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建军 李红兵
淮海集团:传承红色基因 铸就军工之魂
□ 刘建军李红兵
淮海集团,诞生于抗战时期,前身为“黄崖洞兵工厂”。70多年来,企业始终把“传承红色文化、铸就军工之魂”作为不懈追求,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核心
从黄崖洞兵工厂到今天的淮海集团,一系列荣誉始终相伴:解放战争时期荣获全国唯一的一个以共和国元帅名字命名的兵工厂——“刘伯承工厂”殊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受到了国务院的通令嘉奖,被誉为“太行山上一面旗”;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了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总政治部、总装备部的联合表彰。近年来,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奖”、“全国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建有“刘伯承工厂旧址”和“黄崖洞兵工厂旧址群”两个“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八路军破坏敌人的正太铁路
“黄崖洞兵工厂”由左权将军亲自选址。这里,有被毛主席题词为“生产战线上的英雄”的中国第一枪发明者、“无名氏马步枪”和“八一式步枪”的设计者、“黄崖洞兵工厂”副厂长刘贵福,有用手抠出八路军第一支冲锋枪并被朱德总司令题词为“生产英雄”的韩忠武,有“麻尾弹”的发明者石成玉,还有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新劳动运动旗手”的“炮弹大王”甄荣典。
这些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是工厂的“红根子”,是学习的好榜样,更是“传家宝”和“精神脊梁”,一直激励和引导着一代又一代职工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紧跟时代、创新奋进。
“我认为,忠诚、责任、担当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现在,还应该再加上继承和创新”,十八大代表、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十四分厂钳工周建民如是说。
周建民,是全国响当当的“金牌工人”,从事钳工30多年。他总结创新的“基准转换法”被工厂命名为“周建民操作法”,发明的“调节式专用量规”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受到过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在他的培养和带动下,淮海集团从一个周建民变成了一群“周建民”,成为人民兵工精神、“黄崖洞精神”和“刘伯承工厂”精神的时代写照。
“通过和他整天摸爬滚打,我觉得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劳模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新时期践行好红色文化的根本,一定要当好周师傅的徒弟,好好向他学习!”作为首位周建民班组的大学生班组长的“80后”小伙王建鹏告诉记者。
和很多“80后”一样,王建鹏刚来工厂时,面对上企业文化课、看厂史、听故事总觉得这些离自己比较远,因而,思想上也有过动摇,甚至想到过“跳槽”。但是,通过这些年的锻炼,他不但入了党,而且还有幸来到了周建民班组。在周建民的言传身教下,无论是他的思想认识还是工作能力,无论是业务技能还是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愈发坚定了忠诚兵器、献身国防,干一番事业的信心。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制订了淮海集团第一份完整的班组管理制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冯志君前往指导并给予好评,在人力资源部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人一月一讲堂”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师带徒”机制,使老师傅们身上优良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能得以传承。
彭总说,工厂不是部队,工人不是战士。他还说,厂有厂规,要按资本家那样的管理制度来管理。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但我们不是剥削。按照彭总的指示,毕业于北平大学的八路军军工部工程处处长郑汉涛提出了定额管理和计件工资以及统计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成效,促进了生产任务的完成。
在淮海集团,从干部到职工,始终把这些故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强化于基,当目标激励,当创新动力。
“执行是能力,落实是水平”“困难面前不退缩,执行制度不走样”“打造虎狼之师,建设一流企业”在这里采访,记者发现,职工每天上下班都吹军号、做早操,统一着装,统一佩戴工作证,就如同走进了军营。尤其是对于管理制度,大家更是心存敬畏。这些,都源于文化管理的力量。
制度是文化之要。对照兵器文化理念,按照“简约、有效、可行”的原则,淮海集团对安全、质量等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之更加体现“零容忍”。开辟文化劝导、文化故事和《监督时报》等载体,建立首席文化官,开展文化审计,进行“三色卡”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形成了文化管理的闭环。尤其是通过公司、分厂、班组级“文化劝导”,有效解决了单靠制度管理而管不到的灰色地带,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科学化,取得了“文化疗伤、文化纠偏”的成效,使红色文化、兵工文化、军工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人人做,成为职工的自觉追求。
1941年11月,闻名于世的“黄崖洞保卫战”爆发。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与数倍于我的日寇激战8天8夜,创造了抗战期间敌我伤亡6:1的以少胜多模范战例。
顽强战斗,永不言败,决不退缩,敢打硬仗。在新的历史时期,军工战士成为了强我国防、壮我军威的国家战略团队,成为了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用户,成为军工人做出的庄严承诺,红色文化带来的扩张效应、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大力推进科技领先、人才先行战略,建成了国内首条非硅微机电中试生产线,从韩国三星公司聘任了李建华博士为研发带头人并从海外引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一人。在国家重点项目研制中,第二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不怕严寒、不惧酷暑,团结协作,确保了该项目自主研发成功并通过定型,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海外市场开拓中,617项目办的工作人员作为“远征军”,奔赴海外苦战一年之久,心系祖国,心中有党,使该项工程的工作节点一再超前完成;在民品市场开拓中,经过历时6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从韩国引进先进技术研发的多功能联合吸污车3台样车已经试制成功,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投产、当年投放市场”,将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北京大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启动了专用微机电陀螺芯片制造技术开发项目,在工程应用上走在了国内同行业的前列,并且,还研制了多用传感器,成为信息化战场上克敌制胜、赢得先机的“法宝”,演绎了太行山深处的“士兵突击”。
黄崖洞兵工厂仿制的八九式五零掷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