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伊蓝
摘要:我国农业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农业人力资源的问题,而农业人力资源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业教育问题。文章从农业教育体系这个方向出发,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教育体系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借鉴丹麦、美国、日本的成功经验,总结了这些经验对完善我国农业教育体系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发达国家;农业教育;体系;构建;启示
中图分类号:F3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 2015 )01-0067-02
我国农业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的农业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体系:一是正规农业教育体系,由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中学构成;二是由覆盖全国各地的中央农广校、农函大和各高等农业院校成人教育组成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农民教育体系,主要由各地科委和农业推广部门、妇联等直接面向农民开办的技术培训,这是一种以推广为宗旨的推广教育。
目前我国农业教育的不足之处:一是农业教育人才总量不足。2008年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为1.14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为820万,占比7.1%。2010年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的数据为全国人才资源总量为1.2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为1048.6万,占比8.7%。虽然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数量有小幅度上升,但是与我国农村面积广阔、技术落后、亟需人才的现实情况仍很不适应,农村巨大的人才缺口仍然得不到填补。同时高校的扩招并未解决农类院校招生难的尴尬局面,一些农林院校脱去“农林”字头后,虽然没有特色,但是招生情况却有显著改善。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带“农”字院校的教育工作重点已经偏离了农林专业,转向发展就业形势更为趋好的专业。先天的人才不足加上后天对农业教育的不重视造成了我国农业教育人才总量的不足。二是农业人才流失严重。当前,除了国家政府农业系统人员基本饱和外,农村缺乏人才,特别是在偏远落后地区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突出。农村中具有一定潜力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就被父辈给予了离开农村、不做农民的“厚望”,这些青少年通过教育离开了农村,少有功成名就后重新回归农村、帮助农村的例子。农村人才大量向城市流动,而城市人才鲜有向农村流动,因而造成了我国农业人才严重流失的现状。
国外成功的农业教育体系
丹麦
丹麦的农民教育与是否能够购买大面积农场以及是否能获得政府的相关农业资助等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相挂钩,农民教育的现实经济利益性质使得丹麦农民重视农业教育,而不是被迫或者形式上参与农民教育,这样农民教育的效果远好于我国的农民教育效果。重视学生在农场的实习工作也是丹麦农民教育的特点,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需完成总计12个月的基础及技术学习,总计30个月的农场实习工作。
农业学校大部分由农民团体创办,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资助,丹麦政府补助资金占办学经费的70%左右,其中,受全民义务教育不足10年和未受专业培训的成年农民,还可以从政府获得专项资金的帮助。
美国
美国通过制定《莫雷尔法》、《哈奇法》、《史密斯利费法》,建立了美国的农业教育体系。美国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比较健全,通常由公立学校培训和公立学校之外培训组成,其中公立学校内的培训是美国农民培训的主要形式。农业启蒙教育从中学阶段开始,一些学校中有未来农民协会,传播农业知识并带领对农业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农场实践。
日本
日本的农业教育分为两个部分,学校教育和农业继续教育。
学校教育阶段,日本小学生在学校会学习到初步的农业知识,借以培养对动植物的兴趣;初中阶段,会学习与养植有关的知识,了解农村和农业的特点及发展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培养栽培农作物的能力。此外,还通过开展绿化运动等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农业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对农业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入农业高中进一步的深造,农业高中是日本培养自营农业人员或者农业关联产业技术人员的主要基地。高等学校的农业人才主要由四年制大学的农学部、短期大学的农学科等承担,主要培养农业高级科技人才、政府农业管理干部。
日本的农业继续教育主要由农林水产省农业大学、道府县农业大学、民间农业继续教育设施实施。日本有三个受国家扶助并且各有特色的农业继续教育设施,一是由日本国民高中协会营办的日本农业实践学院,招收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以及短大或大学毕业生。二是八岳中央农业实践大学,招收学生与日本农业实践学院相似,重视培养自耕农,同时为县立农业大学培养指导支援,重于实践教学。三是鲤渊学院,进修课程分为本科和普及专科,重于试验、研究的一体化,是农业技术教育的试验校、样板校。
日本的农业教育重视实践,多数农业学校的实践课都超过了50%,有的学校达到了70%,同时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甚至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理论学习之后再进行实践学习,有些一进校就有实习内容。
国外农业教育体系对我国农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启示
国外先进的农业教育体系无疑为我国的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都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并且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同一种农业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实施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文章主要探讨国外做法对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农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启示。
完善关于农民教育的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的农业教育经验中都有关于健全立法的内容,在我国更应如此。要在法律中明确农民有进行农业教育培训的权力,同时要具体规定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程度以及执行力度,防止出现对农民没有任何益处的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目前我国有了一些关于农业职业教育职能的法律法规,但远远不能满足“四化融合”对职业农民教育的需要。应借鉴美国的《莫雷尔法》、《哈奇法》、《史密斯利费法》的法律制定经验,通过立法保障农业教育、农民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以及保护农民受教育的权利。
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农业知识普及
美国、日本的农业教育经验中都有在义务教务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的内容。美国从中学开始设置农业教育课程,日本从小学开始教授农业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接触农业、热爱农业,中学开始了解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栽种农作物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农业方向的学习。我国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脱离了农业,并且义务教育中并未正式的规定设置农业方向的课程,学生也无法正常的认识农业,更不要说培养对农业的兴趣。义务教育后,在做专业方向的选择时,也鲜有学生兴趣使然而选择农业相关专业。农业发展的后继力受到了影响。
加大对农业教育的政府投资或私人投资
各国的农业教育体系中,均少不了政府的投资。丹麦农业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资助,政府补助资金占办学经费的70%左右。美国、日本的教育体系中,公立学校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政府有财力对农业教育进行投入,应加大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状况,提高农村老师的教学质量,确保农村儿童能够享受到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村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实施对成绩优异的儿童提供助学金等计划,鼓励学生走出农村并反哺农村。不能忽略私人投资的重要作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有财力也有热心于农业教育事业的人,政府应当鼓励私人资本投资于农业教育。
提高农业教育的质量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的农业教育也在进一步衰退,这是必然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提倡重视农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同时围绕着这一理念进行了包括课程等内容的农业教育改革,并兼顾农业教育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服务的方向,增加了与之相关的教育内容。我国发展农业教育时应该注意吸取日本的经验,不能农业教育一哄而上、遍地开花,而需要重视农业教育的质量。同时丰富农业教育的内容,可以开设与第三产业相关联的休闲农场建设经营等与当地农业开发有关的课程,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重视农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发达国家的农业教育体系建设非常注重农业实践活动。丹麦的农业教育中,农场实践的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日本多数农业学校的实践课都超过了50%,有的学校达到了70%。而我国农业教育中的实践课程只占比25%左右,更何况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参加实践课程。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农业理论学习和农业实践学习是同步进行的,而我国基本上是完成了两年或者三年的理论教育后,才安排实习的时间(一年),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脱节。我国农业教育体系中各农业院校,必须意识到农业实践的重要性,改变一直以来的实践时间安排和方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到农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