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谦
“来到工会工作以前,我一直都认为在这里工作应该会很清闲。”谈到以前对工会的印象时,红河县常务副主席王素仙如是说。从学校毕业以后,王素仙考到了乡镇上,从此在乡镇上一干就是17年,期间也曾担任过分管妇联、财政等方面的副乡长,但是唯独没有接触过工会工作。
直到2001年来到工会工作以后,王素仙才意识到自己当初错了。工会工作虽然很细很琐碎,不像在其他政府部门那样可以在工作总结中分门别类地列出来,但是她认为这些工作总结中写不出来的事也很有意义。
王素仙刚到红河县总工会的时候,工会会费还没有实现地税代收。只有收到工会会费,县总工会的各项工作才能正常运转。为此,王素仙只得带着手下的几名工会干部挨家挨户地上门收取,遇到不配合的企业负责人,大家虽然觉得很委屈,但是还是要一遍又一遍地跟他解释相关的规定和政策,令王素仙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为了收取一家企业的几元钱会费,她和同事先后跑了十多次。
当时,传统的工会会员大部分都是政府部门和国企的职工,很少有私企成立工会组织的,并且建起来的工会组织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2007年开始,王素仙从工会组织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来拓展工会的影响力。只要是达到建会标准的企业,她都会逐一上门开展动员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基本步入规范化管理。
“以前在政府部门的时候,有什么工作安排直接发通知、文件就能逐级得到贯彻执行,在工会则凡事都需要反复地出面进行协商和交涉。”面对这么大的反差,刚来到工会时王素仙觉得非常不习惯。
久而久之,王素仙发现要想把工会工作开展好,就必须转变以往的工作方法。跟职工打交道必须真诚,为职工办事也必须实在,只有把他们当朋友一样来相处,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可。
“刚到工会的时候其实我是一个话很少的人,经过这些年无数次为职工争取利益的交锋,如今的我已经变得很外向了。”王素仙说。
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王素仙也都会从个人的角度尽力来帮助上门求助的职工群众。
红河县农机厂有一位职工因病去世后,整个家庭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不幸的是他的妻子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经常需要药物治疗。为了帮助她减轻经济负担,王素仙用自己的医保卡为这位职工的妻子买了一些治疗风湿的药品。
还有一次,一位外地到红河县打工的农民工到红河县总工会寻求帮助,他自称受了工伤,老板又带着钱跑了,现在已经走投无路,希望工会能给他回家的路费。但是这位农民工又无法提供身份证、工会会员证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有效证件,根据相关规定工会不能给他回去的路费。
但是如果因此就把这位农民工拒之门外,王素仙又觉得于心不忍。最终,她决定自掏腰包帮助他一次,给了这位农民工200元的车费。看到他有些行动不便,王素仙又打车把他送到了车站。
虽然现在担任了红河县总工会的常务副主席,但是王素仙从小养成的节俭习惯一直都保持了下来。直到如今,她都没有单独的办公室,而是和另外5名同事一起挤在一间办公室。单位有一辆公车,但王素仙也很少使用。平时在县城办事她都尽量选择步行,下乡的时候能与别人挤一辆车的话她也决不使用公车,就算是到州里甚至昆明开会,没有特殊情况她一般都会选择乘坐客车。
就算是逢年过节,王素仙也没有让驾驶员把单位的车开回家去过,每年都是自己想办法回家。虽然一些亲人和朋友会对此不理解,但是她觉得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过一个安心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