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洞兵工厂

2015-10-14 03:15吴东才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兵工厂步枪工厂

□ 吴东才

黄崖洞兵工厂

□ 吴东才

吴东才:湖南岳阳人,1936年生,中共党员,中南兵工学校毕业。曾任山西国防工办处长、秘书长、宣传部长,主编《陕西省国防工业》《晋冀豫军事工业》《华北军事工业》等。

黄崖洞兵工厂,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晋东南敌后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是八路军在华北前线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军火基地。它生产的武器有力地支援了部队,为赢得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至今《黄崖洞之歌》仍在祖国大地传颂。

创建工厂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朱德总司令率领下,从陕西东渡黄河,深入敌后,以太行山为依托,创建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

1938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达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全会决定,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击实力”作为“全中华民族的当前紧急任务”之一。

根据这一决定,八路军总部于1939 年5月成立了军工部,委派刘鹏为部长,领导太行山区的军事工业建设。是年7月,军工部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决定将韩庄修械所搬迁到地形隐蔽的黄崖洞,正式建设我军的大型兵工厂。

黎城县城北90华里的水窑山海拔1600公尺。北面的崖壁上有一个高25公尺、宽20公尺、深约百公尺的天然大石洞,称黄崖洞。兵工厂就座落在洞南的一片山谷地带,厂区四周被陡峭的群峰紧紧环抱。

黄崖洞兵工厂的建设非常艰难。从韩庄到黄崖洞有一百多华里,沿途岗峦起伏,沟壑纵横,不是羊肠小道,就是河沟和沙石滩。大量设备器材,全靠人抬肩扛,加之阴雨连绵四十余天,山洪爆发,更难通行。为了不影响建设速度,全体职工顶风冒雨,一边填沟修路,一边抢运机器。大的设备不易搬动,就化整为零,锅炉拆成了十一片,一片一片地搬到黄崖洞,然后再铆起来重新安装。

土建工程更为艰苦。那里没有砖瓦、木料,工程师陈志坚(1931年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建筑系毕业)就带领民工开山凿石,打石造房。不到半年,工房、宿舍、办公室、俱乐部相继建成,沿着山谷分布在大约两平方里的厂区内,一共12栋,总建筑面积为5千平方米左右,最大的钳工房约1200平方米,全是以方石垒墙,用石板做瓦的石头房。

工厂共有各种机器设备40多部,有当时特别难得的动力设备三节锅炉一台和25马力蒸汽机两台。切削机床有车、刨、钻、冲等2 0多部。还有10千瓦直流发电机一台,能供部分照明。机加工房使用蒸汽作动力,采用天轴皮带传动。这在抗日战争初期来说,是一座相当可观的现代工厂。

黄崖洞兵工厂建成投产时,命名为“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代号是“八路军总部流动工作团”。所长程明升系1930年代初日本早稻田大学机械系毕业生,副所长刘贵福系延安派来的老兵工出身的技术干部,教导员张先进系红军老干部,副教导员是叶贵生。在所长、教导员领导之下,设有工务科、器材科、总务科3个职能部门;3名政治工作干部;4个生产工作部,即车工部、钳工一部、钳工二部、锻造部。

制造武器

工厂于1939年年底建成投产,到1943年5月,生产的主要武器有五五式步枪、八一式马步枪、五零炮、五零炮弹、八二迫击炮弹等。

五五式步枪。工厂开工生产时,以汉阳兵工厂制造的七九步枪为样机,并总结了韩庄修械所的造枪经验,由技术人员与老工人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做了一些技术改进,于l940年春正式造出了第一批枪。是年,正值朱德总司令55周岁,工厂广大职工为表达对总司令的敬意,定名为五五式步枪。这种步枪的结构类似七九步枪,枪管口径为7.92毫米,管筒内有41条右旋来复线,配上刺刀全长l390毫米,全枪重4.5公斤,最大射程2000米。金属件全部用铁路道轨制造,一支枪用钢轨料约50斤,枪托采用核桃木。

