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平:公私合营共造碧水蓝天

2015-10-09 16:13明星
中关村 2015年9期
关键词:膜技术水务处理厂

明星

“哪里有水问题需要解决,哪里就有碧水源。”

文剑平是中关村知名环保企业——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源”)董事长。在他创办公司之初,就将碧水源定位成以膜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为主要方向的水处理企业。

文剑平说,碧水源是一家有灵魂的企业,他的使命就是依靠先进的膜技术,将污水转变成水资源。

自2001年成立至今,碧水源已具有15年的发展历程。现在的碧水源是上市公司、创业板之星,拥有自主研发的膜材料及技术专利近300项,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膜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全产业链膜产品生产制造商。

我们面临的水环境

“中国水污染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

对此,文剑平曾一针见血地说,“我国水环境存在几个问题: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污水治理久治不愈。”

“按照中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把水分为五类,水质按一至五类逐步下降。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时,水就不能作为饮用水源。而标准在五类以下就不能被称之为水了,而是一种有毒的液体。”

可怕的是,“在北京所有水体中,有50%以上都是劣五类水,其他城市劣五类水的比例更大。虽然国家发布的环境公报里,五类水比重并没有那么大,也有一类水到三类水,但这些水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例如三江源头属于二类水,但这个水不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之内。而在城市25公里范围内,所有水体几乎都是劣五类水。这类水是中国人癌症高发的元凶之一。”

2014 年,有媒体从各省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监测结果中得知,国内各省均有大量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现象。大量长期的超标排放,使得污水处理厂已成为新的污染源。

由此可见,水污染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和损害人们的健康。有人提出,“治水的紧迫性不亚于治霾。”

2015年,国家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明确指出,到2020年,长江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大部地区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都需提升至一级A,敏感区域更需达到地表IV类水的标准。

文剑平对当前形势看得很透彻,“‘水十条是水环境和水资源的安全形势所要求的,它的出台提高了污水治理的技术门槛,将一些技术不合格的企业拒之门外。这也意味着,未来我国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将普遍面临提标和升级改造。”

可以说,“水十条”的发布,让以膜技术著称的碧水源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将污水变成水资源的方法

“我国污水治理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为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出的水质仍然是污水,并没有变成水资源。而新排出的污水经过扩散,又变成了新的污染源。”

文剑平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传统工艺,即沙粒渗透法,经由此法排出的水,虽然污染程度减轻,但污水的本质没有改变,不能作为水资源使用。

“如果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可以提高到地表水IV类甚至是III类以上。III类水意味着,其出水可以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文剑平所提的先进工艺就是碧水源自主研发的膜技术及膜法水处理工艺。

“膜技术可以将污水一次性变成三类或四类地表水,真正地将污水转变成水资源。它已成为解决我国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关键方法,它将带动城市水务进入污水资源化的时代。”正是这一方法,使得碧水源成长为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的龙头企业。

在碧水源成立之初,文剑平从国外引进了膜材料制造技术,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引进技术的同时,文剑平开始广招人才,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致力于研发膜材料及其应用技术。迄今为止,碧水源已经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也是中国惟一一家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的企业。

“就膜技术的先进性而言,国内无人能及,国外可以与之匹敌的只有GE(通用电气公司)。”有人对此做出过评价。

2015年初,文剑平则对外宣称,碧水源解决“水脏、水少和饮水不安全”三个问题的技术方案已基本成熟。通过 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技术解决“水脏”的问题,把污水变成好过地表水Ⅳ类标准的水资源。通过UF(超滤膜)解决“饮水不安全”的问题;通过超低压选择性纳滤(DF)膜解决“水少”的问题,把污水变成II类水,有效去除水中所有的污染物,同时保留有益的矿物质,从而制备更多新水源。

2014年5月20日,碧水源与北航合作研发的膜生物反应器和净水技术在国家航天计划“月宫一号”中全面应用,实现了模拟太空水循环的成功。

“月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密闭实验系统。人类生活所需的水等资源可以在该系统内循环再生,以实现宇航员在太空长期生活的目标。

