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价标准

2015-10-15 10:28顾群燕
创新时代 2015年9期
关键词:刘兵心育活动课

顾群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活动型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下简称心育活动课)的评价需有别于学科课程的评价。我们对学科课程的评价重点是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上,而对心育活动课的评价重心应放在学生自身经验在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包括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前者可以用书面测验和分数来评价,但对后者的评价,需要从教育的目标角度进行慎重考虑。基于此,笔者认为界定一堂心育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可以从评价的功能、方式、主体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注重评价的诊断、反馈与激励功能

众所周知,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作用和能力。它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课程标准》指出心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因此,作为心育活动课的主导者—心育教师,在知晓心育活动课对评价对象具有诊断、反馈和激励的评价功能的基础上,必须首先设计明确的目标和鲜明的主题以确保心育活动课开展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1.主题鲜明生动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契合中学生心理需求和年龄特征的主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活动的展开。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寻找适合的且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总之,活动主题的设计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2.目标明确具体

一堂优质的心育活动课的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包含知(知识)、能(能力)、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能增进学生对相关主题的认知和体验;能使学生获得自我心理调节和疏导的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目标还需具体,可以细化为可观察的行为特征,方便操作。

例如,张家港市南丰中学的刘兵老师在2014心理年会上开设的《在挫折中学会成长》(以下简称《挫折》)这一节课,就很好地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质,主题鲜明、三维目标明确。知—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挫折”;能—交给学生面对挫折的方法;情—交流、体验、心理共鸣,使学生更好地面对挫折。

二、力求评价方式的客观与全面性

我们应看到每种评价方式都会有其优缺点,因此,需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在分析利弊后,谨慎使用。

1.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因此,它一般为学科课程所采用。而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心育活动课的性质(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注重学生的体验)和《课程标准》的建议(它不需要作业,更不需要考试,需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感悟),我们应更多地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体验、感悟和分享,给予表扬、鼓励等积极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心育活动课是注重学生心理体验、促进心理成长的一门课程。因此,需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法上应采用课堂和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讨论等。评价结果不应像学科课程那样以分数呈现,可以用星、红花等进行记录,也可以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的心理品质,并提出建议,甚至是赞赏性评语和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

刘兵老师在《挫折》这一节课中,更多的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主要有游戏体验、案例分享、小组讨论、记录、发言交流等,并使用“不错”“很好”“你真棒”等激励性语言和竖起大拇指、鼓掌等赞赏性动作,且课后还将QQ留给学生,便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进一步反馈和激励。

三、尊重评价主体的差异性

优质的心理课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能顺应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然而作为活动的主体,因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个性气质等方面的不同,心理成长的度也会不同。因此,我们对其的评价要尊重个体差异,尽量运用多方评价,如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的评价、班级同学的评价等。并加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师生关系平等、自然,学生就会愿意体验、感悟和真情流露,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就会活跃,互动效果就会好。这就要求心育教师教态要亲切、随和;教学语言要丰富,有感染力;教学调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娴熟。

刘兵老师为了活跃气氛,在课前请学生猜他的三个外号,这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挖空心思,结合他的体型、外貌纷纷做猜想。一个男孩大声说“土豆”,刘兵老师听到后大方地点头赞赏这位同学。这就拉进了师生间的关系,让学生知晓给他们上课的不是一位严肃的“男教授”。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体验

一堂好的心育活动课,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感悟,形成正确认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健康的心理得到一定的矫正和转变。因此,心育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并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机会,个个都有体验。因此,设计的活动可以是游戏体验,如团体游戏、角色扮演等,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

刘兵老师在上课前先和学生做了个约定:积极参与,认真倾听,支持同伴,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在约定中他向学生表达他对他们的期望,期待他们在这节课上都能积极参与,主动体验。

在看课程进行过程中,刘兵老师以问卷的形式询问学生(从小到大,你大概受过多少次挫折);案例呈现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作简单记录,然后再请一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余小组做补充发言。可以说在这一节课中,刘兵老师关注了每位学生的心理体验,给予学生主动交流的空间。

总之,心育活动课要真正坚持以活动为主,注重每位学生的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建构一些自我发展的方法。然而,我们要看到,一堂心育活动课的作用只能让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内心有所感悟,若要让他们把体验、感悟的东西化为实际行动,还需课后的行为实践。并且这种行为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它需要作为主导者的心育教师进行跟踪、反馈和强化调整。

我们更应看到,所有的评价标准都是为了让评价主体的心理成长、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就是对本篇主题的最好诠释。

猜你喜欢
刘兵心育活动课
“墙马上要被冲倒了!”他们逆流而来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刘兵 离死亡最近的女记者 不惧火灾现场
高价回收旧照片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白忙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