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校论文奖计划”资助项目现状探究

2015-10-14 14:45于颖张欣欣曲恒昌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现状

于颖++张欣欣++曲恒昌

摘 要:“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发展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文章主要针对1994—2014年间“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资助高校、资助对象及资助论文类别的演变过程,分析“联校论文奖计划”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完善“联校论文奖计划”的对策。

关键词:“联校论文奖计划”;霍英东基金;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01-03

一、“联校论文奖计划”概述

1983年,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西方教育与社会科学理论大量涌入我国,其中不乏先进思想,借鉴并引进其理念、内容与研究方法,可为我国传统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与研究视角。但现实状况也着实令人担忧,一些青年学子盲目崇拜西方学术理论,一味照搬与模仿,诸如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广泛应用,造成研究过程过于模糊、宽泛与松散等[1]。在此形势下,“联校教育社科医学论文奖计划”(以下简称“联校论文奖计划”)应运而生。

“联校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等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大学共同合作,参与其中。该计划提倡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促进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建设,端正价值取向;面向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群体,无偿资助论文撰写及科研项目研究,推动各地区、各校青年学子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发展至今,该计划已涉及三类选题:教育学及心理学、哲学及社会科学、医学(此为医学院申报)。

二、“联校论文奖计划”资助项目的演变

“联校论文奖计划”自1994年创立以来,资助制度及管理体制逐步健全、规范,资助政策得到适时调整,有利于自身的长期与稳定发展。

(一)资助政策的变化

首先,该计划的管理模式及资助政策方面有所变化。1994—2002年,实行内地参与高校与香港中文大学分散领导的管理模式;到2003年,香港和内地参与高校的专家学者组成了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统一领导,每年发布“课题申报指南”,在课题选择方面予以指导,同时加大资助力度,提供更为充足的经费支持;2007年,该计划最终定名为“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更准确地反映出了该计划的宗旨、本质、范围与特色。2010年11月,在“联校论文奖计划”学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经讨论决定,不再接受“985”高校的社会科学和教育类青年教师、博士后的申报;原则上不再接受“211工程”高校的社会科学和教育类青年教师、博士后的申报;非“211工程”高校的社会科学和教育类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博士后人员及论文奖两个高校医学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博士后人员均可申报“联校论文奖计划”课题[2]。此规定执行后,限制了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申报工作。

(二)资助项目的变化及特点

回顾1994—2014年的发展历程,“联校论文奖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资助高校共计16所,获得资助论文达1342篇。在16所高校中,东北师范大学获得资助的论文数量最多,为260篇;其次是北京师范大学,为259篇;而在医学类高校中,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得资助的论文数量居于首位,共计80篇。

1.资助院校的变化。“联校论文奖计划”成立之初,只有8所内地高校参与其中,而迄今为止,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等12所高校参与其中。从资助院校的变化情况来看,2002—2003年度,只有5所高校获得资助;2003年以后,资助高校的数量维持在12所左右;2009—2010年度数量最多,共有13所高校获得资助。至2009年,获得资助的研究生、博士后及青年教师已达1063人。

2.资助对象的变化及特点。在16所院校的资助对象方面,总体来看,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在资助对象中占有重要比例。在所有论文中,博士论文500篇,硕士论文520篇,占论文总量的76%左右。其中,北京师范大学获得资助的博士论文数量最多,为130篇;东北师范大学获得资助的硕士论文数量最多,为141篇。2010年新政策实行后,“211工程”“985”高校将会减少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申报工作,在资助对象中,比例也会相应地减少;而非“211工程”“985”高校将会有更多的申报名额与机会。总体来说,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以及青年教师群体的比例将会有所变动。

