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斑竹,千古情缘——漫谈紫砂“斑竹壶”的人文情感

2015-10-09 12:03张爱华
江苏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斑竹工整竹节

张爱华

(宜兴 214221)

紫砂壶历久弥新,深受世人的追捧,一把小小的壶浓缩了世间万象,凝聚了丰富的艺术特征,融入了制壶人的思想情感,可以说,每一把好壶不仅仅是一件器皿,更是一件精湛的艺术品,一个能够令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文化载体。人文情感作为衡量紫砂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就备受重视,不一样的紫砂壶承载着不一样的人文情感,这源于创作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对题材的选取提炼程度等,现以紫砂“斑竹壶”(见图1)为例,具体谈一谈这把壶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内容。

图1 斑竹壶

1 主题融入斑竹元素,真情流露

关于斑竹,有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相传上古舜帝离世后,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十分悲痛,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上,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雪白的,还有血红的,便成了斑竹。斑竹泪、斑竹情,每一个蛀斑与裂痕都是一段相思血泪。一份千古不变的情怀,是多少人一生牵动的共鸣。尤其是文人、艺术家,他们的睿智与感性注定了将与斑竹结缘,与斑竹的内涵交织。古往今来佳作不胜数,也是对艺术史的贡献,例如毛泽东《七律·答友人》就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诗句,感染着人们对爱情与友情的怀念。这把“斑竹壶”便以此传说为题材,以紫砂语言对斑竹感情进行又一次升华,如诗如歌,如所有美好的事物真情流露,是整把壶人文情感的主导线索。

2 造型源于斑竹形象,生趣盎然

紫砂花货造型在紫砂壶艺中可谓独树一帜,其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将固有的物象形态塑造成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表现效果更为直接。“斑竹壶”作为典型的花货,其整体造型富于创新理念,以自然斑竹为原型,打造生趣盎然的艺术境界。

“斑竹壶”壶体由一整段竹节构成,好似刚刚顺着竹节的纹络劈下来,整整齐齐,不多亦不少,壶面细腻整洁、光亮如洗。壶身从棱节边缘形成天然的内凹,整体虽为圆形,却显露出难得的平稳之气;棱节上细刻线纹,将竹节的特征表现出来,线条流畅,颇为空灵;壶盖内嵌,与壶身合为一体,同样四方工整,妙法天成,增添了赏壶、把玩的乐趣;虽然造型以工整为性,但一段小竹节构成的壶钮,依然表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壶嘴和壶把可谓独具匠心,抽出的竹片一片聚为流短小精致,一片弯竹把清新韧劲,曲度协调得体。钮、嘴、把包容着壶身,整体于工整紧凑中力现张扬个性,一种现代的力量之美呼之欲出。

“斑竹壶”壶里壶外透露的对称整齐之势,竹节的逼真感、竹段竹枝的弧度等均经过打磨精修完成。精准的线条、对称的棱角、完美的比例,好像是用工尺测量过一般,严谨之度呼之即出。此壶在施展现代工艺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紫砂壶的个性,造型整体流露出工整、夸张的风格个性,生动的形象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是对作品人文情感的具体表现。

3 段泥营造生态色泽,清雅自然

紫砂泥料得天独厚,其泥性特殊,色泽丰富多彩,被冠以“五色土”之美誉,其泥色本身便构成了壶的本质,丰富了紫砂壶的艺术表现范围。段泥,是紫砂泥夹层中的夹脂,原矿绿灰色,烧成后呈米黄色,是紫砂泥料中十分珍稀的一个种类。此壶以段泥制成,米黄色的胎体底调与斑竹浑若天成、清雅无比、简洁朴素,而以红褐色泥装饰的斑纹则栩栩如生,轻点几处,不仅不会产生大面积铺绘的厚重感,反而更加显得生态自然。整壶色泽优雅,红黄对比鲜明,映着夕阳的余晖,流露出一抹淡淡的感伤,升华了整把壶的人文情感。

4 总结

壶艺创作源于生活,也必将回归生活,从生活入手,从文化情感出发,是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江南多竹,身临其境,只有对竹子的特性了如指掌,才能更好地将其刻画出来,“斑竹壶”就是这样一件作品,其外形简练而工整,唯美而大方,它延续了一个感人的传说,讲述了一种相思情愫,不仅如此,还有关于贞洁的歌颂,关于人间真情的赞美。

猜你喜欢
斑竹工整竹节
拼写小明星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九嶷山新发现一片斑竹林
悯农二首
走过斑竹丛丛处
斑竹枝枝何处觅 养心殿佛堂内檐前期修复记
“竹节人”中说“趣味”
迎额头崩出的字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