有企业和其他大型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等信用等级高、风险小的企业。所以,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而言,它们要想贷款融资,只能向民间高利贷等非金融企业进行融资。所以说,在银行短时间不能改变这种放贷结构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急切的需要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来解决自身的扩大生产规模、转型升级与融资难之间的矛盾。
综上分析,我们从我国经济结构的弊端整体上分析了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产生根源,并分别从国家政府和银行企业的角度分析了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压抑、银行经营结构不合理等具体原因。所以,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产生与快速发展,只是我国在利率市场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质的产物。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不完善,促进互联网金融产品大量产生。当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稳健提升时,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将会失去其应有的光彩。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经济结构,合理配置消费、投资、出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过前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方面的不平衡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纵深层次方面。比如国家经济偏向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国有企业,那么在这种政策导向下,作为盈利性质的银行便倾向于投资这些资金需求量大、收益稳定的项目,进而忽略了一些成长型的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在此基础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应该合理配置基础设施投资与社会保障支出等支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消费、投资、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比例。
(二)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麦金农教授在《经济自由化的顺序》中强调,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作用,要求解除政府管制,实行利率自由化等政策,这始终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方向。从利率方面讲,市场决定的利率才是合适的利率,我国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不能称得上是市场利率。所以说,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不是在扰乱利率水平,而恰恰是在寻找真正的利率水平,这都是金融市场化的体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和政府提出了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这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供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应紧紧抓住金融自由化这一大方向,逐步放宽我国的金融抑制,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三)银行调整经营结构,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取长补短。银行在经营理念和经营结构上的局限性,限制了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扩展。为了避免钱荒等类似流动性事件的再次产生,银行必须调整经营结构,整合现有的表内、表外业务。同时,在互联网金融产品日兴的情况下,传统银行应该借鉴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优势,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自身的银行产品和业务。比如,银行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庞大信用评价系统、企业风险控制系统和客户基本信息,银行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建立一种类似P2P网贷系统,以解决目前银行贷款结构失衡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数据方面,银行可谓是掌握客户信息大数据的佼佼者。那么,如何利用大数据,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生产力,将是银行业务创新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大数据营销也是当今社会营销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银行存款、贷款、基金等产品要想适销对路,必须在自身大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客户需要哪些产品,哪些地区需要什么产品,不同年龄的客户群体需要哪些产品,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生产出不同产品,并对相关产品进行针对性、差异化营销。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仁杰.资本监管约束卜的银行经营转型[J].银行家,2005.10.
[2]王树同.资本市场结构调整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3.
[3]郑震龙,郑泽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中的制度需求与供给[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5.
[4]盛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实证研究与国际比较[J].南方金融,2008.3.
F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