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之巅

2015-10-14 09:49风子
户外探险 2015年10期
关键词:登山者木屋登山

风子

勃朗峰为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徒步。阿尔卑斯是现代登山运动的发源地,勃朗峰也是世界上最热门山峰之一,每年数千人登顶,但同时也是最为危险的山峰之一,每年近百的伤亡率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

勃朗峰(法语:Mont Blanc,意大利语:Monte Bianco),意为白色之山,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90米,它也是西欧的最高峰。勃朗峰附近最有名的两个城镇是意大利瓦莱达奥斯塔的库马耶(Courmayeur)与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上萨瓦省的霞慕尼(Chamonix),这里也是第一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区。游客可以搭乘缆车上山,路线会经过库马耶与霞慕尼。

这年夏天,作为登山向导,我带几位朋友来到勃朗峰攀登,然后环勃朗峰做了一次徒步。攀登队伍由四人组成,我、文洁、小白和石哥。两男两女,除我之外,三人都是徒步爱好者,但对登山都相对外行。

胜地霞慕尼

我们坐夜班火车从巴黎到达霞慕尼,这里是前往勃朗峰的必经之地,是位于勃朗峰山谷狭长平原里的美丽小镇,拥有欣赏阿尔卑斯山秀丽风光的最佳视野。是登山、滑雪、攀岩和漂流的胜地,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这里有世界性的滑雪教练训练中心,它不仅是登山者的胜地,也是滑雪客的最爱。1876年8月8日,霞慕尼医生Paccard和采水晶者Balmat成功登顶勃朗峰,这被认为是现代登山运动的起源。在镇子的中央,他们二位被塑造成雕像,为后来者指引着白色峰顶的方向。

8月23日,我们从霞慕尼出发坐火车到达GARESNGP,然后换乘观光小火车到达海拔1786米的Bellevue时,已花去快两个小时,Bellevue是一个中间站,除了小火车能到,从另一侧也可以坐缆车上来。大多数游客到这里来是为了俯看整个霞慕尼山谷的景色,登山者则会继续向上,去往古特木屋的方向,这里有一位值班人员,会检查继续前行的登山者的装备,也会告诉大家接下来几天的天气预测。

铁轨继续往上延伸,但近期小火车只能开到这里,所以我们要先花一个半小时沿着铁轨和山间小道先走到海拔2372米的Nid Daigle,这一段上升六百多米,但坡度不算陡,和平常的徒步一样,边走边看风景。过了Nid Daigle后,线路坡度开始变大,有很多碎石路段,然后开始有一些积雪覆盖在路面上。最后快到达Refuge de Tete Rous时,则是在积了雪的冰川上行走,这对于第一次进行冰川行走的三位同伴来说,有些困难,不过我们正好利用这地形做一些基础的冰川行走训练以及强化一下结组行进的技术。

Refuge de Tete Rous是位于冰川末端的木屋,海拔3167米,多数登山者会继续上行,由于最近火车到达的高度降低,我们要多走一个半小时路程,队友们经验也不够丰富,我们第一天选择在这里住宿,以便合理安排体力。

安全攀登

攀登勃朗峰有很多条不同难度的线路,常规路线有四条:意大利路线(Italian Normal Routes)、三峰连穿路线(Trois Mont blancs)、古特木屋路线(Dome du Gouter)和大穆勒路线(Grand Mullets Routes)。我们选择的古特木屋路线是勃朗峰最热门的攀登路线,从难度上来说也是最低的,每天有很多人攀登此路线。整个路线相对比较容易,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特别是达到古特木屋前所穿过的大山谷(La Grand Couloir),存在很严重的滚石威胁;靠近顶峰附近的博斯山脊(Arete des Bosses)非常狭窄而陡峭,在通过和交会时会出现麻烦,甚至危险。由于纬度高,气候冷,冰雪地型复杂,所以海拔高度不到5000米的勃朗峰,攀登起来,会比很多低纬度地区的六七千米雪山更加富有挑战性。

第二天的天气和扭了脚的石哥的心情一样—不太好,一上午都是大雾,一直到中饭后才慢慢散开来,下午一点半我们才出发,今天的路并不远,高差只有650米,简单说起来就是翻过一个坡,但这一段却是整个路线中事故最高发的地段,原因在于离开Refuge de Tete Rous木屋不久便要通过一个宽50米左右的凹形山谷,这条必经之路上不时有滚石落下来,且无任何预兆,通过这里时,得把结组绳去掉,一个一个地快速通过,必须一边向上观察一边注意脚下,每个人的表情就像个偷偷经过虎口下的小兔子,生怕不小心惊醒正在沉睡的老虎。挺有赌上一把的意思。

