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瑾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上海 200031)
新形势下学会如何承接政府职能
杨瑾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上海200031)
党的十八大以来,赋予了社会团体更多的职能,对于中小型学会,尤其是基础性学科的学会如何积极承接政府职能是关系到学会今后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通过详细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找寻到承接政府职能的几个方向,分别是:继续教育、奖励设置、科普宣传、期刊发展,为其他同类学会承接政府职能提供一些借鉴。
基础学科学会承接政府职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直倡导政企分开,将政府机关的一些行政职能委托给第三方——社会团体来承担。最先启动的是行业类协会,但作为中小型、基础学科类学会也要为下一步承接政府职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准备。
其次,要认清形势。目前国家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给学会带来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承接政府职能转移项目更是一大利好。我们深刻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练好内功:
学会除了进行学术交流之外,继续教育是学会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是为学科发展培养新鲜血液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整个学科领域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学会应从几个方面来提高继续教育能力。
(一)完善组织结构
学会原设细胞生物学教学与普及分会,负责组织召开各类继续教育和科普活动,与专业分会并行设立。为了从组织结构上进行有序调整,体现教学与普及工作与各个专业领域的交叉与合作,学会于2012年理事会讨论决定将细胞生物学教学与普及分会更改为细胞生物学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从组织结构层面理顺了继续教育这项工作与学会其他工作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要更好地融合工作委员会与其他专业分会的合作,以满足广大会员的需求。
(二)开展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
1.细胞生物学青年教师教学培训。主要对象:各高校从事细胞生物学教学的青年教师。
2.全国医学教师培训班。主要对象:高校教师。
3.干细胞技术培训。主要对象:干细胞研究从业人员。
“风”就是根据讲解对象的特点,形成知识型、活泼型、幽默型、亲切型等不同的文风。比如对于教师团的导游词的文风多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对于老年团的导游词多是回忆过去,忆苦思甜;对于写生团的导游词多是关注绘画艺术,线条色彩等。
4.青年细胞生物学论坛。主要对象:在校研究生和对细胞生物学感兴趣的高中生。
5.国际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暑期培训班。主要对象:博士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
另外,我们还将对新回国的PI开展专题培训,传授他们如何组建实验室、申请基金等项目,帮助他们成长。
(三)网站设置继续教育专栏
有很多会员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不一定能亲自参加细胞生物学继续教育各类活动,为此学会在网站上(www.cscb.org.cn)设立了专栏,主要有科普园地和教育培训,为会员提供网上交流平台。目前,网站已经初步建成,已在运行中。今后将进一步拓展在线培训、视频互动、网站论坛的方式。
(一)终身贡献奖
表彰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主要面对年龄为60岁以上的细胞生物学工作者。
(二)杰出成就奖
表彰近5年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内获得重要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会员。
(三)创新奖
奖励过去5年中在细胞生物学各领域有重要创新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中的中国青年科学家对在细胞生物学某一领域中做出杰出创新工作,其工作主要在国内完成的会员,推动我国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四)青年优秀论文奖
奖励近2年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做出优秀成绩的青年学者。
(五)优秀墙报奖
奖励在学术会议上积极进行墙报交流的参会代表。
随着细胞生物学科的发展,设立的奖项有些已经不能满足会员的需求,为了更加合理规范地设立奖项,真正对科技工作者起到激励、表彰的作用,学会于2014年筹划成立奖励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学会的奖项进行规划设置。通过调研、分析会员的反馈,对奖项设置重新调整,增设了青年研究员奖,同时还对博士后设计相关奖项,以期通过奖励的形式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支持,鼓励他们在科研的路上越走越远。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评奖流程和规则,保证奖项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与民主。
对于基础性学科的学会来说,科普一直是比较难开展的活动,因为离普通大众的生活或关联不紧密,无法长期开展。为此学会组织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分析学会自身拥有的资源,并结合公众的需求,于2013年尝试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和“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解读”活动,获得广泛好评。拟定学会科普的发展方向,让普通大众走进科学家的实验室,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从而了解细胞生物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今后,学会将继续利用专家资源,在大众感兴趣的主题,如转基因食品、干细胞医疗等方面普及正确的科学知识,让民众有一个基本的知识评判基础。同时,还准备利用学会下属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的专家资源,赴中西部地区针对当地的疾病开展知识普及、义务医疗救治等活动。
我会主办3本期刊,如Cell Research(2014年影响因子是12.413),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2014年影响因子是6.771)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其中Cell Research于2012年荣获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一等奖;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于2013年获得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二等奖。学会领导于2006年开始致力于期刊的发展,由理事长裴钢院士担任Cell Research主编,并进行全球招聘,引进了具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办刊经验的李党生博士担任常务副主编,并引进了专业、科学的编辑模式,提升了编辑队伍的学术和编辑水平,组建了一支适应现代学术期刊发展的年轻科学编辑团队,使Cell Research连续几年位于亚洲同领域期刊中排名第一。通过这种运营模式的推广,我会所主办的几本期刊都发展很好,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成功跻身于生命科学领域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行列。
今后社团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只有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学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把握好机遇,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才能更为有序、有效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