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开始,在此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无数爱国志士纷纷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发动、率领民众与日寇进行殊死决战,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正气歌。陈百川先生,就是这无数爱国志士中的一员,可谓是淮海民众自发抗战的一面旗帜。
从办学启民到办学抗战
辛亥前,从日本学成归来的陈百川,抱着一腔热望回国效力,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但昙花一现的辛亥革命,使他处境维艰,壮志难酬。之后,世界列强侵华丑剧愈演愈烈,国内军阀热衷混战,祖国命运日趋危殆。面对此情此景,百川先生几经深思,几经探索,终与当时许多志士仁人一样,决心通过继续办学来启发民智。到“九·一八”事变前夕,年过花甲的百川先生,更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办学上,于是一所新型的私立小学在陈楼正式创办了起来。小学成立初,有初小一至四年级两班复式,到1936年,又添设一班高小。
“九·一八”事变后,百川先生不仅自己经常给学生讲国家大事,讲爱国家、爱民族的道理和故事,还督促全体教员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热情高涨,百川先生号召全校师生积极响应,组织了抗日救亡宣传队,到群众中大讲抗日道理,大唱抗日歌曲,宣传队走村串户,甚至深入到伊山街商店宣讲、募捐,支援抗日前线。百川先生每天晚上还坐在收音机旁,叫孙儿陈吉余把新闻记录下来,第二天乘着村里人在树荫下休息的时候,亲自把战事新闻念给乡亲们听,鼓舞乡亲们的抗日热情。他还运用在地方上的影响,邀集地方各阶层人士捐款抗日,他自己一次就带头捐献抗日款50块大洋。在百川先生的号召影响下,许多师生都以百川小学为起点,走上了抗日卫国道路:武永嘉、陈云山、陈吉余等百川小学走出来的同志,都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打响射向日寇的第一枪
1939年农历“二月二”,这是继元宵节后又一个热闹的传统节日,灌云农家却一反过去把嫁出去不久的姑娘接回娘家团聚的习俗,都在村里担心刚侵入灌云地区的日本鬼子前来“扫荡”。陈楼村民也不例外。俗话说,越怕鬼,鬼越找上门。早饭刚过,陈楼村民就望见一帆河西马圩等村起了火,村上的一群年轻人飞快地把日寇下乡“扫荡”放火的消息传给了年逾六旬的庄主陈百川。老庄主听后沉思片刻,便果断地说:“大家跟我来拿枪拿子弹。”话音刚落,全村便沸腾起来,青壮年摩拳擦掌,雀跃欢呼:“打鬼子去!”接着陈百川便把家中收藏的十四支长枪、两支盒子枪、一支手枪和一些子弹分发给青壮年乡亲,自己提着一支手枪和30多名乡亲一起,迅速在一帆河渡口东岸埋伏下来,时刻准备给前来“扫荡”的日军以迎头痛击。
陈百川率领的这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刚埋伏不久,就透过河西岸堤上的树丛隐隐约约望见一队日军向河堤飞奔而来……300米……200米……100米……待日军接近西岸渡口时,陈百川与乡亲们齐发一声喊“打!”子弹便飞梭般地射向对岸,日军纷纷中弹倒地。日军做梦也没想到会在此小河边受到阻击,惊惶中慌忙伏地开枪还击。战斗时紧时松,一直打到傍晚,日寇渡河扫荡的企图没有得逞。最后在陈楼东边曹庄、徐庄、德兴等村“团练会”群众武装的支援下,此战终以日军仓惶逃窜而胜利结束。陈楼战斗,是灌云人民自发抗击日军的第一仗,也是江苏农民自发射向日军的第一枪,它不仅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还极大地振奋了当地人民的抗日士气。从此,淮海大地上抗日的枪声不断,直至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抛家舍财抗击日寇
