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丹丹,翟利竹,张红闪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畜牧局,河南 濮阳 457000)
对动物诊疗行业现状的几点探讨
秦丹丹,翟利竹,张红闪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畜牧局,河南 濮阳457000)
近年来,人们饲养畜禽和宠物的数量都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动物诊疗的队伍,较之改革开放以前,人员数量、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在动物诊疗机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我们去解决。
1.1执业兽医人员数量少,动物诊疗市场供不应求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配备1名以上执业兽医师,能做颅腔、腹腔和胸腔手术的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配备3名以上执业兽医师,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均应按要求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乡村兽医。
不过我国兽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少,据统计2015年参加高考选择畜牧专业的考生约为4.7%,大学毕业后有意愿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更少,即便参加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前期审核、考试,最后通过率普遍较低,如下表所示。这就出现了市场需求大,而具有执业兽医少的现象,导致有些门诊开展着动物诊疗活动,程序上却不符合条件,迟迟不能办理动物卫生诊疗许可证。
表 2009-2012年全国执业兽医师通过情况
1.2基层人员传统意识强烈,缺乏有效学习途径
在基层,给动物看病的多半都是乡村兽医或是养殖场里的技术员,而他们专业水平低,经验也是口口相传,为了节省开支,不耽误厂里的工作,很少或从不参加相关的组织培训,缺乏科学管理和较为精准的医疗化验设备,容易造成误诊,有的为了治疗效果仍然会使用人用药,这种诊疗方式很难适应日渐兴盛的畜牧业和变化多端的动物疫情。再加上能在基层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一般都是当地村民,有的还以此为养家糊口的工具,抢占有限的客源,对动物诊疗的处方、病例秘而不宣,不相互交流学习,影响了动物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1.3动物诊疗行业缺乏自律,监管部门工作难度大
相对基层来说,市区宠物门诊相对较多,人员专业水平和技能相对基层来说较高,诊疗设备多样化,具有主动参与当地县区、省市培训的积极性。但是不能排除有部分从业人员行为不规范,无证经营,没有公示收费标准,处方签不标准,无兽药采购、使用、销售记录等,聘用的执业兽医不进行注册、流动性大等现象。也有一些宠物美容场所,在美容、洗澡、销售宠物饲料时,给宠物进行防疫活动,这些场所很难被发现并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给动物诊疗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1.4诊疗活动涉及范围大,监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监管人员有时候监管工作不到位,首先是自身知识储备不够。由于动物诊疗监管牵扯到兽医、兽药、防疫等相关内容,进行监管有一定难度,所以对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其次,监管力度不大。总认为监管是得罪人的事情,面对申请过许可证的从业人员事后反弹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基层监管更为松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致使监管不到位。
1.5法律条文不详细,落实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
动物诊疗活动真正起步比较晚,相关法律条文不完善,不明确,对于处方签、病历册、诊断书等相关具体内容没有做出明确规范。在9类场所日常执法监督检查表中,就单单缺失了对动物诊疗场所的日常检查表,使得执法和整改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在申请《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场所中,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需要的动物防疫条件自查表要求,应当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乡村兽医。“应当”两个字就放宽了对兽医岗位设置的要求,使得这个问题在落实过程中具有弹性。
1.6没有规范的医疗事故鉴定机构
我国动物诊疗活动发展迅速,其行业内的动物诊疗事故与纠纷也在不断发生,但兽医这一职业在我国发展比较晚,由于专业基础理论不够丰富,缺乏必要的医疗器械,诊断病情时缺少与动物主人的有效沟通,可能误诊、漏诊、错诊,造成动物的死亡,给养殖人员带来经济损失,随着养殖人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其往往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诊疗行为的不规范,缺少强有力的证据,就不断加剧了医患双方的矛盾,现在往往双方是通过动物诊疗机构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仲裁,缺少规范的医疗事故鉴定机构。
2.1拓宽诊疗活动宣传渠道,提高守法和风险意识
动物诊疗工作做好了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地畜牧部门应当利用电视、网络、广播、展板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对近年来查出的非法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无证行医等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对动物相关疫病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对动物诊疗机构的监管情况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让动物诊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明白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引导其自觉依法执业。同时,增加养殖户或是宠物主人的疾病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动物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
2.2加大兽医培训力度,搭建经验交流平台
畜牧养殖和宠物饲养最大的问题就是动物和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问题,工作做不到位就会为未来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埋下隐患,畜牧业健康养殖就会面临着失控的局面。而这一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就是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当地畜牧主管部门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的培训工作,按时间、地域对其进行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讲座,聘请各大院校兽医专业的教授进行授课,搭建各地疫病治疗方法的交流平台,让兽医在思想上重视动物诊疗活动,在诊疗手段和技术上要求进步,以便更好地解决养殖户或宠物主人对动物诊疗的多种要求。
2.3不定期摸底排查,增加日常监管频次
通过对本地区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动物诊疗机构的数量、分布、从业人员、设施设备、诊疗活动范围等情况,以及《动物诊疗许可证》核发情况,对今后全面规范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很多地方监管效果不好,一个问题会在监管过程中反复出现,主要是因为监管的时间间隔长,处罚力度轻,让相对管理人思想上松懈,认为罚点钱也就没事了,从而不按照法律法规开展诊疗工作。所以,加大监管频次,加大违法成本,是规范诊疗活动、打击违法行为的有力保障措施。
2.4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诊疗行业管理
应在当地成立兽医协会,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高等院校等组成,充分发挥兽医协会的作用,改变当前兽医“各自为战”的现状。通过兽医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继续教育活动、行业评优评先以及促进兽医科技进步等活动,团结和组织分散的兽医工作者。通过行业协会管理制约兽医工作者,规范兽医行业诊疗行为,建立兽医考核体系,监督兽医执业情况,从而提高兽医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通过行业协会维护兽医的合法权益,促进兽医工作的健康发展。
2.5促进连锁经营,规范宠物诊疗活动
宠物行业在2000年悄然兴起,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目前不少研究都认为将连锁经营的优势与宠物诊疗的现状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宠物诊疗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宠物诊疗连锁经营一方面可以降低进货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市场占有率、吸引外来资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项管理制度的统一制定、资源配置更为合理、规范诊疗的相关行为、诊疗经验更容易交流、更有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因此,适时推行宠物诊疗连锁经营模式有利于市场竞争,也有利于畜牧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S81
B
1004-5090(2015)10-0036-03
201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