过了凹谷之后,依旧是陡峭的破碎的岩壁路线,有些地方接近60度,滚石的风险还是很大。线路的成熟度体现在即便在如此破碎的路线上,很多地方还是打上了保护,有些甚至是用钢缆打入岩石之间,当然,我们三人还是要结组,以防出现滑坠。这一段路,除去滚石风险,其实挺有攀爬乐趣的。两位姑娘的表现非常好,一直努力向上攀爬,小白有些恐高,我们鼓励她不要看下面,注意手脚的配合,跟着绳子走,一直向上攀登,到达3817米的高度。今天攀爬了四个小时,对大家都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果然是最热门路线的热门季节,古特木屋里已挤满了人,在晚餐后,很多人只能睡在餐桌上,这里的物质都是直升机运来的,木屋不算小,能同时住近百人,但在最热门的季节,每天会有两三百人前来攀登,故这里的住宿经常需要提前半年以上预订才能定得到。

晚上在各种呼噜声中睡去,凌晨2点半起床,简单地吃了早餐,穿好冰爪和安全带,3点30分,我们向着勃朗峰发起最后的冲击。天色一片黑暗,很宁静,只能在前后晃动的头灯照射中,才能感觉到不是在做梦。从木屋开始,路很明显了,应了那句“走得人多了,便有了路”。沿着宽阔而陡峭的雪坡,之字形的行走,有些路段雪很厚,个子娇小的文洁踩下去直没大腿。快翻到古特鼓包顶部时,大风吹起,个子高又有些恐高的小白脚下一滑,险些滑下去,虽然有结组绳保护,也把她吓得够呛,一阵挣扎,又消耗了过多体能,小白的速度变得明显慢了下来。

翻上古特鼓包(Dome du Gouter,4303m)后,是一段平坦带些小下坡的雪盖路,这里风大,雪被吹得比较硬,上面硬,下面软,踩上去发出扑哧扑哧的声响。这时已经是6点半,夜色渐渐消失,太阳出来了,我们三个小时爬了500米的高度。

继续沿着一个更为陡峭的雪坡上攀,这里的海拔已超4300米,大多数人会出现高原反应,已经有不少人放弃前进,在原地休息或是往回走。小白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体能的消耗,加上对于坡度的恐俱让她的脚步一度停滞,这样的速度,我们很难在12点关门时间前到达顶峰。该是放弃的时候了,山永远在那里,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4500米处,有专门用于救援的无人木屋瓦洛木屋(Refuge du Vallot),这里是众多体能耗尽者的临时休息地,也是在暴风雪来的时候,救人于风雪之中的避难所。人性化的管理和设计,是让阿尔卑斯式登山能在欧洲普及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所有登山线路,都不需要特别审批,只需自觉遵守山区管理的条例,线路都是免费开放的。另外,大多数登山线路,都提供免费快速的直升机救援,这和我们国家有些地方随意占山收费,出了问题相互推托的风格,真是天差地别。考虑到速度和安全,小白留在瓦洛木屋休息等我们。

艰苦冲顶

我带着文洁继续向上,从这里往上,便是冲顶的最后艰苦路段了,渐渐的,雪坡变成了狭窄而陡峭的山脊,暴露感非常强,一眼看下去,便是山脚的城镇。每一步都要很谨慎,不然一旦滑坠,便直达4000米以下。

现在我和文洁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我们真的是同进退共生死了,不管我有多强,一旦她摔下去,我的命运也是一样。不管她有多吃力,我得在绳子的另一头给她信心。很多人认为登山的人都应当特立独行不顾别人,其实登山是最考验人的耐性,最需要团结协作的项目。一个普通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次机会要和别人命运共系一绳而完全相互信任,这也正是登山的魅力之一吧,它使人和人之间变得简单。

到博斯山脊(Arete du Bosses)了,还差最后的100米,这里非常狭窄,只有一条宽二三十厘米的雪槽可供行走,左边是法国,右边是意大利。在和已经登顶下撤的人交会的过程中,得小心地站稳,两人抱着交换位置,才能继续前进,好像跳交谊舞转个身。有些地方特别窄,不少人是蹲着甚至爬着通过的。

空气稀薄时,阳光更显得跳跃而充满活力。我们继续向前,拉紧我们的绳索,这是最后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当视线逐渐开阔起来,10点45分,峰顶到了。欢迎来到海拔4810米,阿尔卑斯之巅,西欧之巅!

猜你喜欢
登山者木屋登山
会飞的木屋
会飞的木屋
登山有几人
俄“木屋之城”前途未卜
诱惑
诱惑
多用登山杖
秋高气爽话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