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2015-10-14 02:40谢素霞洛阳东方医院河南洛阳471003
关键词:乙组甲组西医

谢素霞(洛阳东方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谢素霞
(洛阳东方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目的 分析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乙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经对应治疗与护理干预后,心绞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其中,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乙组为94.1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整体疗效显著。

稳定性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护理

临床上稳定性心绞痛属于冠心病的一种主要症状,多是因冠状动脉病变后,心肌细胞供氧需求失去平衡,进而促使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极大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为探讨稳定性心绞痛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3±2.5)年。纳入标准:均满足《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关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70岁,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脑与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与精神病者;近半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者,或心功能Ⅱ级以上者,或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者;存在血小板显著减少与显著出血倾向者;存在多种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即口服硝酸异山梨酯10 mg,3次/d,美托洛尔12.5 g,3次/d,辛伐他汀20 mg,1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d;而乙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益气活血中药汤剂治疗,配方为:三七5 g,灸甘草、桃仁各8 g,红花、川芎各10 g,柴胡12 g,当归、麦冬、丹参、赤芍、茯苓、党参、枳壳各15 g,栝蒌20 g,黄芪30 g,水煎服,1剂/d。7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患者疗效[2],并叮嘱患者在观察期间停止服用其他药物。

同时,两组患者均被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引导患者有效控制血压、血糖与血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运动与药物护理方案,指导患者改善饮食结构,减少盐与膳食脂肪摄入,多补充钙、钾,多食用新鲜蔬果;②指导患者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劳逸结合,控制好自身体重,保持心态乐观,避免受到精神刺激,切记不可悲伤忧愁,以免加重病情;③引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温水洗澡,且时间不可超过0.5 h,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④叮嘱患者谨遵医嘱用药,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1.3 疗效判定标准

结合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对其疗效进行判定,若心绞痛不再发生或基本不发生,则为显效;心绞痛虽发生,但持续时间与出现次数、病程显著下降,则为有效;心绞痛症状未改善,则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对应治疗与护理干预后,心绞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甲组治疗总有效率82.35%,乙组94.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范畴,发病机理主要为“本虚表实、虚实夹杂”,且本虚又以气虚为主,而标实则以血瘀与痰浊为主,故治疗应以“化痰祛瘀,益气活血”为其原则。本次研究中,乙组在常规西医治疗上加用中医治疗[4]。方中,党参与黄芪可补元气,丹参、红花与赤芍、桃仁等可活血祛瘀,且三七化瘀不伤正,两组药共为君药,柴胡可疏肝,瓜蒌与茯苓可化痰祛湿,枳壳可理气,麦冬可滋养心阴,灸甘草可调和诸药,各药合用,共奏化痰祛瘀、利湿补气、活血止痛之功效,有效改善患者胸痹心痛症状。同时,现代药理学通过研究发现,红花、赤芍、三七与当归、川芎可明显增加机体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而且红花、赤芍与丹参、川芎还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优化血小板功能,加快红细胞电泳,减少血液粘度,从而通过改善机体血液流动性来缓解血液瘀滞情况,另外川芎、丹参与麦冬、黄芪还能平衡机体血管内源性一氧化氮与内皮素间的关系,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5]。

本次研究中,乙组在常规西医治疗与综合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显示,乙组治疗总有效为94.12%,显著高于甲组的82.35%。由此可见,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其心理、饮食、运动与用药等方面的护理指导,从整体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1] 陈 颖,邓 悦.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评价[J].吉林中医药,2013,33(8):797,864.

[2] 余中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9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5):414.

[3] 周 琳.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7):6-7.

[4] 郑蛟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4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98-99.

[5] 张 欣,安丽萍,丁承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护理及中医辨证施护干预[J].医学信息,2015,28(3):133-144.

R541.4

B

ISSN.2095-6681.2015.13.51.02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西医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