八一式步枪。l940年9月,副所长刘贵福等在总结生产五五式步枪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延安兵工厂制造的无名式步枪和捷克式步枪,试制成一种新式七九步枪,这种枪只有3公斤,比五五式形体精巧、坚固、美观。彭德怀、左权、刘伯承、徐向前等首长观看时十分赞赏,并以总部名义给予嘉奖,定名为八一式步枪。它比一般步枪短15至20厘米,比马枪略长,故又称八一式马步枪。晋东南一直生产这种枪,军工部将图样和制造技术推广到其它地区,成为华北各根据地人民兵工较为普遍制造的一种枪支。

八一式马步枪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作战效果好,深受我军广大指战员欢迎。直到1949年解放太原后,彭德怀副总司令拿着缴获阎锡山兵工厂制造的步枪说:“这不如我们水窑(即黄崖洞)的枪好,如果那时用的不是道轨钢,就更好了。”

五零炮。是一种适应山地作战的轻型简易火炮,参考日本造的二七式掷弹筒于1941年夏研制成功。全炮重量仅2.7公斤,炮管口径50毫米,全炮长413毫米,有效射程500米,最大射程700米。

该炮全部用道轨钢制作,每门约用道轨50公斤。在生产中难度较大的是炮管的制造,造一根炮管需截一米多长的道轨,取其“工”字形的上半部,放入烘炉加热之后,用夹钳夹在铁砧之上,由人拉吊锤反复锻压,锻成长约300毫米、直径70至80毫米的圆柱形毛坯。任务紧急时,设备不足,全靠人工锻成适用毛坯,然后转至车工部进行切削加工内孔和外圆。其它零件的制作,采用道轨钢“工”字形的下半部为原材料,大部工作由钳工部承担,平均月产30至40门。当时主力部队每个排配备一门。抗日战争后期,这种炮成为我军的主要火力。

五零弹是五零炮的弹丸,它与五零炮同时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全弹长125毫米,弹体重312克。开始生产时采用碰炸引信,带有4个尾翅,后改为空炸引信,6个尾翅,基本达到飞行稳定,杀伤半径15米左右,平均月产量2000多发。

黄崖洞兵工厂初创时期,是我军的步枪制造厂,主要生产五五式和八一式步枪。1940年至1941年,是步枪生产最多的时期,两年共生产步枪4100多支。1941年下半年起,重点转向生产火炮和弹药,五零炮和五零弹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以后,步枪产量逐渐减少。工厂集中力量制造战争急需的五零炮、五零弹和八二迫击炮弹,成为我军的炮弹生产工厂。

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炮弹采取专业化生产方式,弹体毛坯由武乡县柳沟铁工厂镑造,炮管锻件由武乡县显王村的锻工部供应。这些半成品均从黄崖洞北麓的左会山上运进。制造出的成品由南口运出。有时,从南口运进一些由敌占区采购的物资。从柳沟、显王到黄崖洞,要横跨太行山,走1OO多公里。广大农民就成了这条生产线上的运输员。毛驴是唯一的运输工具,农民房舍是运输的中转站和在制品的保管库。农民赶着毛驴到柳沟、显王装上毛坯,当天驮回家过夜,第二天再从家出发,把毛坯运到黄崖洞兵工厂。如遇敌人“扫荡”就把毛坯埋藏起来。黄崖洞兵工厂就是靠这条钢铁运输线维持生产的。仅1941年下半年,就制造出五零炮120门,五弹15000发。

坚持生产

黄崖洞兵工厂的广大职工,为多造武器,支援抗日战争,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厂领导为保护工人的健康,下班后就把工厂大门锁上。到晚上工人又跳窗而入,继续干活。领导把灯没收了,工人们就用自己节约下来的食油点灯,坚持生产。遇上连阴天,石板房顶到处滴水,工人们仍干活不止。由于工人们奋不顾身的紧张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很快,最高月产量步枪400多支,五炮50门,五 弹2000多发,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队。

黄崖洞兵工厂的发展,让侵略者感到恐惧。按照他们的说法,黄崖洞兵工厂拥有3000工人,并有留洋学生和先进设备,是一个现代化工厂,成为他们心腹之患。1940年10月开始,他们多次调兵对兵工厂进行偷袭、强攻和围困。为保卫工厂安全,八路军总部首长将自己的警卫团派往工厂守卫,并指定我军385旅、386旅从外围保卫黄崖洞。工厂全体职工也积极配合部队,挑起了保卫工厂的重任,实行劳武结合,开展反“扫荡”斗争。当时,根据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太行有个黄崖洞,鬼子常常来进攻,朱总司令下命令,要把鬼子消灭尽……”

