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探索
——以铜仁学院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为例

2015-10-11 07:07吴兰艳姚元勇徐秋云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铜仁必修课师范

吴兰艳,姚元勇,徐秋云

(铜仁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探索
——以铜仁学院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为例

吴兰艳,姚元勇,徐秋云

(铜仁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铜仁学院化学(师范)专业坚持“三对接”等原则,调研了行业、企业需求状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优化,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1.引言

应用型本科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关于应用型本科,潘懋元先生[1]将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概括为:适应时代科技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趋势,与经济、生产第一线和地方大众生活紧密联系并为其直接服务,并侧重于科技应用方面的知识、技术和素质的培养、训练和科研,在内部设置及其结构上不同于传统大学的新兴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少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2-8]。

铜仁学院是铜仁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2006年升本后,经过八年的本科建设,学校坚定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潮流和趋势,学校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研究、优化并大修。化学(师范)本科专业是铜仁学院2006年升本后的第一批本科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经历了2007版、2010版、2012版,到目前最新2014版。

2.培养方案优化的几个基本原则

2.1.坚持“三对接”原则

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坚持“三对接”原则,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

2.2.坚持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与核心。设计课程体系时,要统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体优化知识结构,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要扎实、有效,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学科基础课程力求授课内容“精”和“实”,知识领域覆盖面宽;专业课程要把握主干,专业方向课要适应社会需求,凝练特色,以有限的课程来覆盖日益增长的知识面。

2.3.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培养原则

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开放式的专业建设路子,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地合作,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的联系,找准行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地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与行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制度。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各专业应聘请和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参与专业课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创造条件让行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人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与行业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

下面以铜仁学院 2007 版方案、2010版方案、2012 版和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为背景,介绍整个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过程。

3.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调查研究

在 2014版修订时,进行了如下大量调研工作。

3.1.行业需求分析调研

根据2012年铜仁市教育年鉴,统计数据见表1。由表1可见,小学师生比1:18.7,初中师生比1:18.1,高中师生比1:21.7,中职师生比1:27.3;平均师生比1:19.3。

表1 2012年铜仁市教育年鉴中部分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4年特岗教师需求量和2013年、2014年其他事业编招录人数信息,见图1所示。

图1 特岗教师需求量和其他事业编制招录情况统计

由图1可知,从2013年开始,铜仁市特岗教师需求量呈减少趋势;而其他事业招录等具有明显上升趋势。这就启发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除师范方向外)要多元化考虑。

3.2.产业结构需求分析

铜仁市处于武陵山脉西段,矿藏丰富,已发现与不同程度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9种,其中金属矿有汞、锰、金等23种;非金属矿产有石煤、磷、硫铁等32种;汞矿和锰矿储量极为丰富,是境内驰名中外、最具特色的优势矿产。结合贵州省“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规划(2014年修订版),调研了相关化学化工、金属冶炼等企业,和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分析质检等事业单位。就化学方面,企事业单位主要需要大量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的指导、分析检测、管理和控制等方面人才。

在上述各类深入调研基础上,邀请了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了 “专业建设委员会”,与校内全体专业教师,专门就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多次研讨。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和产业结构,分析了与化学相关的行业人才需求情况,最后确定了能力培养目标,把每一项能力转化成一个个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是围绕特定主题的教学单元,可能是一门课或一门实验,也可能是几门课或几门实验的整合。

4.新课程体系

2014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体系分为2大块: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课程和专业选修。

4.1.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变化情况

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从2007版到2014版,逐渐强调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2014版以前的版本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归属在公共课程体系里而非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师)、教师基本技能(三书一画)被列为隐性课程,没有学时分配;在新版2014版中,更加突出了师范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师)、普通话(师)、教师基本技能(三书一画)、中学化学实验,从而侧重了应用素质技能的培养、训练。

