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和雨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 200003)
上海“四上”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分析
吴和雨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 200003)
电子商务的兴起给传统商业模式带来了颠覆性影响。本文对上海市“四上”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并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对相关行业电子商务开展水平比较研究、分层剖析。并就优化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深化全市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四上”企业;电子商务;比较研究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首次对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重点服务业等六大行业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信息化及电子商务情况调查。本次经济普查采用的“电子商务”统计口径,依照国际电信联盟(UNCTAD)标准,具体指“通过专门用于收发订单的计算机网络所完成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易活动”。该定义强调商品或服务的订货(即订单签署)必须基于网络,而款项支付、商品或者服务的配送是否基于网络则不做限制。
从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看,上海“四上”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稳步开展。2013年,上海参与信息化及电子商务情况调查的企业为34331家,其中1959家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占调查总量的5.7%,共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381.2亿元,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主要集中于工业、批零和服务业(表1)。
表1 2013年上海各专业开展电子商务情况
?
从销售和采购情况看,上海开展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多于开展采购的企业,分别为1364家与1076家,占上海调查总量的4%和3.1%,分别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4422.6亿元、采购额2339.8亿元。同时开展电子商务销售和采购的企业达481家,占上海调查企业总数的1.4%。
1.从覆盖面看,各专业开展电子商务销售与采购的企业分化明显。受行业经营特点影响,各专业开展电子商务销售与采购的企业覆盖面呈明显分化趋势(图1):(1)批零、住餐侧重于开展电子商务销售,开展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数占上述专业有电子商务企业数量的比重接近九成。(2)建筑业、房地产侧重于开展电子商务采购,开展采购的企业均达上述专业有电子商务企业的八成以上。(3)工业、服务业开展电子商务销售与采购的企业数量基本持平,但电子商务销售额远大于采购额。
图1 2013年上海各行业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情况
2.从交易体量看,“百亿级”企业及大中型制造业企业领先优势显著。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集中于工业、批零和服务业,上述三个专业的交易额依次占全市总量的53.2%、30.8%和11.4%。其中,销售额在百亿以上的企业有8家,共实现销售额2436.7亿元;采购额在百亿以上的企业有7家,共实现采购额1234.8亿元,两者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5.1%、52.8%。上述交易体量“百亿级”的企业,集中在烟草、联想、宝钢、东航、上海医药分销公司等大中型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其电子商务应用更为成熟。由于受金融危机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制造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寻求品牌塑造和拓展市场的需求更为迫切,钢铁、有色、化工、汽车等大宗商品电商平台贡献度逐年增高,2013年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交易额达1741.32亿元,占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的51.5%。
3.从全国范围看,服务业、建筑业占全国比重领先其他行业。与全国数据比较,服务业与建筑业是六大行业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在本行业全国总量占比达两位数的行业。其中,服务业电子商务销售额为709.59亿元,占全国服务业总量的15.3%,销售量位于前十的服务业企业集中在航空、旅行社、电信联通、物流四大领域,占全市服务业电子商务销售的七成。而建筑业电子商务采购额为304.18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量的41.4%,主要是来自于中建八局。中建八局的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其下属各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原材料电子商务采购额均纳入总部核算。
4.从发展成效看,工业、批零、服务业和建筑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成效相对较大。衡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成效,主要是评判电子商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大小及其是否给企业带来收益。数据显示,工业、批零、服务业和建筑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成效相对较大,且工业、批零电子商务销售与采购的均衡度更优(表2)。
表2 2013年上海“四上”企业各专业开展电子商务成效情况
5.从销售模式看,B2B集中于工业、B2C集中于服务业和批零业。2013年上海“四上”企业的电子商务销售中,B2B、B2C分别为3658.3亿元、764.3亿元,依次占全市总量的82.7%、17.3%。其中,B2B以工业企业为主,B2C以服务业和批零企业为主。以工业企业为代表的B2B平台多为垂直型,其销售对象一般是特定的采购商,企业通过局域网,定向对国内外采购商发布某一特定领域及其上下游配件的产品信息,开展大规模电子商务销售。而以服务业和批零企业为代表的B2C平台则多为综合型,平台的销售内容更为多元化,例如1号店、易迅等,偏重于个人消费者。
6.从外贸情况看,工业与批发业是大陆以外的电子商务交易开展的主要专业。2013年,上海“四上”企业面向大陆以外的电子商务销售与采购额分别为369.14亿元、178.81亿元,集中于工业和批发业。其中,工业企业面向大陆以外的电子商务销售与采购额分别为341.76亿元、105.33亿元,依次占全市总量的92.6%、58.9%。批发业面向大陆以外采购额为72.15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0.3%。
开展电子商务外贸的企业,除宝钢外,集中于联想、英华达、卡哥特科、凯虹、宏碁电脑等港澳台商投资及三资企业,内资企业的境外市场份额有待进一步提高。
1.无店铺零售业态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交易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带来了契机,产生了无店铺零售等新型业态。2013年,上海零售业电子商务销售额占全市总量的11.7%,占批发零售业的59.1%。其中,无店铺零售为458.39亿元,占零售业的88.8%,主要集中在网上商店和电视购物。京东、1号店、易迅、东方购物、国美在线、东方风行、新蛋贸易这7家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额414.93亿元,占全市无店铺零售总量的90.5%。
图2 2013年上海企业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无店铺销售情况
2.信息技术及文化类消费成为第三方平台交易主力。2013年,上海第三方平台共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649.61亿元,主要来自服务业、批零和工业,依次为544.22亿元、77.79亿元和26.57亿元,分别占全市第三方平台总量的83.8%、12%和4.1%。
上海第三方平台交易主要集中于两部分:一是以齐家网、上海数字认证中心、大众点评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共实现交易额424.2亿元;二是中彦信息、百联、格瓦拉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开发、电影放映等文化及相关产业,交易额合计为141.1亿元,以上两部分依次占全市第三方平台交易额的65.3%、21.7%。电子商务在服务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覆盖餐饮、旅游、娱乐、信息消费等众多领域。