1941年11月,日寇调集其精锐部队坂垣师团5千余人,兵分5路强攻黄崖洞。警卫黄崖洞的特务团兵力不足千人,在工人自卫队的配合下,与敌人展开了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

战斗始于11月11日深夜零时,敌人驱赶数百只羊在队伍前头踏雷开路,排除了进入黄崖洞通道上我方埋设的地雷网。主力部队紧跟其后偷袭黄崖洞南口,企图闯进兵工厂,但未能得逞。尔后,三次用重炮猛轰南口天险,妄想强行攻入,我军坚决反击,使其尸横遍野。10时许,敌向我阵地放毒气,不少人中毒窒息。团长欧致富带领战士坚守阵地,连续击退敌人八次进攻。司号员崔振芳在激战中跃出掩体,用麻尾弹向敌群猛掷,毙敌20佘人,打退了敌人最后一次进攻,但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

修复后的黄崖洞兵工厂部分厂址

南口之战敌伤亡200余人,其强攻的美梦彻底破灭。次日,又改攻我水窑,桃花寨阵地,先后强攻6天,都未攻下。战斗进入第7天,我军奉命主动撤离阵地,敌人乘机窜入兵工厂,迎接他们的只是几座空厂房,职工无影无踪。他们为找机器,四处搜索,地雷爆炸,伤亡又增。敌人恼羞成怒,将住在兵工厂附近的农民彭清理一家抓住,逼其供出埋藏机器的地方。彭经常帮助工厂做饭,熟悉部分内情,但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全家八口惨遭杀害。彭清理被故人用刺刀捅下悬崖,幸因我军及时抢救,才免于死亡。日军17日撤走,途中又遭我军伏击,死伤众多。

至此黄崖洞保卫战历时8天,胜利结束。敌人伤亡l000余人,我军伤亡166人。敌我双方伤亡之比为六比一,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战后,彭德怀副总司令代表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保卫水窑立战功”锦旗一面。

黄崖洞保卫战的胜利,是与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亲自指挥分不开的。战斗打响之前,左副参谋长与欧团长共同研究作战部署,同战士们一起加固工事,并做了多次指示。他对指战员们说:我们相信指战员是知道应该怎样教训这些强盗的。这次战斗你们一定要坚持一个稳字,坚持不骄不躁,不慌不乱,以守为攻,以静制动的原则。”尔后又指示:“希望你们坚守5天,使兵工厂的机器、设备、产品和其它物资能掩埋好,工人能安全转移,并随时和总部联系。”战斗中,他时刻关注战斗的发展变化。第一天,战斗进入紧张阶段,我方大部战士中毒,欧团长也昏厥不醒。左副参谋长立即指示:“坚守勿出,待机歼敌,及时抢救中毒人员”,并命令6连以侧面火力支援中毒阵地。兵工厂的人员、设备安全转移之后,又适时命令警卫团主动撤出。左副参谋长的正确指挥,既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又保存了我军的有生力量。

保卫战结束后,职工立即返厂,挖出机器,重修厂房,又投入了紧张的生产战斗。1942年日军对我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的大“扫荡”,又把摧毁兵工厂作为重点目标。当时,军工部针对军事力量上敌强我弱的形势,为保存军事工业的实力,坚持敌后生产,决定采取化整为零、分散转移的方针,把大兵工厂分为若干小厂,并实行精工简政。

是年2月,黄崖洞兵工厂也分成几个小厂,多数职工和大部分设备,先后迁到辽县的苏公村、河北沟、柏树沟、云头底、麻田村,涉县的东效村,武乡县的漆树沟建设分厂,留下少数职工和小部分设备,仍在黄崖洞就地生产八二迫击炮弹。1943年5月,日寇又一次侵入黄崖洞,将厂房大部分毁坏,兵工厂又搬到平顺县西安村。

至此,兵工厂全部迁出了黄崖洞。由于工厂分散,目标缩小,行动方便,在敌人的疯狂“扫荡”之下,黄崖洞各厂的军工生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1942年生产五零炮167门,五零弹28000多发,八二迫击炮弹1600多发。1943年生产五零炮350门,五零弹28000多发,八二迫击炮弹4200发。