3.资助论文类别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在高校资助论文类别方面,据统计,青年教师论文307篇(医生撰写论文3篇,香港中文大学有1篇论文尚未进行作者身份分类,均除外),教育学、心理学论文789篇,哲学、社会学论文423篇,医学论文130篇。如图1所示,从年度资助论文的类别方面来看,2002—2003年度教育学、心理学论文资助数量最多,为57篇,2003—2004年以后,呈现相对下降趋势;其次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2003—2004年以后,资助力度有所减小;而医学规划论文尚有扩大空间。将各高校获得资助的论文类别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学、心理学领域内的论文数量最多,为252篇,占该校资助论文总量的97.30%;东北师范大学在哲学、社会学领域内论文数量最多,共132篇,占资助总量的50.77%;而在医学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得资助的论文数量是最多的,共计90篇。据统计,在16所高校中,师范类高校获得资助力度最大。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三所师范类高校获得资助的论文总量为710篇,占资助总量(1342篇)的52.91%。

具体来说,师范类大学在“联校论文奖计划”的创立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科基础雄厚,诸如: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均属于教育部直属的师范类高校,课程设置比较完善。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诸多师范类高校向研究型大学方向转变,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联校论文奖计划”的发展与进步。

三、“联校论文奖计划”的现状与问题

香港霍英东基金成立于1986年,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1923—2006)出资1亿港元,与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合作成立。香港霍英东基金已经成为最受我国高等教育界瞩目和赞誉的奖项之一,基金会给予高校青年教师资助和奖励,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截止到2009年底,香港霍英东基金会共资助了2944名青年教师,资助总额约2158.9万美元。与霍英东基金相比,“联校论文奖计划”起步较晚,于1994年成立,仍有待完善,虽然两个项目资助方都来自于香港机构与香港爱国人士,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设立宗旨

“联校论文奖计划”与香港霍英东基金二者的创立宗旨存在些许差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资助学术探索与科学研究。其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以“提倡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端正价值取向”为目的;而后者主要是为了鼓励高校以及出国留学并回国任教的青年教师。

(二)资助对象

“联校论文奖计划”同香港霍英东基金的相似之处在于:资助对象中都囊括了青年教师群体,但两者的资助条件有所差异。后者对申请课题的高校范围加以限制,261所高校具备参与资格,而其他身兼教学、科研任务的青年教师可以由261所中的任何一所高校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推荐,方可申请项目与研究基金。由此可以看出,“联校论文奖计划”在高校参与方面仍需加大宣传力度,适当瞄准资助对象群体,完善规定性条例,在目前12所高校参与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鼓励更多高校参与其中。

(三)课题申报

香港霍英东基金在论文选题上并没有学科间的严格区分与限制,比较宽泛,理事会每两年公布一次课题申报指南,包括:数学、力学及物理学等基础性研究学科;也包括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等应用领域,这与计划宗旨密切相关。在课题设定方面,“联校论文奖计划”相对简单,《指南》涵盖了相关的课题内容,申报者在研究层次方面可以自行选择视角;而香港霍英东基金将课题结构层次分为基础研究课题和应用研究课题,围绕其展开问题综述,相对来说,内容深刻而完整。

(四)管理体制

“联校论文奖计划”设有理事会、学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以及秘书处等机构部门。其中秘书处设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依托高校,服务众多研究生与青年教师。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是霍氏企业与教育部合作所创,设有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理事等相关职位。其中理事长为霍氏企业霍震寰先生。与“联校论文奖计划”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是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而不是内地的高校机构与部门。

(五)资助力度

“联校论文奖计划”由国内著名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匿名评审后立项,其中“一级项目”资助经费8000元,教师指导费800元;“二级项目”资助经费5000元,教师指导费500元。在立项后,只能发放全部经费的2/3,并规定项目全部完成后才全部发放剩余经费。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医学领域,只设立规划项目,获奖者经费及行政管理费均由获奖单位统一支配。而香港霍英东基金按照课题的研究层次来规定资助经费,诸如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金额不超过20000美元;基金应用研究课题资助额为20000美元。其中奖金最高额为5000美元,最低额为1000美元。“联校论文奖计划”在此方面可以加以借鉴,根据项目的性质及研究程度加以调整,在资助金额上实现阶梯型变化,从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范围也有所扩大。

