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成志++赵丹++邓祖禄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开展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还存在研究少、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该文力求通过详细分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际,理清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实践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教学改革和创新进行研究探讨,以期通过突出“为人民服务”思想意识,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建立高效的“生本课堂”,培养学生成为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 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与创新 高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173-03
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有些问题不容忽视。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法、效果明显、学生兴趣浓厚,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更是思政课教师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大胆实践的重要课题。关键问题所在是教师缺少“为人民服务”意识的根本概念。
1.1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枯燥、乏味”的,更多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概念、理论让同学们“头脑发胀”。初中、高中的学习重政治思想性,轻素质提升教育模式,让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而对于我校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本身高考分数较低,选择高职的主要目的是想学到“一技之长”,工作后能掌握吃饭的本领,学好专业课更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加之当代新媒体的大量涌现,如基于网络衍生出的诸如网络新闻、微博、微信一股脑的涌进学生视野,教材里体现的内容就更显得空洞无物,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所以,对学生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只是被动修完规定学分即可。
1.2 思政课教师责任感、成就感缺失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多数教师是科班出身,本身接受的更多是传统教育。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从事教学的老师缺乏胆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更显陈旧。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在自我认知上,感觉“没有地位”,进而造成主人翁的责任感缺失。教师教无激情,学生学无兴趣,思政课教师的成就感就更无从谈起。而我校开启“主题+活动”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才刚刚起步,思政课教师的认识还有待提升,系统研究和实践还要接受时间的考验。因此,不断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激发教师的责任感、成就感,持续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1.3 教材的使用和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于2006年出版后,为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体现上次修订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进展,分别于2007年—2013年进行了5次修订,现在使用的是2013版。其优点是理论阐述透彻,逻辑结构严谨,但是课程体系和内容比较传统,课程体系设置仍然延续的是传统思路。教材内容还是以空洞理论说教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案例少,当今热点问题、焦点人物很少涉及。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1.4 教学设计针对性、实效性差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当中,教学设计更多地按照章节进行课程安排和重构。思政课教师总是想把教材的内容都讲到,又想把每个问题讲清、讲透,结果是,学生懂的内容,一讲再讲重复讲;学生不知道的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深入细讲。比如“为人民服务”专题,只是讲了为人民服务的提出和缘起,涉及学生如何在学校做到为人民服务缺乏有效引导;再如典型事迹和人物的选择,更多的是“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学生耳熟能详的,学生很难得听得进去。而学生们关心的如婚恋、心理问题、就业规划问题、时事热点问题,思政课教师大多选择回避。所以,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引起学生共鸣,更谈不上取得实际效果。
1.5 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和改进
当前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说教、轻启发,重灌输、轻交流,还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缺乏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老师上课时都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能做到图文并茂,但更多的是满足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很少考虑学生感受。虽然有的部分教师引入了课堂提问、情境案例分析,但也只是浅尝辄止。在课堂的90分钟,安排上过分强调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气氛的把握、学生思维的有效引导等问题考虑不到位。
1.6 实践教学薄弱
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实践达到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体验中得到成长。思想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会安排了6—8个学时的实践环节,但思政课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对学生在社会实践环节上缺乏有效的指导、过程的监督、结果的评价,所以思政课的实践环节更多的是走过场,学生往往感兴趣的东西,却被忽视。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志愿服务进社区、保护母亲河、文明出行等等,但作为思政课教师对活动的跟踪和对学生社会活动的辅导还很薄弱。
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2.1 高职教育现实需要思政课改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高职新生高考分数多数在200分以上,这部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兴趣不大,也缺乏探究的能力,他们更关注与个人职业发展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更关注具有实用性的问题。传统思政课学生主体地位没有显现,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与专业方向,企业需求脱节。因而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政课都统一使用为一本教材的情况下,高职思政课应该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
2.2 高职教育思政理论课程需要课改,以此打造大思政、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是科班出身,直接从学生身份毕业,从学校到学校直接从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种情况必然导致更多的照本宣科,缺乏社会经验。对将来以在企业就业为主的高职大学生来说,在职业定位、职业素质、岗位需求和相适应的心理诉求方面很难给以有效的指导。这些需要高校要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如到毕业生就业企业进行锻炼,熟悉和掌握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思政课教师主动与学生管理部门、党群相关部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找到高职学生的兴趣点去激发学习兴趣。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中,同大学生交朋友。从事学生管理的行政人员、学生辅导员、党群部门教师也有义务在学生学习、生活、就业上给以贴心指导和帮助,以此形成大思政、专兼结合的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
2.3 高职教育思政理论课程需要课改,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和学生实际,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甚至有的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快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成才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养成、诚信、礼仪等方面内容,应该更加注重企业的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有效性。
3 突出“为人民服务”思想,强化以学生为本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路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专兼职教师首先要具备“为人民服务”意识,通过高效生本课堂的积极打造,进而造就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意识的当代大学生。
