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侧支代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类型与意义

2015-10-14 02:40周会敏河北石家庄市赵县沙河店中心卫生院河北石家庄051533
关键词:代偿锁骨脑血管病

周会敏(河北石家庄市赵县沙河店中心卫生院,河北 石家庄 051533)

探讨侧支代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类型与意义

周会敏
(河北石家庄市赵县沙河店中心卫生院,河北 石家庄 051533)

目的 探讨侧支代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类型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CT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观察其代偿类型并分析应用侧支代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意义。结果 患者的病变累及血管共50支,并分为狭窄和闭塞两种类型,其中锁骨下动脉1支(2%),颈总动脉6支(12%),大脑前动脉4支(8%),颈内动脉19支(38%),大脑中动脉3支(6%),椎动脉8支(16%),基底动脉7支(14%),大脑后动脉2支(4%),以侧支代偿的途径的影像学表现为依据将其分为6类,其中经Willis环开放代偿16例(35%);颈外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肌间支吻合代偿有2例(4%);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10例(22%);软脑膜动脉吻合8例(17%);颈内、外动脉代偿有4例(9%);颅底异常血管网6例(13%)。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多种类型的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的建立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的利用。

侧支代偿;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类型;意义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1]。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占脑血管疾病的9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日益加重,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影响,因此,做好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备受临床关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人类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侧支代偿治疗也受到了人类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一致的好评[3]。为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应用侧支代偿治疗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CT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CT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CT检查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部分患者行支架介入治疗或者介入溶栓治疗,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7.4±2.9)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17例,四肢无力13例,视物不清9例,耳鸣4例,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并通过检查结果对脑血管侧支代偿的类型进行总结分析,将数据结果联合患者临床的具体症状进行分析,分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中应用侧支代偿的意义和重要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共有50支病变累及血管,并分为狭窄和闭塞两种类型,其中大脑前动脉4支(8%),颈总动脉6支(12%),大脑中动脉的3支(6%),颈内动脉19支(38%),椎动脉8支(16%),大脑后动脉2支(4%),基底动脉7支(14%),锁骨下动脉1支(2%)。见表1。

表1 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CT检查结果(n,%)

2.2 侧支代偿类型

根据侧支代偿途径的影像学表现为基础,将其分为6类,其中经Willis环开放代偿16例(35%);吻合代偿(颈外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肌间支吻合)2例(4%);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10例(22%);软脑膜动脉吻合8例(17%);颈内、外动脉代偿4例(9%);颅底异常血管网6例(13%)。

3 讨 论

3.1 侧支代偿循环建立对临床症状的影响

未建立侧支循环的患者,其基底动脉主干会出现完全闭塞,因此易引起脑干梗死,临床表现为肢体麻痹、昏迷等,建立侧支循环的患者无上述临床症状发生。通过分析行CT检查患者的资料,发现应用侧支循环代偿的患者病情有明显改善,对缺血性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2 侧支循环建立的类型

侧支循环建立的类型和患者的临床表现有直接关系[4]。Willis环开放代偿是主要代偿方式,具有血供丰富,血流速度大的特点,可以充分提供缺血区的供血,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次是软脑膜动脉吻合代偿方式,不能将缺血区梗死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避免脑梗死(由暗带发展)的发生。

3.3 侧支代偿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在显示的血流变化(多发动脉狭窄的血流)中找出主要的病变血管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5]。随着动脉狭窄越来越严重,可以显示多条侧支血管,从而减少狭窄型病变血管的漏诊率,对评估病变导致的血液动力学障碍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建立侧支循环,可以保证侧支血管的畅通,有足够的血流量,为支架置入的部位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但是侧支循环也有一定的缺点,例如侧支循环可以促进微血栓向其他血管转移,导致脑梗死出现在非病变血管区、手术的风险率变大。相关文献显示,脑血管侧支的存在使术中出血概率明显提高,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掌握侧支代偿类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共有50支病变累及血管,并分为狭窄型血管和闭塞型血管,其中包括颈总动脉、椎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以及锁骨下动脉,以侧支代偿的途径的影像学表现将其分为6类,分别为经Willis环开放代偿、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外椎动脉与动脉肌间支吻合(锁骨下)代偿以及颅底异常血管网。

总而言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多种类型的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的建立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李宝昆,刘增品,张新荣,等.侧支代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类型及意义[J].河北医药,2011,33(10):1464-1467.

[2] 张红梅,杜大勇,许 航,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造影分析[J].山东医药,2014,(20):78-80.

[3] 杜大勇,许 航,张红梅,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特点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1):61-63.

[4] 孙光明.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8):317-318.

[5] 张佳玥,徐忠宝,李继梅,等.Willis环侧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代偿及灌注[J].中国卒中杂志,2014,(8):632-637.

R743.3

B

ISSN.2095-6681.2015.13.039.02

猜你喜欢
代偿锁骨脑血管病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呵护锁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