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之艺术审美探析

2015-10-13 21:30李含嫣
人间 2015年15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心理学文艺

李含嫣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000)

《文心雕龙》之艺术审美探析

李含嫣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000)

《文心雕龙》,我国古典文论宝库中一顺璀璨的明珠.它才气横溢,体大思精,为古典文论专著中体制最完备,结构最严密的一部杰出著作.在书中,作者对文艺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感知,艺术构思活动,情感因素,个性心理特征等颇多论及,而且,文中提出的某些论点与现代心理科学的观点或有相近或有暗合之处。尽管不成系统,不能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文艺心理学理论体系,却也算得上蕴藏着丰富的文艺心理学思想的伟大著作。

文心雕龙;心理学;艺术;美学

一、《文心雕龙》作者简介

刘勰,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字彦和。少孤,依沙门僧祐十余年,博览群书。入梁,官至步兵校尉,兼东宫通事舍人,深为萧统所爱重。晚年出家为僧,法名慧地。刘勰受了荀子、桓谭、王充等人的深刻影响,但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孔子。撰《文心雕龙》,认为美是宇宙本体“道”的体现。

二、《文心雕龙》艺术构思活动的心理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就已认识到了艺术领域内审美理想与美的创造之间的矛盾, 《文心雕龙》中:“方其溺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微实而难巧也,”(《神思》)又揭示出“意”、“文”矛盾的原因所在.那么,如何来协调“意”与“文”的关系呢?《神思》篇明确指出:“陶钧文思”,作家必须“积学以致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择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毋,独照之匠,窥愈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一精辟论述,实质上就是今天所言艺术构思的问题。换言之,“陶钧文思”,主体从生活中获取深刻的感受,再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酝酿,以致形成审美意象体系,在些基础上最后完成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全面设计。

现代科学心理学证明,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结构、它的各个部分,各种机能,各种活动,是互相联系的。艺术构思,作为一种极其复杂而紧张的创造性思堆活动,在这活动中,大脑所具有的各种相互联系的功能便会自然而然的开动起来,彼此配合,一从而对客观世界作出更为探人的艺术反映。艺术构思,主体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便犹如奔流不息的江河,汇成思想和形象的海洋。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刘勰对于艺术思维整体多功能性这一心理特征,在一定是程度上已经有所意识。

三、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在整个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要算情感因素,它广泛地渗透于其它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并且,它又是触发其它心理因素的诱因,推动其它心理因素的发展。“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诊赋》),审美感知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情感因素,主体在感知客体时,之所以能形成表象储存在记忆里,很大程度得力于情感的帮助。

艺术想象作为整个艺术创造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始终与情感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神思》),这就是说,思维与想象的结合,须以情感变化为其基础,构思或是想象都离不开情感的激励作用,所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无不是情感推动的结果,“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又莫不饱含着主体的情感体验。“目既往还,心迹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物色》)。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动力,创作灵感的产生总与强烈的情感相伴随,二昔相互促进。强烈的情感活动触发灵感,灵感的到来又将主体的情感活动推向高潮,产生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这样便能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艺术作品。

我们知道,感受的情感和表现完全是两回事,刚出炉于现实生活中赤热的情感,在把它表现于符号、语言、声音或形象之前,必须经过一番返照。换言之,主体不仅在于能感受情感、尤其在于能将感受的情感表现出来。如《文心雕龙》所说的那样,保持“虚静”的状态,广泛摄取客观物象,做到冷静的观察,体物人微不致紊乱让复杂的物象得以本质的分析和把握,从而充分发挥情感的主导作用。

我国传统的审美心理观,强调情感和理志的中和,要求审美心理达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境界,其实质在于强调审美和艺术的教化作用。《文心雕龙》有关情感因素的理论,正是建构在这种审一关心理观基础上的“诗者,持也,持人情性;持之为训,有符焉尔”《明诗》。主张通过诗歌这样的艺术形式,掌握人们的情感以进行教化。基于此《文心雕龙》在提出“情者文之经”这一精辟论点后义进一步阐述道: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情采》)

占代诗人“为情而造文”、在于抒情志。发忧愤,以讽其上,即使言简约也不失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后来的辞赋家“为文而造情”,在于运用夸饰以沽名钓誉,遣词尽管华丽,却流于泛滥。《文心雕龙》提倡“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其最终目的在于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这正是传统的“情感于理智中和”审美心理观的体现,这也正是《文心雕龙》把情感作为艺术创造根本的原因所在。

四、总结

《文心雕龙》全书以“言为文之用心”为旨,以孔子儒家学派的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较全面的总结了前代文学理论成果,并加以发展,包含丰富的美学思想。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和美学史上最有系统的著作。对于审美对象、审美意识、文学审美标准、艺术创作活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风格、鉴赏和批评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细致的论述。

综观刘鳃《文心雕龙》的文艺心理学思想,不难发现是十分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它以“自然”和“人”为中心,深入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领域,对创作主体、作品和接受主体的整个创作过程的文艺心理学问题作了阐述。从源流来看,《文心雕龙》对在它以前的各家美学、文艺心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多于在它以后各家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1]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I206.09

A

1671-864X(2015)05-0062-01

李含嫣(1991),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在校研究生,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艺术史论。

《文心雕龙》的这些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文艺心理学思想,散见于各篇论文中,本文将从作者背景,艺术构思活动的心理特征,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并力图做到较为客观的论述和分析。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心理学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文艺范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