此次,碧水源为“月宫一号”提供了太空水处理设备系统包括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实验设备。系统内,植物吸收CO2产生氧气,通过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制备获得冷凝水。冷凝水经过净水机处理供人饮用和洗漱,产生的卫生废水经过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再回灌植物。

在水循环系统中,碧水源通过膜生物反应器持续处理卫生废水达到灌溉用水标准,通过水处理设备净化冷凝水达到安全饮用水卫生标准。

更加令人称道的是,历经多年研发,碧水源于2014年推出超低压选择性纳滤(DF)膜(以下简称为“DF膜”),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变污水为新水源,从而增加了水资源。这一技术产品属于世界首创。

同年,应用双膜法(MBR+DF)的新水工艺正式在北京翠湖新水源厂成功应用。水厂将污水变成地表水II 类标准的新水源。

北京市海淀区翠湖湿地的补给水源来自这座污水处理厂,通过采用双膜技术,翠湖污水处理厂摇身一变,成为翠湖新水源厂,处理后的出水首先补充到翠湖湿地公园中。

文剑平曾说过一句话,“我对待核心技术,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可以把所有的爱都给他。”碧水源每年将营业收入的近6%投入到技术研发上面。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才成就了今天的碧水源。

环保治理呼唤PPP模式

近年来在环保领域,有一个名词非常火,即PPP模式。

专家解释道,PPP 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所建立的一种“全过程”合作关系。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PPP 模式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换得公共设施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管网的一部分股权,并利用特许经营权实现收益。

PPP模式的好处在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合力解决国家污染治理问题。

2015年对于环保企业来说,有太多的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从而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士气。其中,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向水污染宣战”。国家将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

其中,提到了“环境污染推行第三方治理”。这意味着以往政府“单打独斗”的主要局面将“翻篇儿”,越来越多的民营环保企业将在环境治理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至于民营企业如何发挥作用,除了自身承接各种环保治理项目外,PPP模式成为民营企业备受推崇的拓展区域市场的手段。以碧水源PPP项目为例,它采用的是一种与当地国有水务企业合作建立公司的形式来运作这一区域的水治理项目。

“对方提供市场,我们提供技术和资金。对方派人做董事长,我们派人当总经理。对方不够市场化,而我们正好有成熟的市场化机制。”文剑平对记者谈到,通过这种模式,碧水源成功在当地“开疆扩土”,承接了当地一揽子水治理项目。

在文剑平看来,PPP模式在水处理领域势在必行。

对于政府而言,它不能够独立完成污水治理投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招标,企业投标,双方股权合作。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政府一方运营模式,效率低,浪费严重,容易滋生腐败。

文剑平又强调,“在政府一方运营模式下,污水处理的运行工作成了肥差,由于账务不透明,项目经费往往不通过招标渠道获得,政府要多少钱,国家就要给多少。而实际问题是,污水处理厂收取了污水处理费,出来的水却还是臭的,已经成了水治理行业的弊病。要想切除这个恶瘤,就要实施PPP模式,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来治理水污染,通过引入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从而提升政府的公共事务治理效率。”

对于企业而言,PPP模式的推动既拉深了区域市场,又降低了合作风险。

“要知道政府给企业的风险可不是小风险,如果出了问题,政府与企业打官司几乎是零成本,但企业可耗不起。鉴于此,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也提出有关企业资本的保护条例,意在强调政府信誉,这些条例成为双方合作的法律基础。”

当然,民营企业要想采用PPP模式,前提是要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因为这一模式以用来解决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融资负担为主要目的。

还是以碧水源为例。自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以来,碧水源市值已突破400亿元,企业原本就“不差钱儿”。2015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巨资入股碧水源后,公司资金实力得到明显增强,这使得碧水源在水治理项目投资上如虎添翼,成为PPP项目中的大赢家。

