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圣男
(南昌工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瓦尔登湖》再解读
——诗意生存的现代启示
周圣男
(南昌工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第一部生态文学作品,作家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悟为内容,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忧思与考量,着力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引领人类重归诗意的生存轨道。
瓦尔登湖; 人与自然; 诗意生存
梭罗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受超验主义的影响,更是坚定了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态度和决心。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几乎都有大自然的影子。所以,《瓦尔登湖》重点不在于写景,更不在于那些写景的技巧,重点在于记录对自然的感受、情感的变化及由此引发的深邃思考。
书中梭罗记录了在瓦尔登湖畔独自居住的两年时间里劳动、写作、观察、倾听、体验和梦想融为一体的生活体验。独立纪念日(7 月4 日)那天,他搬进了自己的小木屋,开始了长达两年零两个月远离尘嚣、自食其力的独居生活。在这里梭罗独自开荒种地,播种土豆、玉米、豌豆、萝卜和蚕豆等,同时还栽种松树和山核桃树,一部分用来食用,另一部分出售用来换取其他生活开支。房间里的家具十分简陋,有一部分是他自己亲手做的。闲时,他还会到村子里做木工活和其他杂活儿,挣些钱补贴家用。其余的时间里,他则无忧无虑地看书、写作、欣赏自然、思考人生。在这里他观察、倾听、沉思、感受着瓦尔登湖的春夏秋冬和雨雪阴晴,瓦尔登湖就是他的亲密伙伴、爱人,伴随着他度过了每一个清晨与黄昏,充实而快乐。在这里他与野鸭、松鼠、兔子、狐狸等小动物为伍; 认真观察着它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周围的一草一木也都成为他的好邻居,好伙伴。在他与自然界的交流过程中,探寻着生活的智慧,试图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和本质意义。他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认真实践着他理想中的简单生活。梭罗将对自然的尊重变成了自己日常的生活方式。
然而,精神生活才是梭罗最重要的哲学追求。通过精心安排的多重结构向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美丽画面,让人们解读出他在湖边的生活历程中所感悟到的一个真理:通往任何一个目的地的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对于同一个问题, 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我们要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享受, 而是精神上的需求。在梭罗眼中,自然不仅仅是人类的物质家园,自然是人类感知的对象,是人类的精神归宿。在“阅读”一章里,梭罗分析了实现精神富足的方式——阅读,他首先指出了人类精神的重要甚至是惟一的载体——书的重要性:“书本是世界的珍宝,多少世代与多少国土的最优良的遗产。”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因为古典作品如果不是最祟高的人类思想的记录,那又是什么呢?它们是唯一的,不朽的神示卜辞。最后,梭罗指出了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多少人在读了一本书之后,开始了他生活的新纪元!一本书,能解释我们的奇迹,又能启发新的奇迹,这本书就为我们而存在了。”
瓦尔登湖还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这片湖水位于森林深处, 远离尘世, 让人可以与青山碧水为伴,抛掉所有的凡事纷扰。同时,它也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安静祥和, 也代表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反观自省。梭罗在礼赞自然的同时,把批判的锋芒无情地指向了我们生活其中的病态社会。以火车和铁路为代表的工业化乃至整个现代化都是梭罗反思批判的对象。他写道,“列车的出站到站现在成了林中每一天的大事了。它们这样遵守时间地来来去去,而它们的汽笛声老远都听到,农夫们可以根据它来校正钟表,于是一个管理严密的机构调整了整个国家的时间。自从发明了火车,入类不是更能遵守时间了吗?在火车站上,比起以前在驿车站来,他们说话不是更快,思想不也是更迅疾了吗?火车站的气氛,好象是通上了电流似的。对于它创造的奇迹,我感到惊异;我有一些邻居,我本来会斩钉截铁地说他们不会乘这么快的交通工具到波士顿去的,现在只要钟声一响,他们就已经在月台上了。‘火车式’作风,现在成为流行的口头禅;由任何有影响的机构经常提出的真心诚意的警告。”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脚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当时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聚敛财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唯一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不顾一切。自然资源被疯狂地过度掠夺,大面积的森林随之消失,生物物种不断减少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生态系统严重失调,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梭罗对于充满喧哗与骚动的19 世纪表示了深深的厌恶之情,他需要的是一个沉思的宁静的空间:“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引人注目,即便我可以跟这个宇宙的建筑大师携手共行,我也不愿,——我不愿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神经质的、忙乱的、琐细的19 世纪生活中,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听任这19 世纪过去。”这是梭罗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即生态文学不仅仅只描绘美丽的自然或者宁静的生活,而且要对现实社会进行针锋相对的批判,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人类对自身生活的反思。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善于在自然中发掘精神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并最终确立人类存在的意义。人要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这种保护自然的观点使梭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自然主义者及西方环保主义思潮的先驱。可以说,在梭罗的同时代人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全身心地投入自然,参与自然,迷恋自然,融入自然; 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他那样对自然了如指掌,情同手足。因此,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能够理解梭罗,读懂梭罗,给予他的大多是嘲笑与不解。然而,20世纪中叶以来,大规模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生态恶果令人触目惊心,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愈益获得广泛的认同,人们不得不在社会文化层面进行深刻的反思。人类若希望过上诗意的美好生活,就必须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和对待大自然。
[1]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2]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杨靖.“疾病的隐喻”:梭罗论健康与自然[J].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1期.
I207.42
A
1671-864X(2015)05-0014-01
周圣男,南昌工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