3.1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突出学生全程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思政课模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显现出来。如在课前,为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点,上好90分钟的课程,可以采取邀请学生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问卷等形式,让学生提出喜欢的上课方式、喜爱的典型事例和人物、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定后,请同学们进行课前准备。在课上,针对大家的准备围绕专题来展开讨论、进行分享。采取问题为导向,在讨论和课堂实践中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准确的认识自我,大胆的剖析自我,更加勇于超越自我。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多处提到大学生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课前,同学就提出“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提出的,这个之前就学习过。而对于追悼会本身大家还不是很熟悉,希望在课堂上,对追悼会的特点,包含气氛如何、着装有什么特征、会场布置特点、悼词应该怎么书写等问题展开讨论,“以后参加追悼会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同学们如是说。那么这个专题就此展开,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3.2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突出教师点拨指导,师生无明界老师即学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传统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践行者,教师是指导解惑者。而网络极其发达的当今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单单是课堂上、书本中有限的知识。而教师也只不过是在某个领域或者方面有所建树,所以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量不一定弱于老师。作为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教师有所教,教师在学生身上更有所学。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没有必要过于区分。如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要重新审视自己,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快节奏。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是否正确,专业知识难易程度如何,毕业后的就业形势如何,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所关注的切身问题。这时,不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思政课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相关问题。而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社团活动应接不暇,到底什么样的社团适合自己,自己在社团中充当什么角色,为什么要加入学生社团,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的是想在社团中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此类学生更加愿意竞选学生干部;有的是想和自己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同学共同交流,此类学生更加注重参与。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思政课教师此时作为一个旁听者、旁观者也无可厚非。
3.3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突出课程近身示范,身边人、身边事、学在身边
高、大、上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说是效果明显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从古至今,国内国外,近当代不乏很多典型人物和事迹。距离遥远就会使人产生怀疑和迷茫。把握高职学生需要实用的特点,如果在具体教学中,能够更多的把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学生必然会产生亲近感。如在解读我校校训“严谨、创新、感恩、自强”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工作部门所开展的“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孝道文化”主题班会活动,杰出校友湘电集团职工董日中、牟密、王增木等,挖掘同学们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让同学们自然而然产生趋同感,“我要成为董日中式的企业高级技师,我要成为王增木式的技能尖兵,我要学习某某同学身残志坚的优秀品格”。等等这些,让学生们感受到浑身充满正能量。
3.4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突出职业素养培育,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高职大学生学习和实践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思政课的学习、专业知识学习、顶岗实习实训等环节,最终打造的“合格产品”是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特点,作为就业主要面向企业员工的高职大学生来讲,他们身上更应该具备企业一线员工职业特性。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问题突出。从表面上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就业人数多、市场需求少、眼高手低、缺乏实践经验等;从深层次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今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脱节造成了双向选择的障碍。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重视诚信礼仪教育、团队合作意识教育、良好人际关系维护教育等。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尝试引入当下较为流行的素质拓展项目。如我校在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时,引入素质拓展项目“八仙过海”,让大家感知个人完成任务不代表集体完成任务;引入“高空走绳”项目,让大家体会分工协作的重要性等等,从而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3.5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突出方法能力本位,内在潜能得以无限激发
课程内容和知识本身,是学生学、老师教的有效载体,并不代表全部。我们让学生得到的不只是有限的知识,而是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兴趣来源于不是你教了他什么,而是他想学并学到了什么,或者说是立足社会生存的本领。如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身学习,注重道德和法律两个基点,能不能找到一个有效的结合方式,让学生们体会到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专业学生开展的模拟法庭方式是否可以借鉴?如果借鉴,设置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就在身边”为原则设计题目:“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言行举止中存在哪些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小组成员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对抗方式作为原告与被告;邀请思政课、学工管理、学院督导作为法官和陪审团;班长、副班长作为书记员;确定合适场地,布置模拟法庭为“道德法庭”。形成《道德仲裁通知书》,做好书面记录,每位作为被告的同学在有力的证据和激烈的当庭辩论后,最终在“庄严承诺栏”中签字。同学们做到不因被揭短而记仇,更学会感激;善意提醒他人而非人身攻击;言必行、行必果,较真之前讲证据;诚信做人、认真做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认识到了自身修养的重要、法律的威严。
3.6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突出全员、全过程评价,摒弃一张试卷定终身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取期末开卷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主客观题目的科学性、实用性有待考证。分数高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素质高,已经普遍得到认同。所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急需改变。在这方面,我校思政课理论教学采取了学生自评、组内他评、组间互评作为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百分之三十的方式做了积极尝试。在“专题+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基础上,我们把学生进行分组并竞聘组长实施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负责本组成员组内分工、考勤、组织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服务等工作。小组成员课上完成组内任务情况、交流讨论情况、出勤情况都一一进行记录留痕。以此作为依据,在期中、期末进行小组评分,按照权重得出学生平时成绩。采取此种方式,我们发现,学生非常“吝啬”每一分,公正、公开、公平、绝不徇私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显著,大家在全过程评价中成就感强烈。
总之,立德树人是当前和今后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打造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一直在路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贯穿于高职学生、生活、就业、社会实践的的全过程,帮助高职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从而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登科.以学生为本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33-234.
[2] 乔树森,朴素艳.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79-81.
[3] 李建效.试析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J]职教论坛,2011(20):42-43,45.
[4] 何景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探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5):40-44.
[5] 黄焕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界定[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