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作用①

2015-10-09 21:43吴健
科技资讯 2015年17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

吴健

摘 要:高校逐年扩展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后,如何在社会上生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创业是民生之本,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参与就业创业的基本前提。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仅要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要致力于高校专业特色建设,提高专业竞争力,以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才市场竞争力创造良好的环境。该论文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大学生就业 创业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181-0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极为重视,将“素质教育”纳入到本土化概念,并给予明确定位,“素质教育”就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潜在能力与后天培养相结合,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大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可以寻找到自我生存空间。大学阶段,是为走上社会就业创业的准备阶段,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健康的身体素质,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可以散发出人格魅力,创新精神更是大学生在社会上自我定位的资本,因此,高等教育不仅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活动,还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过程。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对于促进就业市场的繁荣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深化改革是开辟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促进中国市场繁荣,而且还推动就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1 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1.1 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的就业创业教育是伴随着高校扩招而发起的,针对就业创业的课题研究已经延续了十年多,并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早在1998年,清华大学就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并逐渐诉诸于实践。二十一世纪,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积极探索又有了新的发展。自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来,中共有关部门相继举办了就业创业教育竞赛。这些竞赛对于中国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视程度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随之,中国各个高校陆续开展了就业创业教育,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相关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前瞻性进展[1]。2005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Know About Business”(简称“KAB”)启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发展,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尚欠缺社会实践性,难以真正意义地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1.2 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内在涵义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东京会议上对就业创业教育的界定,关于就业创业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2.1 狭义的就业创业教育

狭义的就业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树立就业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素质和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其目的就是要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并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提高社会人才竞争力。

1.2.2 广义的就业创业教育

广义的就业创业教育中,狭义的就业创业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并不拘泥于在社会上立足,开创自己的事业,还将就业创业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层次,以培养大学生终身就业创业能力。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要主要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并注重大学生的开创性个性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独立承担工作。按照社会人才市场需要,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质,不仅要求引进的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要具有社交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具有职业冒险精神,这些人才要求都需要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中,更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要注重专业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基础,也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高等教育中,专业素质以课堂教育的形式展开,主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要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强化其应用能力,使大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提升专业领域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人才竞争,大学生要具有竞争实力,就要在具备专业知识,并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以争取在就业中发挥个人竞争实力,占据主动性。

2.1 高校大学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大学生毕业离校后,要能够立足于社会,就要具有专业知识和运用能力,这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第一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为适应目前的社会形势,国家倡导创建学习型社会,那么,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更要注重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对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识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更新,这是大学生将来在职业岗位上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人才市场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懂得运用全新的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将自身的知识素质持续地完善,不断地追求卓越,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职业生涯相对接,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

2.2 高校大学生要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就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比例,相互之间的联系和配置情况。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果,就意味着其所具备的知识素质符合先进的社会人才需求。大学生毕业离校后,能够顺利就业,就要符合现代的职业结构,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促进知识横向延伸,并能够注重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性,由此而使知识面有所扩宽,能够在适应职业变化时对于自身的知识有所调整,对于工作能够轻松应对,使得职业能力有所提高[3]。

3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要注重身心素质教育

目前社会各个领域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同时对于大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会要求更高,即大学生不仅要具备高学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以能够在职业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还要身心健康,才能够稳定地工作,妥善地处理多方事务。高校对大学生开展身心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职业敏感性,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4]。所谓的心理素质,就要职业岗位上要具有忍耐力,以其坚强的性格、稳定地情绪塑造良好的工作心境。身体和心理相互影响,高校完善身心素质教育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根本。

3.1 良好的身体素质磨练坚强的意志

身体素质并不局限于身体本身,还包括身体适应能力。大学生在职业岗位上要具备岗位活动生理素质,让大脑生理机能正常工作,以能够顺利地展开工作。大学生的身体适应能力主要是指抗病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耐受力,以使大学生并成功就业,并度过创业难关。从目前的大学生身体状况来看,生活优越环境中的大学生不再具有吃苦精神,更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加之一些高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使得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5]。高校重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积极地开展体育锻炼,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塑造环境让大学生经历挫折、失败和各种困难,以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为毕业离校后的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大学生端正态度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必要条件。正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所了解,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对于自身的缺点加以约束,带着自信心选择职业。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时期,大学生要能够顺利就业,就要对自己正确定位,一方面要懂得知识改变命运,另一方面还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创造社会价值[6]。大学生在社会上立足,所实现的价值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的运用。因此,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学历,避免对自己的未来期望过高。良好的心理是端正态度的根本所在,大学生要放弃学历观念,善于积累专业知识,注重自我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开拓的精神面貌,并勇于创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途径。以良好的心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赢得社会的信任,才能够让自己赢得新的发展空间[7]。

4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毕业离校之后,想要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就要具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从目前的大学生状况来看,毕业离校后由于好高骛远而失去就业机会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超过20%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啃老族”,依赖于父母供养。按照心理学分析,大学生在高校由于没有接受符合时代需求的职业教育,使其毕业后,心理状态不适应社会规律,面对社会上的诸多事务感觉心理压力大,由于自卑感的产生而使得心理空虚。这些大学生自认为大学毕业后,就可以寻求更好的职业,但其自身的素质与社会人才需求大相径庭,导致“眼高手低”,难以就业[8]。

4.1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才竞争力

马克思认为,人要首先解决吃、喝、穿、住、行的问题。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针对责任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树立自立为荣的观念,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锻炼自己,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心理学家对社会杰出人士展开调查,发现他们并不对自己的职业满意,即便如此,他们能够认真对待、勤奋努力而获得成功,所依赖的就是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尽心尽力,让自己的工作持续稳定下去。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成功者的责任所在[9]。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从就业创业的角度出发,培养他们建立起责任的观念,以避免在人才竞争中被淘汰。

4.2 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观念以提升职业能力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就业压力、家庭压力、情感压力等等。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与好高骛远的大学生有所不同,持有悲观心理的大学生,普遍产生思维定势就是毕业离校就要成为失业者。这种消极情绪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10]。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除了职业高校和专业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培养之外,都更为注重大学生的知识素养,而没有将专业与实践建立起联系,使得大学生群体中,只有近30%的学生对就业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其中多数为临时准备。超过50%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未来的职业生涯,更不可能考虑就业时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就说明,多数高校在对大学生展开教育中,并没有针对性地培适应时代的人才需要具有。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就必然会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定位[11]。当然,也有超过10%的大学生自步入大学校门起,就已经考虑就业问题了,并做好的未来的职业规划。这部分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能够从职业角度出发扩展知识面,而且更为注重职业修养的提升,在人才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有利于就业创业中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焦点问题。大学生的专业问题时候解决,直接关乎到民生和社会秩序的是否。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注重大学生素质教育,除了大学阶段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针对于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具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切合实际地规划未来职业,获得一份适合于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胜,黄新敏,施棋方.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消费导刊,2010(5):174.

[2] 袁程炜,龙夕左.转型期中国就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外商直接投资视角[J].现代商业,2013(4):133.

[3] 程昆.大学生素质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作用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6(5):111-113.

[4] 张彦.转型期中国就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社会保障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2011(1):203-204.

[5] 王建东,杨文军.强化素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作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70.

[6] 贺建民,郭永强.构建地方院校创业教育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Z1):62-63.

[7] 张桂叶.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就业的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09(5):49-50.

[8] 王芳,孙作明.关于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29-230.

[9] 孙雨含,楚梦华.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基本解决思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5):15-16.

[10] 易传英.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3):97-99.

[11] 尹文耀,叶宁.中国灵活就业人口发展及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63-71.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