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5-10-09 22:03李鹏许伟强王永春
科技资讯 2015年17期
关键词:机电设备高速公路现状

李鹏++许伟强++王永春

摘 要:随着高速公路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所包含的设备数量越来越巨大、种类越来越繁多,这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系统研究了国内外设备管理发展的研究概况,并基于此,探讨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通过问题的挖掘,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速公路 机电设备 管理 现状 问题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230-02

1 国外设备管理发展及研究概况

自人类使用机械以来,就伴随有设备的管理工作,由于当时的设备简单,设备的管理工作仅凭操作者个人的经验行事。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设备管理学科。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1 事后维修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刚刚开始时,由于设备的简陋,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并且由有经验的操作工人自行修复,这就是事后维修制度。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的数量和复杂度增加,操作工人兼做修理工人的工作状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逐渐从操作人员中分离出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设备维修工作,随之也产生了简单的设备管理。

1.2 预防维修阶段

1925年前后,美国首先提出了预防维修的概念,设备管理开始进入防止故障、减少损失的预防维修阶段。美国提出的预防维修,其基本含义是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故障采取“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即在设备使用中加强维护保养,预防发生故障,尽可能在设备发生故障前作预防维修,以降低停工损失费用和维修费用。在美国提出预防维修的概念后,在30年代和40年代,前苏联开始推行设备预防维修制度,称为“计划预修制”。这是一种以修理复杂系数和修理周期为基础的一种维修制度,按待修设备的复杂程度制定出各种修理定额作为制定预防性检修计划的依据,除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计划修理外还强调设备的日常维护。

1.3 设备系统管理阶段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生产维修”的概念,强调要系统地管理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重点维护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企业界又提出了设备管理“后勤学”的观点。它是从“后勤支援”的要求出发,强调对设备的系统管理,设备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其可靠性、维修性及其必要的后勤支援方案。设备出厂后,要在图纸资料、技术参数和检测手段、备件供应以及人员培训方面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周到的服务,以使用户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目标。

1.4 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上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在设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重大突破。设备管理从局限于维修管理的狭义概念中发展成为管理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广义概念,形成了一整套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系统的科学方法,设备管理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的两个典型代表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制。1970年英国提出设备综合工程学,并在英国工商部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门设备管理新学科,它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是管理、财务、工程技术和其他应用与有形资产的实际活动的综合,其目标为追求最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综合技术、经济和管理因素对设备实行全方位管理、重视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强调发挥设备一生各个阶段的效能和重视设计、使用和费用信息的反馈五个方面。全员生产维修制是日本在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基础上,结合其国情,提出的一套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方法。全员生产维修制把设备的综合效率作为最高目标,建立起了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全系统管理体制,包括设备计划、使用、维修、财务等所有部门,强调全体成员参与,加强设备保养的思想教育工作,广泛进行技术培训,开展多面手活动。

2 国内设备管理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的设备管理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引进阶段(1949年到 1958年)

我国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和大型现代企业相继建立,与之相应的企业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1956年在引入了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以后,设备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第二阶段:提高发展阶段(1958年到 1965年)

在这期间,在实行前苏联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创造出了“专群结合、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三级保养”、“四项纪律”、“五项要求”、“包机制”等许多好方法、好制度。严重失修和损坏的设备很快得到了整顿和修复,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第三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87 年到 90 年代末)

设备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在十年内乱中遭受巨创,管理工作几近瘫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企业整顿,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又得到了整顿、恢复和发展。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科学方法,创造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新方法。198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设备管理工作的新起点。90年代以后,设备管理沿着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重点突出“五全管理”,将设备管理推向了一个高潮。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在设备管理上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设备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仍然与国外存在着差距。设备综合管理强调转换管理思路,从单纯的维修管理向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管理转变,整合企业资源、调动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在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中强调对设备进行分类编码的重要性,指出分类编码是建立设备档案、跟踪设备物质运动形态的前提,也是发掘设备构成和分析管理规律的基础。对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由于其设备大都分散在外场增大了管理难度,设备的分类与编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机电设备高速公路现状
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接地的重要性
土木建筑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高速公路与PPP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完好率统计应用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