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达沃斯释放信心

2015-10-08 21:42李晓喻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李克强经济

李晓喻

每年9月在中国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是中国总理向世界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阐述宏观政策思路的一场高端吹风会。第三次以总理身份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李克强,今年在论坛期间回应外界关切,为中国经济“把脉”并开出“药方”。

“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虽然二季度和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成功守住7%这一关口,但近两个月来投资、出口等一些重要经济数据的下滑,加之股市震荡,还是让外界为中国经济的“健康状况”捏了把汗。

李克强并不讳言目前经济面临的困难。在与中外企业家座谈和开幕式致辞中谈及中国经济走势时,李克强除了用“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这两个已被广泛使用的词语外,还首次提出了“稳中也有难”这一新表述。

他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

这种直面问题的坦率态度受到与会者欢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称,承认当前经济遇到的困难,承认进行艰苦政策调整的必要,鼓励全经济参与者共同努力,才有希望渡过时艰。

在李克强看来,中国经济虽“形有波动”,但“势仍向好”。短期数据波动是正常“脉象”,不必随之起舞。

支撑李克强这一“诊断”的第一个理由在于就业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上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2%。中国市场用工需求也保持稳定,东中西部用人需求均大于供给。同时,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也再次“跑赢”了GDP。

“我曾经多次说过,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同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李克强说。

“这实际上是李克强评估经济健康状况的三条‘底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同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尽管部分经济数据有波动,但中国就业充分,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没有丧失正常运转能力,市场主体和部门相对稳定,也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经济数据短期回落并不代表长期趋势。

李克强对中国经济抱有信心的第二个理由在于,尽管经济有所放缓,中国上半年7%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居于前列。

这一点企业感受尤为明显。普华永道大中华区副总裁徐晋表示,中国经济增速尽管放缓,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名列前茅。“我给很多企业做咨询项目时发现,他们眼里的中国仍是一个高速成长的经济体。”

中国经济的“大国效应”是李克强之所以乐观的第三个理由。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经济的支撑并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

刘元春分析,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本轮经济增速放缓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放缓之中有分化,传统行业遭遇困境的同时,大量新动力、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始终有坚实支撑。“作为大国,中国经济有更大的韧性和回旋余地。”

刘元春表示,今后中产阶层的壮大将释放更多消费需求,“一带一路”等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将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创业创新大潮兴起将有助于更多高素质劳动者“人尽其才”,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稳步增长。

此外,宏观政策工具还有不少储备,也让李克强对中国经济有底气。

李克强说,近几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中国没有超发货币,没有搞大规模强刺激,这为下一步调控留下了空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是比较低的,“中国创新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有不少”。

目前“一旦经济有滑出合理区间的可能,我们将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李克强明确表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这不是空话。”

普华永道北京首席合伙人吴卫军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李克强的致辞传递了对中国经济的谨慎乐观情绪,从中可见中国经济仍然不乏韧性和活力。

“中国经济一定能实现7%的增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在论坛上表示,在投资和消费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增长余地。

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看来,“形有波动,势仍向好”概括了中国经济当前转型期的现象,应该说是正常现象。中国经济虽然有点波动,但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还是稳定在7%这个附近,同时加大改革调结构的力度。所以转型正在孕育着新的突破,也为未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打好扎实基础。

增长新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缓中有难”,用李稻葵的话来说,目前中国经济状况一言以蔽之,就是“新的增长点仍未完全营造出来”。

“中国经济确实有些波动和压力。应当看到,一方面整个世界经济形势也在深度调整期,不稳定因素很多,国内经济在周期性因素作用下,整个需求弱化影响还在一个惯性通道中延续。”张占斌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张占斌认为,从产业结构来讲,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一个过程,向好的方面出现了,但有些产业行业个头太小,还不足以完全顶得住下行压力,所以有些领域还存在一些困难,可能还要过一段紧日子,要有更长的应对复杂困难的准备和预案。

面对这一难题,李克强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在国内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此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并撬动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李克强称,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在“双创”热潮推动下,新的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也使就业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能够不减反增。

李克强指出,推动“双创”还能够拓宽中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对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正而言也有积极作用。

本届政府对创业创新的重视程度堪称前所未有。截至目前,李克强已不下10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推动“双创”做出部署。

从接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到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从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到扶持“众创空间”,官方的“加法”“减法”并用,促进“双创”的苦心一以贯之。

在徐洪才看来,李克强在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表述,将创业创新进一步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此重视创业创新的原因,或可从李克强对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阐释中找到答案。