物质生活

兵工厂基本实行供给制和半供给制。按照军队指战员的标准,穿军衣,吃军粮,并发给少量零用津贴。这种待遇,在吃穿方面是平均主义,不论干部与工人、师傅与学徒,都发一样的服装,吃一样的饭莱,在零用津贴方面,干部以职务区分,工人按技术高低的不同,略有差别。1940年至1943年工人收入最多每月小米51斤,最低27斤,学徒9斤。

在战争环境里,职工生活既艰苦又紧张,但很愉快。人人对胜利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沉浸在革命的乐观主义之中。吃、穿、住的条件十分简陋,吃的是黑豆、玉米面和红高粱,就着咸菜,即使最好的年景,也只能两个星期吃一顿白面汤,一个月吃一次干面条或蒸模。节假日上山打猎,获取野味,改善生活。

因为工厂偏僻,政府部门派人送粮,往往找不到地方,职工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摸黑到数十里外去背粮、背油、背盐。有时背粮没有口袋,就脱下裤子,装满两裤腿,往肩上一搭。1942年遭遇旱灾,根据地粮食缺乏,政府停供3个月。职工以粮拌野菜、树叶充饥,开荒种地、生产自救。山区买不到烟叶,抽烟的同志把草叶、树叶混在一起捣碎当烟抽。那时,每个职工两年发一套棉衣,一年两套单衣和两双布鞋,由于生产任务重,劳动强度大,棉衣往往穿不到一年就破了。大家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每人都有针线包,自己缝衣服,补鞋袜,穿的都是大补丁套小补丁,但都很整齐清洁。一度服装供应不上,职工就用白布自己染色,做成服装,用羊毛打线自己织袜。住的是自己垒的石头窑洞,晚上几十人挤在一起,头枕青石,身卧土炕。

生活紧张而充满战斗作风,工作任务一个接一个,各项活动一个跟一个,个人很少有休息时间。特别是在反“扫荡”时期,经常爬山涉水,有时一次行程就是一百多里,累得疲惫不堪。停止转移还得站岗放哨,砍柴做饭,搭盖临时住所。除了病号,人人都有事干。在平时,除每日坚持1O小时的生产外,还要参加学习,学文化,学技术,学政治。

领导干部经常给职工上政治课,讲战争形势,讲党的方针政策,讲社会发展史。职工虽然人在深山,但思想却同全中国、全世界一脉相通,政治觉悟高,抗战必胜的信心足,决心大,每天早起练武,开展打靶、投弹等军事训练。有时深夜紧急集合,进行行军演习。生产、学习、军训三位一体的战斗生活,既紧张而又有规律。

整个工厂就像一个革命的大家庭,上至厂长,下至徒工,都是革命的同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甘苦,互相体贴,互相照顾。长者胜父母,同辈似兄弟,重大问题民主讨论,互相协商,各种意见都得到充分发表。工作战斗之余,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打篮球、下象棋,人人都会唱革命歌曲。当时流行这样一首反“扫荡”之歌:“鬼子来了我上山,鬼子溜走我回厂。挖出机器造枪炮,狠狠打击小东洋。我们的队伍越打越壮大,我们的队伍越打越坚强。”这种亲切、民主、欢乐的集体生活,鼓舞人们勇往直前,也使大家忘掉了物质上的艰苦和战斗中的紧张。

星火燎原

l944年日寇到处受挫,无力再对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为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9月军工部对太行军事工业进行了一次大的凋整,将分散的工厂又逐步集中扩大,编成9个较大的工厂和一个试验所。在这次调整中,黄崖洞各厂的职工部分散到“九厂一所”之中,不少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从此,黄崖洞的事迹到处讲,黄崖洞的作风人人传,黄崖洞兵工厂成了太行军事工业的代名词。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工厂增至26个,职工增至14000余人,制造的武器发展到50多个品种。手榴弹、炮弹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为全国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作者单位:山西省国防科工办)

猜你喜欢
兵工厂步枪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步枪口径之争(下)
未来兵工厂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AR—7救生步枪现代版
植物工厂
步枪成长相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