PPP模式的“排头兵”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文剑平多次强调碧水源就是白富美:“白得透明,做事守规矩;富是有钱,有项目竞争力;美在技术,是成功的保障。”

“是高大上就一定要找白富美。”因为PPP模式对运营企业有着严格的要求。

“如果是一个常规运营项目,政府招标,我去投标,只要治理好标区内的水环境就可以了。而PPP则上升到一个地区的综合事务,涉及法律、金融等多个方面。例如承包某个区域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这是由一系列兼具综合性和长期性的项目组成的,每个项目不仅要从头跟到底,还要制定系统的管理条例等,同时还考验企业是否具备施工、采购和商务合作等完整的工作能力。”

而碧水源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足够胜任PPP模式政府公共事务的合作方,因为它拥有核心膜技术及产品,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制定,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加上上市公司背景,使其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和灵活的商业模式。

早在八年以前,碧水源就开始了水处理领域PPP模式的探索。不得不承认,碧水源是环保业内最早做 PPP 项目的企业之一,而且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合作机制,即采用以控股、参股、联合等方式与各地区城建投资或水务公司合作。

文剑平团队发明了“碧水源”混合所有制模式,运用这一模式,推动公司膜技术进入北京、云南、江苏、内蒙古、湖南、新疆、山东、湖北、上海等众多区域的水务市场。

迄今为止,碧水源在全国以PPP模式组建了30多家合资公司,成立子公司超过50家。经由合资公司建设的污水资源化工程规模已累计超过1000万m3/d,推动了当地水务市场的转型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 2015年5月27日,云南水务在港交所挂牌,成为云南省22年来第一家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的国有控股企业,中国第一个以PPP模式运营的上市水务公司。

这家公司正是碧水源与当地国有企业——云南水务产业投资公司结合的产物。自2011年至今,仅成立四年有余,就让一家区域内水务公司的利润以年均50%的比例增长,最终跨入上市公司的行列。它成功的关键在于,引入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绩效管理,大幅度降低了经营成本,提升了综合竞争力。目前,云南水务已成为云南省内水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

文剑平的“担忧”

有了碧水源的身先士卒,也让国家看到了在环保领域实施PPP模式的可行性。随着PPP项目的陆续公布,一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立项的订单潮在全国范围内就这样刮起来了。截至2015年8月,国家已经披露的PPP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突破 1.6 万亿元,其中环保项目超过1270 亿元。

这让文剑平有些担忧。“国家利用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水治理是好事,但一个核心问题亟待解决:政府如何设计出既不损害公共利益,又对社会资本有着足够吸引力的特许经营盈利模式出来?就目前的PPP模式构想来看,有些内容不够明确、不够规范。”

“在这场民企与国企的联姻中,必须有三个小问题要解决,分别是明确谁跟谁混合,明确各自持股比例,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混合所有制,而不仅仅是鼓励。”文剑平特意强调道。

未来,相信有碧水源做榜样,PPP模式将在股份比例、价格机制等透明化的过程中,带领环保企业逐步走上专业化合作的轨道。

在这里必须要提一点,“碧水源”混合所有制模式之所以成功,不仅取决于这家民营企业“强硬”的实力,还取决于其“谦卑”的合作姿态。

文剑平曾经在多个场合表明自己的态度:“碧水源不与当地水务公司抢业务,而是采取技术和资金合作形式实现双赢。而且,让对方多赢一些,我才能过得舒服,碧水源才能走得更长远。”

“我成立碧水源,不只是想做企业,更想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我把解决国家面临的水脏、水少、水不安全等问题当成了我这一辈子的归宿。”这是文剑平发自内心的宏愿。

猜你喜欢
膜技术水务处理厂
人体的“废料处理厂”
赢创全新膜技术有望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
天津市华宇膜技术有限公司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水务智慧巡检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建设探讨
水务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探讨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