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一五”农村经济评价

2015-10-13 01:58娄银银
天津农林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十一五各省市年鉴

娄银银

(天津医科大学 图书馆,天津 300070)

中国“十一五”农村经济评价

娄银银

(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天津300070)

本文构建了包括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120个四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法对“十一五”期间全国和各省市的农村经济做出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我国“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状态及各省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状态。

“十一五”;农村经济;经济评价;熵值法

1949年以来,第一产业为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初期,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一半以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第一产业的贡献率已经下降到了十分之一上下。但我国农村人口仍然很多,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又是扩内需、保增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第一产业也随之增长,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逐年下降。本文通过指标分析,综合评价我国农村经济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状况,并对全国31个省市的农村经济做出评价。

1 评价计算

1.1指标选取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内容,每个方面又涉及到很多子因素。本文选取的指标包括农村经济基础、农业产业水平、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农民生活水平四个方面共120个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农村经济评价指标[1]

1.2评价方法介绍

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熵也越大。根据熵的特性,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的影响越大,它的权重也就越大。用熵值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可以完全避免人为对某一指标过高或过低估计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科学的权重计算方法。用熵值法计算权重的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形成原始数据矩阵R=(rij)m×n,m为待评项目个数,n为评价指标个数:

其中,r为第j个指标下第i个项目的评价值。

第二步,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项目的指标值的比重Pij:

第三步,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其中,k=1/ln m

第四步,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wj:

1.3计算过程

为了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客观性、可比性与可得性,本文的120项指标数据均来自年鉴和统计年鉴或依据年鉴和统计年鉴计算得出,涉及的年鉴和统计年鉴包括《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1),31个省市统计年鉴(2005—2011),《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5—2011),《中国农业年鉴》(2005—2011),《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6—2011),《中国渔业年鉴》(2006 —2011),《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2006—2011),《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2005—2011),《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5—2011),《中国农村能源年鉴》(2006 —2011),《中国人口年鉴》(2006—2011)。

本文首先通过熵值法计算出120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各指标的得分计算我国“十一五”期间每年及各省的农村经济评价的得分。

1.4计算结果

“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村经济评价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村评价得分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省农村综合评价得分,如表3所示。

表3 各省农村综合评价得分

续表3

2 评价分析

2.1全国评价分析

通过对我国2006—2010年农村经济数据的评价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长状态。从二级指标上分析,农村经济基础和农民生活水平两类指标是逐年增长的状态,而农业产业水平和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分别在2009年出现小的波动,由于波动较小,对我国农村经济的总体影响较小,总体经济评价还是增长状态。继续分析三级和四级指标,发现在2009年出现的波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产业水平中的畜牧业水平的部分指标出现波动。

在畜牧业水平中,与畜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相关的四个指标在2009年有较大降幅,且“人均奶类占有量”指标值也出现了明显的向下波动,使得评价时畜牧业水平在2009年有明显的向下波动状态。产生原因主要有[2]以下几点。

(1)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致使我国的肉禽类的出口大幅减少,国内供应量增大,畜禽产品价格下降,生产规模压缩,使畜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大幅下降。

(2)甲型流。2009年3月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使消费者谈猪色变,给生猪养殖业带来沉重打击,加速了畜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下降。

(3)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一直顺延到了2009年,“人均奶类占有量”出现了明显的减少,同时也沉重地打击了我国养殖企业和奶农。

第二,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中的农业人力资源环境出现波动,这与我国长期的“城市化”、“城镇化”政策是一致的,我国农村人口在逐年减少,农村劳动力人口也在减少;但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高知农民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第三,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中的农业生态环境出现波动。三级指标农业生态环境中的指标分为两类: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为生态环境。农林牧渔业实体经济的增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国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没有发生大规模影响农林牧渔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但农业病、虫、草、鼠害发生次数却在逐年上升,需要农业部门用技术手段降低或控制发生次数。人为生态环境包括在种养过程中使用过量的农药、塑料薄膜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作物平均农药使用量和农作物平均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都是增长状态,个别地区使用大量农药和塑料薄膜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些地区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2省市评价分析

