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秀章
【摘要】教学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进行彻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出路在于创新。
【关键词】教学方法 创造性 创新
教学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那种“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彻底地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出路在于创新。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知识活起来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对教材进行科学、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过程,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归纳了几点方法:
1.创设情境法。
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内心共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3B Wheres the bird第二课时Fun time和sound time教学时,我根据教材需要,创设了一只迷路的小鸟求助于男孩的情境,学生激情高涨进入到sound time的学习中。我再利用GIF动画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毅然决定闯关来help the sad bird find her mother。很自然地對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部分进行了学习,小鸟为感谢男孩送给他一首歌“Wheres the bird”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达到了妙不可言的课堂教学效果。
2.歌曲教学法。
教学数词时,比较单调枯燥。教学中我补充了“Ten Little Indians”这首歌,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外词汇,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让学生从紧张,机械,单调,呆板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的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不仅能用于单词教学,也可运用于课文教学,3B Wheres the bird第三课时Cartoon time 教学时,我首先和学生玩"hide and seek"的游戏,游戏中把本课要学的重点句型呈现出来,学生对句型的感知就上升到一个台阶,再学习课文就如鱼得水了。
二、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使思维活起来
1.词汇教学。
单词教学本来就是枯燥的。但是词汇是构成语言体系的要素。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第一次感知 ,第一次感知的效果好,就会产生深刻地印象,不容易忘记。因此一个好的词汇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比较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成为方法的指导者,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善于寻找单词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如元音发音相同的词bike,kite,like,mine,knife 等,一起去记忆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实现快速记忆的效果。
3.联想归纳法。
a.单词想单词。由单词animal,就能联想到bird、chicken、duck、cow、pig、cat、monkey、dog、tiger等词汇,通过词汇之间的联想,学生不仅能较为完整地学到一类词汇,而且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b.单词想句子。在进行单词教学时,任何一个单词都要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去学习,才能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可以用以旧带新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rainbow 这个单词时,我先复习了red、orange、yellow、green、blue、indigo、purple,继而问学生What object has these colors?从而引出rainbow进行教学。还可以将单词放在故事中去教学,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单词去编造小故事,可以描述身边的人或事,也可以用绘画等形式来表达。
4.语篇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篇教学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语篇词汇、句型较多,许多教师易注重于知识教授,而忽视英语教学的实际目的。
5.对话法。
语篇教学中,比较贴近生活的语篇可以改编成对话。使得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下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6.图文法。
对于情节或故事性较强的语篇,可以采用图文配对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语篇大意。可以把语篇的中心句与图文顺序打乱,让学生进行配对。再根据图文按正确的顺序把故事串起来去复述。
总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万能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造适合学生的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世贵.怎样听课评课[M].辽宁民族出版.2000.
[3]宿春礼.决定人一生的八种能力[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