日军败走的当天晚上,陈百川料定侵略者不会甘心失败,定会卷土重来,便召集众乡亲会议,一面激励乡亲们的斗志,一面周密地组织好村上的青壮年,连夜作好迎敌准备。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上午,日军又从第一天的来路上气势汹汹地赶来。陈百川得悉后,迅速集合好农民队伍,赶到河边伏下。此次日军有备而来,人多势众,气焰十分嚣张,乡亲们见势,顾及到百川先生年迈,催促他到邻庄亲戚家暂避,安排保卫陈楼的战斗由年轻勇敢的陈锡忠代为指挥。在乡亲们的反复促劝下,百川先生方依依不舍地去了邻庄,结果在伊山、杨集两路日军合击下,陈楼的乡亲们被迫突围,23岁的年轻战场指挥陈锡忠与匡克廉、老惠三位农民中弹牺牲,以身殉国。日军冲进了陈楼,首先烧了陈开晋家的房子,把陈开晋80多岁老母亲活活扔进火里烧死。平时生活在陈百川家的孤独老人老蔡,也因没有来得及跑出村子,被日军开枪打死。继之,日军涌入陈百川家的院子,到处搜寻,并点火烧房子,恰在此时,一日军官发现客厅墙壁悬挂着的匾额上书有一行行日文,原来这匾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一些学生赠给他们的同窗好友——中国留学生陈百川的一件象征着珍贵友谊的纪念品,从上面签注的年头看,虽有30多年时间,但其中有的签名者在日本已颇具声威,日军官兵看到这个意外的物件,都愣住了。他们在匾额前伫立了好一阵,又聚在一堆叽哩呱啦地说了一会儿话,便把已经放起的火浇灭了,并在傍晚时鸣号集结,返回各自据点。
战斗后的第三天,陈百川不顾乡亲们的劝阻,毅然从邻庄返回陈楼,为死难者一一备棺入殓,安葬时,又到死难者的灵柩前默哀行礼,以示追悼,并提笔撰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大义凛然幸有君”的挽联置于三位烈士灵位的两侧,之后,对烈士的亲属逐一给予安慰和抚恤。对在战斗中负伤的乡亲,也均由他请医治疗,特别是对战斗中牺牲的最年轻的陈锡忠烈士的遗孀和遗腹子,更是关怀备至,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抗日烈士的崇敬和悼念,从而坚定了乡亲们“为抗战而死光荣”的崇高信念。
坚贞不渝声震天地
陈楼战后,附近日军10多天未来陈楼“扫荡”,致使乡亲们渐渐疏忽了防备,但时隔不久,驻新浦的一个林姓伪军大队长、突然带领一批日伪军来到陈楼,且直奔陈百川家,声称是来缴枪的,并不容分说,绑起几个人来拷打、威逼,百川先生见了怒形于色,还未及说话,就被姓林的汉奸打了几个耳光,结果被搜去长短枪20多支。
百川先生气愤填膺,当晚就以日本留学生的身份用日文写了一份义正辞严的“诉状”,第二天清早赶去新浦日军司令部“告状”。日军司令官,因知百川先生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且在地方上颇有声望,便有意笼络他,当即找来那个林姓军官,命令他向百川先生当面赔礼道歉,交还当日缴来的长、短枪支,并宣布撤销其伪军大队长的职务。百川先生从新浦回乡后,乡亲们得知结果,无不拍手称快,同时深感日酋定有罪恶企图,都暗暗为百川先生担心。
果不出乡亲们所料,后来驻伊山的日酋多次到陈楼来“拜会”百川先生,要他念当年“在帝国留学之情”与他们“携手合作”“共建大东亚共荣圈”,而百川先生每次都以严词拒绝,有时敌酋被百川先生斥得恼羞成怒,也曾凶狠地对百川先生动武,但不管敌人软硬兼施,耍什么手段,百川先生始终没有给日军做事。他慷慨激昂地对乡亲们说:“我身为中国人,就应该坚决保持中国人民所特有的民族气节,忠于祖国,至死不渝。”直至病逝,他没有做一件有损民族尊严的事。时在大后方教学的一位大学教授,得悉百川先生“年逾古稀,犹作抗日游击之战”事迹后,在文稿上写下了“声震天地”四个大字。百川先生用他办学救亡、沥血抗战的言行,树立了一面自发抗战的光辉旗帜。
(作者单位:灌云县委党史办公室)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