四、完善“联校论文奖计划”的对策

基于“联校论文奖计划”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青年教师群体的资助力度

就目前来看,青年教师在课题经费申请方面难度较大,资助力度较为有限。青年群体既有来自教学等工作方面的压力,又有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考虑到该群体的特殊性,“联校论文奖计划”在政策制定与调整方面应该有所倾斜。2010年制定的新政策中,便为非“211工程”高校的青年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申报机会,在此基础上,应继续加大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资助力度,在教学工作的同时,使其有机会、有能力、有平台、有经费开展学术研究、学科交流与科研建设活动,真正发挥该计划对于学术研究领域的促进作用。

(二)扩大医学类高校的参与规模

相对来说,在“联校论文奖计划”的论文资助类别中,医学规划论文占有比例较低。而现代高等教育提倡必须将教育与医疗卫生结合起来,强调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此宗旨下,“联校论文奖计划”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相关调整。

1.鼓励更多医科院校参与申报。通过统计可以发

现,目前“联校论文奖计划”中只有两所医科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比例相对较少。在某些学科领域有雄厚研究实力的高校应该鼓励优秀研究生与青年教师队伍积极申报医学规划类课题,加强学术交流。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可以适当倾斜,针对医学规划类课题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2.加大医学类高校附属医院的扶持力度。在针对具体高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有医生、附属医院及重点科室的参与。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为例,在该学院下设有协和、同济等直属医院,医疗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相对来说,这些附属医院拥有更多的规范化设备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为“联校论文奖计划”提供更多的科研人才,增强学术科研实力。在2013年最新医学院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在两所重点医科学院的领导下,可以鼓励更多的医学类高校参与其中,提高医学类高校的医学水平与附属医院的服务质量。

(三)鼓励非“211工程”、理工科高校参与申报

与香港霍英东基金相比,“联校论文奖计划”中高校范围过窄,而且主要以“985”“211工程”高校为主,论文类别性质有所限制,因此可以适当将非“211工程”高校、理工科高校引入计划中来。一方面,可以获得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方面的资助与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科交流,提高研究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理工科高校中,新设的文科专业正在起步与建设阶段,师资力量、硬件设备尚不完善,鼓励申报,可以发挥“联校论文奖计划”这一平台的重要作用,优化学科建设结构,促进学科发展。

(四)丰富“联校论文奖计划”课题指南的申报层次

在课题申报指南方面,“联校论文奖计划”可以借鉴香港霍英东基金的优秀经验,即在现有学科基础上,划分层次,包括课题研究性质、资助金额梯度等,并在课题指南中详细说明,从而增加申报的选择范围,同时增强学科研究深度,增强参与者的申报积极性。

经过20年的发展,老一辈知名学者与专家兢兢业业,编制论文课题、筹集资助经费、指导论文撰写等,为“联校论文奖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香港爱国人士与社会团体是“联校论文奖计划”的坚实后盾,尤其是2007年以后,香港圆玄学院的汤伟奇先生一直对该计划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在此要感谢他们对于“联校论文奖计划”做出的巨大贡献。除了前辈们的大力支持外,曾经获得资助的研究生、青年教师群体对于“联校论文奖计划”也应该有所回馈,可以通过资金资助、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或者研讨会等,交流学术前沿问题,探讨科学研究方法。目前,相应活动已陆续展开,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优秀学者的引导作用,传承学术精神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岳伟,胡志坚.教育学理论的贫困:反思与应对[J].辽宁

师范大学学报,2005,(2).

[2]关于做好“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2014—

2015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EB/OL].[2014-06-15].

http://www.skc.hqu.edu.cn/s/178/t/961/ca/b7/in-

fo51895.htm.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