表2 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变化情况

4.2.专业选修课程变化情况

专业选修课程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从2007版到2014版,均做了较大修订。在2010版中,增加了“纳米科学、就业指导、实验室管理”等课程以期培养学生实践运用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到在2012版时,删掉了一些技术类课程,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普通话、教育职业道德”和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在新版2014版,将“数理统计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化工常用软件”合并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注重培养师范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增加了“班主任工作技能(师)”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行业企业的调查研究结论,新版2014版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方向不能仅限制于师范方向课程,还需增加企业方面的知识,以便既可满足特岗教师需求,又可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的指导、分析检测、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需求。

4.3.实践教学变化情况

2014版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化学(师范)专业实施“3.5+0.5”培养模式,教育实习放在第八学期,实习时间为4周。新版实施“3+1”培养模式,“3”为三年基础学习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1”为累计一年在外学习和各类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实习时间由4周增至12周,且化工见习不安排在上课期间,而是利用寒暑假进厂见习 1周。同时在大二学年完成后,暑假期间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原则,选拔部分学生进厂顶岗实习1个月。

4.4.优化课程学时

《化学教学论》理论学时由 68学时修订为 54学时,《无机化学》理论课由136学时修订为110学时,《大学物理》由108学时减为54学时,《分析化学》理论由72学时减为54学时,《有机化学》理论由126学时减为108学时,《物理化学》理论由126学时减为108学时,《结构化学》由72学时减为54学时,《教师基本技能(三书一画)》由隐性课程转变为显性课程、为 34学时,《中学化学实验》由理论课修订为实践课程、为 34学时,《数理统计在化学中的应用》和《化学化工常用软件》总学时68学时,经合并为《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34学时;《仪器分析》和《波谱解析》总学时88学时,经合并为《仪器分析及波谱解析》54学时;《专业英语》由34学时减为18学时。

通过上述课程体系优化,体现出如下特点:(1)继续“厚基础”,如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2)重技能,如中学化学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师)、班主任工作技能(师)、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实验室管理等课程变化;(3)强实践,实践教学周数由4周增加12周,特别明显。

5.2014版新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分析

(1)必修课选修课比例:课程总学时为 2283学时,必修课共1633学时,占71.5%;选修课总650学时,公共选修136学时,占20.9%;专业选修课共514学时,占 79.1%。课堂实验(实践)学时:441学时,占总学时的19.3%。

(2)必修课中各课程比例:公共必修课共 621学时,占38%;专业必修课共1012学时,占62%;

(3)总学分比例,如表4所示。由表4可见,专业必修课的学分>集中性实践>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通过学时比例的详细分析不难发现,新培养方案中各个课程所占比例均趋于合理分布,且实践环节比例达到 26.2%,高于公共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突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

表3 专业选修课程变化情况

表4 学分分布结构表

6.结语

在当前的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中,尽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已有较大提高,但实际可用于学生实践、或动手的学时仍显不足;大量的公共课、理论课仍占居了较大的学时比重;因此化学师范方向的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2]赵永平,武鹤,曹晓岩.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4,(5):60-61.

[3]鲍洁.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5):47-50.

[4]光辉,侯坤.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性研究[J].湘潮,2009,(7):18-22.

[5]王荣德.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02-106.

[6]陈文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6-139.

[7]王晓云,阮云龙.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2012 培养方案修订的探讨[J].体育教育,2014,(85):56-57.

[8]张晓宇.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以华北科技学院为例[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3):105-109.

Study on Optimizing Training Schem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aking the Major of Chemistry (Pedagogical Education) in Tongr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U Lan-yan,YAO Yuan-yong,XU Qiu-yun
(School of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Guizhou 554300,China )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hree joints"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the chemistry (Pedagogical Education) in Tongren University,the requirements of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were surveyed.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the chemistry (Pedagogical Education) was studied and optimiz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talent training scheme,optimization

G642.0

A

1673-9639 (2015) 04-0074-04

(责任编辑 徐松金)(责任校对 毛志)(英文编辑 田兴斌)

2014-12-07

本文系贵州省铜仁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3年]研究成果。

吴兰艳(1980-),女,湖南邵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化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和污染土壤环境修复。

猜你喜欢
铜仁必修课师范
鲸宝宝的必修课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驯龙高手 成为自己的路上,分离是必修课!”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看雪——铜仁梵净山
凉山羊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