李克强指出,宏观调控政策就像“下围棋”,既落好眼前每个子、有针对性地出招,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留有后手、谋势蓄势,以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创业创新正是宏观政策‘下围棋思路的体现。”刘元春说,创业创新要求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短期内可以促进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能够充分释放大学生等高素质劳动者的潜力,带来新的人力资源红利,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这些好处已经有所显现。据官方数据,2014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0000家以上。

更多对创业创新的利好政策有望出台。李克强称,目前中国已形成了“政府不唱独角戏”“民间投资、外商投资一起干”的多元供给新模式,今后将继续推进这方面结构性改革,使创业创新之路更加顺畅。

另一方面,在国际力推产能合作,以此帮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富余的优质产能找到出口,同时为世界经济增长找到新路径。

国际产能合作实质上是产业和投资的工作。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投资建厂,建设生产线、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区等形式,将产业作为整体对外输出。在李克强看来,这是一条一举多得、三方共赢之道。

他说,发达国家关键技术装备先进,但成套装备和产品因价格较高销路受限;许多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但产业、产品多数在低端;中国拥有中端装备产能,性价比高,综合配套和工程建设能力强,外汇储备充裕,但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开展三方合作好比“凸透镜聚光”,能够把各方供给与需求聚焦,让各方利益交汇,凝聚起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能。

李克强表示,中国愿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建议各方将国际产能合作纳入双边多边合作框架。

实际上,作为中国产能和装备的“超级推销员”,李克强2015年以来已多次为产能合作“站台”。

在对拉美四国进行访问时,李克强首次提出产能合作“3×3”模式,即共同建设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实现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

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李克强关于国际产能合作的倡议得到了响应和支持。

金砖银行副行长Leslie W. Maasdorp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考虑到当前不少大型新兴经济体有改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工业化的需求,国际产能合作符合金砖银行的使命和宗旨,故对其表示支持。“金砖银行或将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发挥积极影响”。

按照中国官方此前发布的计划,近期将在钢铁、冶金、建材、造船、铁路、电力等12个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透露,目前中方已初步圈定15个产能合作重点国家,遍及亚洲、非洲、拉美和欧洲。

李克强在致辞中表示,今后将发挥中国外汇储备多的优势,为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中国与世界需重新适应彼此

国际社会之所以对中国经济担忧升温,除近期多项经济数据下滑外,中国经济政策引发的“意外后果”也是一大原因。

中国央行8月宣布宣布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后,人民币一度大幅贬值,这让亚洲不少新兴经济体紧张不已。有人认为,人民币可能会继续贬值,甚至将引发“货币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深入推进,目前人民币已成“准国际货币”,对世界的影响力明显加大。

李稻葵对此也有同感。他说,在美元已有一定幅度的升值,人民币对美元过去两年来都没有贬值的时间点上实施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实际上是“打了再好不过的一场仗”。至于引发震荡,是因为人民币已成为“准国际货币”,“其汇率稍有波动,周边国家货币就随之贬值,发达国家就会说‘中国经济出问题了。”

9月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企业家代表。

在李稻葵看来,中国国内的改革,特别是金融改革必须考虑国外对中国的认知,“不管这个认知是对是错”。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也在论坛期间表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已经无可置疑地大大提升”,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越来越多地考虑政策调整对全球会产生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又将如何反作用于中国的外贸和资产价格。

“随着中国日益深入地融入全球体系,政策制定也必须越来越有水平。”朱宁说。

中国官方也认识到这一点。李克强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已成为“和国际市场密切关联的经济体”。并提出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协力保持金融市场稳定。

他指出,将按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同时继续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李克强明确指出,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目的是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中国并不希望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因为一旦真的发生货币战对中国“只有害,少有利”。今后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

“这说明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不会动摇,步子不会慢。”姚余栋分析认为,李克强此言等于让国内外对中国金融改革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中国适应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应当用新的眼光重新打量中国。

从全球范围来看,即使经过一轮调整之后,中国上半年7%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上也仍然处于高水平。在此情况下外界仍然担心中国经济,与思维惯性和“不合理预期”不无关系。

“世界习惯了中国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所以对中国目前增速放缓感到不适应。”吴卫军说,世界应当学会如何与进入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的中国相处,学会怎样在经济增速放缓的中国找到新的机会。

朱宁也表示,需从历史和国际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速建立合理的预期。

猜你喜欢
李克强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李克强:RCEP谈判要踢好“临门一脚”
李克强出席上合总理会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李克强的“高铁外交”成绩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