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出发,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势在必行。文章从多学科融合教学的特征出发,分析了在多学科融合教学中思维融合的利弊,并以财政学科为例,探讨了多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融合;多学科融合教学;财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22-02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设计规划各种制度架构时,总冠以“中国特色”作为限定,这说明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认知,不能仅从某个制度对应的单一学科角度加以诠释。若把这种要求对应到高等教育上,就意味着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本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能力。相应地,多学科融合教学就变得很有必要。
一、多学科融合教学的特征
(一)以现实问题为导向
近些年来,多学科融合教学在高校并未受到广泛关注,这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必然性、重要性形成了反差。究其原因,一是高校重科研甚于教学,而科研发展趋向学科细分和方法科学化增加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难度;二是在常规教学能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后,实践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动力自然不足。其实,这两个原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出发点是什么?王洪才以为:“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需要大学通过科学研究做出明智判断并为国家决策提供建议……中国大学最有资格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与世界分享,并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观,从而纠正传统现代化因过分注重源自西方文化中的工具理性价值所造成的偏执。”[1]这一价值判断恰好回答了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出发点,即: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其出发点是解决现实问题,其归宿也落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上。
(二)各学科之间关系平等
至于融合教学中涉及的各个学科,它们之间则是平等关系,这点在融合教学实践中经常被忽视。相反,一般而言,每位教师都有固定的学科背景,习惯于从本学科出发来组织资料、认识问题;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本学科统领其他学科,使其他学科为本学科服务。实际上,“现象的充实性之所以能为人类心灵所领悟,乃由于它拥有一种在其自身中的自我分化的能力”[2]。而每一个学科,形象比喻,就好比是每一个分化后的碎片的镜像。学科之于现实问题,就是部分之于整体。通过多学科融合,集合的部分越多,对整体的认知会越清晰,但每一部分之间都是相互独立而平等的。
(三)以思维融合为主要方式
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对应起来,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方式也包括知识融合、能力融合、思维融合等。相较这些方式而言,知识融合侧重的是对各学科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这是基础性工作;能力融合侧重的是对相关资料的使用或相关方法的操作,这是应用性工作;而思维融合侧重的则是对相关表象内容的本质理解,以形成较为完整的逻辑线索,这是创新性工作。故就这些方式而言,多学科融合教学应以思维融合为主要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分析现实、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多学科融合教学中思维融合的利弊分析
既然多学科融合教学应以思维融合为主要方式,那在实践多学科融合教学时,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思维融合。其实,思维融合就多学科融合教学而言,既是主要益处,亦是主要问题。
(一)思维融合的优势
1.讲授内容完整。高等教育活动是通过一门门课程的学习具体完成的,虽然每门课程都有既定的教学大纲,规范课程所要讲授的内容。不过,如何向学生讲授规定内容,则大有不同。相比而言,采用多学科融合教学手段,通过学科间的思维融合,可使学生更为完整地了解或掌握讲授内容。以讲授财政学为例,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若融合哲学思维,会发现财政的分配本质也就是私与公之间的关系界定与协调均衡问题;融合历史学思维,又会发现财政收支变化反映的是改革本质与路径依赖问题[3]。
2.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相比传统教学手段,多学科融合教学所展现的立体式图景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多学科的思维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更为宽广的范围内认识已有事物或现象,这打破了学生固有的认知,并开始学习如何接受多角度思维方式,进而尝试进行多角度思维;另一方面,多学科的思维融合在给学生带来全新认知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诸多疑问,这些疑问会极大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3.深入理解现实问题。多学科的思维融合对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作用,即只有在思维方式上进行改进,借助于多学科融合手段,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现实问题;而只有在客观理性地认识到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后,学生才能带着解决问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学习专业知识。这种问题导向的大学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智尽快走向成熟,而且还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二)思维融合的弊端
1.讲授晦涩。在实践多学科思维融合过程中,笔者发现,因融入了更多学科的逻辑思维,使授课过程容易变得深奥晦涩。这点对教师和学生都会造成困扰。对教师而言,其他学科尤其是哲学思维的融入,虽极大提高了讲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但多学科思维融合后的内容远超出了本学科的固定内容;对学生而言,受本学科学识限制,对其他学科了解很少甚至根本不了解,在接触到其他学科逻辑思维时,就很难理解,觉得讲授内容晦涩难懂。
2.思维混乱。更重要的是,因为融合的重点是在思维上,内容的讲授也是为了说清楚内在的逻辑线索,故多学科思维融合很容易造成思维本身的混乱。以财政学和哲学的融合为例[4],财政学隶属于经济学,其逻辑起点是理性人,这是对人性的前提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而人性问题本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哲学思维中,人性是复杂的联合体,既包括经济学所坚持的理性人部分,还包括其他更多内容。这给财政学和哲学的思维融合带来了很大困难,很容易把一场有理有据的课堂讲授变成单纯的智力游戏。
3.模糊出发点。这也是多学科思维融合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弊端,即模糊了多学科思维融合的出发点。需要提醒的是,多学科融合教学是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认识并解决现实问题自然成为多学科思维融合的出发点。但在实践操作中,教师经过长期的多学科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后,会变得更加重视思维本身的提升,为思维而融合,也就逐渐失去了更为重要的问题意识和公共责任感。
三、财政学科践行多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多学科融合型教师,形成全局视野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要想实践多学科融合教学,科学运用思维融合,其关键点和落脚点就在教师身上:第一,理解教育。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一场涉及言行、逻辑和课件的技术活动,还是一项实现自我价值和公共理想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教师要保证向学生传授先进且有用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学生离开大学后依然能够发挥作用。故高等教育对教师来说,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培训技能的过程,更是塑造人性的过程。第二,融合知识。现行的各行其是的教学研究谈论的就是自己,其结果往往是知识的四分五裂,既无助于认识现今世界,也无法形成有见地、可实践的超前思想。故对当今高等教育而言,教师不能仅局限在自己学科范围内,融合知识的要求是确保大学教师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系统时,能有全局视野,能形成影响甚至控制全局的系统性思想,并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将此思想传递给学生们,培养他们正确的认识观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规范多学科学术研究,强化思维训练
不过,若想保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始终是先进的,高校教师就必须加强学术研究。这不是说每位高校教师都要擅长学术,而是不管每位教师的学术能力如何,都应努力研究与本专业有关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向,即便不能在学术上有所创新,也该做到向学生全面展现学术发展和基本内容。故就大学而言,教学与科研并不冲突,恰恰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意识会极大丰富教学内容,而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也会给教师提供科研的新思路或新方法。当然,从实践多学科思维融合需求出发,教师应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强化思维训练,为多学科思维融合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三)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增进方法自觉
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还应积极开展关于多学科融合教学方面的研究,主动寻找多学科思维融合的特点、实践途径与改进途径,以期增进方法自觉。在这点上,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做得不足,可考虑从以下几点加强:一是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有关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教改课题,把多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认识高度,科学总结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多学科思维融合问题。二是营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浓厚氛围。学校应采取大讨论、学术茶会以及系列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管理层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不同学科间的沟通、碰撞,为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三是直接组建多学科融合研究中心。学校可通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资金支持,组建专门的研究中心,开展关于多学科融合的学术和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洪才.论中国文化与中国大学模式——对露丝·海霍
“中国大学模式”命题的文化逻辑解析[J].华中师范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2][德]恩斯特·卡西尔;沉晖等译.人文科学的逻辑[M].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庆.多学科维度下财政学教学内容的融合[J].教书育
人·高教论坛,2012,(6).
[4]王庆.财政学教学内容的哲学融合[J].宜宾学院学报,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