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2006—2010年农村经济数据的评价分析,发现我国各省市的农村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平衡。

(1)农村经济状况极不平衡。从表3的评价结果中可看出,排名第一的山东省的得分遥遥领先于其它各省市。在二级指标中的农村经济基础和农业产业水平有同样的差距,排名第一的山东省得分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省市。山东省农村经济有这样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农村一二三产业比例为9∶54∶37[3]。

第二,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山东省“十一五”期间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和劳动者的素质[3]。

第三,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山东省在“十一五”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3]。

各省市农村经济的差距在缩小,如表4所示。在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省市的得分与排名最后省市的得分之差从2006年的1.478 118降到了2010年的1.353 06,但在2008年出现了差距的最大值1.483 942的拐点,2008年以前是差距逐年增大,2008年以后差距逐年缩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前东部省份的农村经济增速高于中西部地区,得分差距会逐渐拉大,金融危机后东部省份受影响较大,农村经济增速低于中西部地区,得分差距被逐渐拉小。在四个二级指标中,有三个指标的差距状态与综合评价一致,只有“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指标是差距逐年增大的状态。通过对三、四级指标的分析发现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东部地区乡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较高,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实力的影响,乡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不及东部地区;

第二,自然生态环境,东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好于中西部地区;随着经济增长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东部地区开始逐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为了经济增长还继续在使用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农业生产资料。

(2)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平衡。

表4 各省市评价分值差距(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差)

经过对表5的分析,可知我国内地各省市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平衡。在整体评价中,2006—2010年全国农村经济是持续增长状态,但在省市评价中,只有青海1个省份的农村经济保持着持续增长,13个省份为曲线增长,16个省份为曲线下降状态,有1个省份的农村经济处于持续下降状态,保持增长状态的省份共14个。分析二级指标,只有“农村经济基础”指标增长的省份数量多于下降的数量,其余都是增长的省份数量少于下降的数量。

表5 31个省市农村经济增长状态

从各省市所处地理区域分析农村经济增长状态(表6)。在综合评价中,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省市少,下降的省市多,中西部地区增长的省市要多于下降的省市。在二级指标中有同样的趋势,东部地区增长的省份要明显少于中西部省份。产生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东部省份的平均农村经济实力较强,且外向型经济实力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国际金融危机对东部省份的农村实体经济影响较大:农产品市场萎缩、出口受阻,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困难。中西部省份外向型经济实力弱于东部省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同时,从东部省份返乡的农民工开始在家乡工作或者创业,提振了中西部省份的农村经济,从而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省市要多于下降的省市。

表6 31个省市农村经济增长状态

第二,“四万亿”投资。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为了抗危机、保增长,提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这“四万亿”的投资,大部分都用在了改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上,抵消了部分金融危机对中西部省份农村经济的影响。

4 结论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遭受了猪甲型流感、三聚氰胺等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同时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但我国农村经济仍处于持续增长状态。说明我国农村经济抗风险、抗灾害能力较强,但同时需要思考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等问题。各省市间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可以通过省市帮扶、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因地制宜等手段来缩小差距。

[1]苏时鹏,张春霞,黄安胜,等. 中国省域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评价与分析[J].技术经济,2009(10):87-92. [2]陈伟生.农业部发布会介绍2009年畜牧业发展成就和亮点[EB/OL].(2009-12-24)[2013-8-18].http://www. gov.cn/xwfb/2009-12/24/content_1495593.htm.

[3]山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EB/ OL].(2011-08-04)[2013-8-18]. http://www.sdny.gov.cn/ art/2011/8/4/art_767_276915.html.

F321

A

1002-0659(2015)05-0042-05

2015-08-28

娄银银(1982-),女,馆员,硕士,主要从事情报理论与方法、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E-mail:amy_ lou@126.com。

猜你喜欢
十一五各省市年鉴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微写作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