3.自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支撑效应显著。调查显示,上海市企业的自营电子商务平台交易体量较大,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013年,上海拥有自营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为410家,占全市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的20.9%;自营电子商务平台共实现交易额2312.15亿元,占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的68.4%;平均每家有自营平台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为5.64亿元,远高于全市企业1.72亿元的平均水平。
自营平台的大体量交易集中在重点大中型企业。除宝钢外,上海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百亿级”以上的企业均设立了自营平台进行电子商务交易,上述“百亿级”企业自营平台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市电子商务自营平台交易总量的66.8%。自营平台集中于重点大中型企业,一是因上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技术改造资金雄厚;二是由于自营平台作为独立门户网站,要求企业有良好的品牌定位以吸引客户群,具有一定的进入门槛。
1.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安全认证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政策法规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实体消费向电子商务转移,电子商务有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运营管理水平和整体创新力。十年间,上海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743.19亿元增至10560亿元,且增速不断加快,尤其以大型企业更为突出。2013年,全市大型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780.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0.5%;实现电子商务采购额1422.21亿元,增长33%。
2.企业电子商务B2B、B2C营销模式进一步融合。近年来,B2B这一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的主导模式,开始出现与B2C融合发展的趋势,产生了B2C2C(Business To Channel To Customers,企业——渠道——客户)等新型模式。B2C2C模式为企业提供了网上直销渠道,客户通过平台(渠道)了解商品,购买后由企业直接发货,省去了平台自建物流和库存的成本。通过让厂家直面消费者、缩短交易环节,提升供需信息交流速度及其准确性,促进了生产、流通、销售等整个产业环节效率,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提高了服务附加值,有效结合了B2B与B2C的优势。
3.企业电子商务宣传、推广和服务进一步深化。随着新媒体发展不断深化,企业纷纷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营销手段推动商业模式转型,以手机应用软件为代表的营销创新手段不断升级,电子商务向着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业务相结合的集成化方向发展。
同时,电子商务还带动了服务创新,围绕电子商务的服务正从低端技术环节向中端支撑环节再向高端应用环节逐步拓展,进而形成更完备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例如,以宝钢为龙头的上海钢铁综合服务业基地,其钢铁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国总量的六成以上,集聚了一大批从事钢材加工、销售、咨询的钢铁产业配套服务企业。2013年5月,上海以该基地为依托打造了“上海钢铁交易中心”这一全国性钢材现货交易的网上平台,有效推进了上述钢铁产业配套服务企业向着高端化、平台化和网络化的新阶段发展。
虽然上海的信息基础设施优势大力推动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电子商务创新性缺失等问题依旧存在,电子商务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提高。
1.上海小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情况有待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是推进小型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2013年上海“四上”企业中,小微型企业有24573家,占总量的七成以上。虽然小微型企业的数量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但其发展电子商务的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覆盖面看,上海小微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覆盖率为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从交易体量看,上海小微型企业的交易额占全市总量的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
2.电子商务对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带动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作为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电子商务具备了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其大大超越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通过对电子商务的深入应用,可整合企业运营环节,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但在第三次经济普查调研中发现,上海部分企业囿于自身认识不足或信息技术水平限制,仅将电子商务模式作为销售、采购的订单登记方式,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活动仍集中在收发电子邮件、获取信息等初期应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仍以线下为主,电子商务在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率方面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1.为中小企业搭建良好的技术支持平台。技术、资金不足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升电子商务发展层次的两大瓶颈,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系统互相独立,无形中加重了企业负担,背离了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低成本运营的初衷。
突破上述瓶颈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运营一站式平台,即“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电子商务有机融合。二是,引入软件服务化(SaaS)模式,向中小企业提供应用产品,从企业内部应用扩展到外部供应链协同管理,从信息搜索、企业即时通讯、电子支付等基础功能提升到商机发布、机会撮合、网上结算、企业推广等运营内容,再到提供包括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在内的所有的信息化管理战略功能。
2.利用新媒体优化电子商务的宣传推广模式。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宣传和推广模式正处于重大调整期,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新挑战,把握发展先机尤为重要。B2B行业客户群狭窄的问题很适合利用新兴媒体进行改善:其一,强化B2B企业同客户的联系,针对购买链条中各环节群体的不同需求,通过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定期针对客户群发送内容侧重不同的E-magazine,通过online meeting平台邀请客户参与活动,开展客户后台分析管理等。其二,建立电子商业社区,将企业信息化从内部延展至互联网,在同业、上下游企业间开展贸易和业务协同,以信息实时交互实现信息共享,消除信息障碍,及时跟进需求。
3.形成品牌特色以促进电子商务的深化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如何在众多平台中保持竞争优势,是十分紧迫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打造品牌特色,可从“差异化”和“专一化”着手。一方面,通过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等的独特性,树立起企业在行业内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商品或服务,搭建起自己的专卖店,以“低成本+专业化”的经营战略充分细分市场,找准品牌定位,在平台服务上更为精准,通过特制的产品、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确保目标客户群的稳定增长。
(责任编辑:曹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