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娃+郭敏杰+姜志立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尤为重要,势在必行,但也却有很大的难度。通过近期渊研分析,通辽市目前现有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不尽科学合理,情况不容乐观,需要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全市中小学校布局现状分析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864所,其中完全小学636所,教学点140个,独立初中8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2所,完全中学初中部5所。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按行政区域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主城区(即城市)学校、旗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关镇(即城镇)学校、苏木镇场机关所在地及其所辖嘎查村(即农村)学校(点)。
主城区学校。市主城区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有40,115人,其中小学阶段学龄人口约1.6万,初中阶段学龄人口约1万人;主城区现有独立完全小学17所和5个小学部,有7个独立初中和3个初中部;现有在校小学生35,981人、初中生28,261人。如今,主城区小学在校生是户籍学龄人口的2.25倍,初中在校生是户籍学龄人口的2.83倍,按学校适宜规模和标准班额计算,需设完全小学34所,独立初中19所。
各旗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关镇学校。城关镇现有小学在校生49,844名,初中在校生31,165名;有独立完全小学33所,以及4个教学点、2个小学部和22所独立初中、2个初中部。如果按学校适宜规模和标准班额计算,需设完全小学62所、独立初中35所,方能满足入学需要。
苏木镇场机关所在地及其所辖嘎查村学校。农村现有小学在校生116,255名,初中在校生41,218名;现有村小586所,教学点136个,小学部25个。按学校适宜规模和标准班额计算,需完全小学431所、初中46所,其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普遍较差,学校分布严重失调。
综上所述,我市基础教育学校分布、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各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等差距较大,造成大量的城区与农区学生择校入学,引发了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
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的措施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使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通辽市党委、政府的宏观规划,制订《通辽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即按照主城区、城镇、农牧区各100万的人口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对全市的教育布局进行整体规划。
一是推进“十个全覆盖”校舍建设和安全改造工程。按照通辽市2014-2016年农村牧区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安全改造建设规划,我市2014年校舍安全改造建设面积为64123平方米,占三年规划面积的44.8%,涉及9个旗县市区138个工程项目,项目完工率100%,规划投入资金14663万元,累计到位资金5071万元。
二是加强对县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按照自治区统一规划要求,市教育局对霍林郭勒市和扎鲁特旗自查情况进行调研视导,并组织两地相关人员赴呼伦贝尔市考察学习。同时,还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员会,成立了通辽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通辽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市政府与各旗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旗县市区也同步制订了实施方案,并分年度逐步完成目标任务,按规划实现达标。
三是编制主城区教育布局规划。结合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和主城区人口增长趋势,科学编制主城区教育布局规划,分期分步整合优化包括科尔沁区、开发区和市直学校在内的教育资源。重点解决人口密集住宅区增加、流动人口增长与学校总体数量少之间的矛盾,满足就近入学的需要。
四是组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联盟。按照有利于学区化管理,有利于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有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通辽市主城区基础教育一体化建设方案》和《通辽市主城区义务教育联盟建设实施方案》;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一体化、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一体化、学前教育城乡发展一体化、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一体化和城乡学校课程改革一体化;推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切实保障特殊群体接受教育的权益,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纳入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考虑;制订《通辽市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暨“三通两平台”实施方案》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如今,科尔沁区、开发区、奈曼、开鲁、扎旗全部启动了义务教育联盟工作,参加联盟学校达83所。联盟内学校之间开展了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五大行动”。通过输出管理、合理配置师资等方式,盘活学校存量资源,快速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五是开展名校创建工程。突出打造名校群体,在均衡发展的同时,实行分期发展战略,力争在三年内集中资源优先发展5所幼儿园、8所小学、6所初中、l所职业中专。启动实施市直普通高中名校建设规划,以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为引领,优化理念、优化队伍、优化管理、优化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内在品质突出特色化办学,强化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与策划,精细管理,做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将通辽蒙古族中学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民族教育学校品牌;把通辽五中、通辽一中、通辽实验中学建设成自治区一流、全国知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加快推进科尔沁三中、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特色发展,让其教学条件基本达到市级优质学校标准,尽快进入市级优质学校团队;把新世纪私立学校、英同英语语语言学校和科区雏鹰幼儿园打造成自治区优质民办示范校。在主城区建立素质教育改革创新基地,开展素质教育课题研究,打造民族文化教育、版画、校园诗教、科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艺术等10个自治区级优势示范项目。
六是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建立五级(即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培训、三级(市、旗县市区、学校)落实体系,全年完成国培95人次、区培5321人次、市培7062人次。按照2014年教育行动汁划的安排部署,超指标培训教师6072人次。全市共培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班主任、青年教师、双语教师、幼儿教师总计7062人次,共计59项.完成了全市32986名教师参加的2014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全员远程研修和校本研修培训。
七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融资平台,整合主城区网络平台建设资金,启动市、旗两级教育信息中心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教育中心网络平台的建设,建立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教师教育网络系统、教学支持系统和优质同步网络课程资源。农村牧区网络终端覆盖到校、到班,让广大教师,特别是偏远农牧区的教师都能够同等享受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市直学校网络终端具备教学研究、成果交流、师资培训等多种功能。
八是健全市、旗、校_二级教研网络。三级教研组织实现了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市教研室以高中教研为主,辐射义务教育;旗县市区教研室以义务教育教研为主,兼顾高中教研;学校以年级组、学科组教研为组织形式。我们要求市教研室和旗县市区教研室开展调研视导、送课下乡、同课异构、评选评价、质量检测等教研活动,并向农村牧区基层中小学幼儿园倾斜。
三、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
为了使学校布局合理,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们以城市、城镇、农村三个为基点,充分考量并兼顾数量、质量、规模与效益等要素,统筹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第一,加快步伐,合理分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硬件条件。一是在主城区尤其是在政府规划建设的新城区中,同步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确保主城区学校布局合理,满足因城市扩容所带来的入学需求,从根本上缓解主城区学校的办学压力。二是适当增建旗县城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初中学校,积极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应对社会“择优入学”的心理,抓好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条件的改善。三是做强农村义务教育,重点建好苏木镇场所在地初中、中心小学以及各嘎查村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同时附设学前教育,以方便适龄儿童就近人学。
第二,加大投入,消除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放在缩小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上,既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城市薄弱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农村地区、城市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又要打破学校重点非重点之分,废除过去那些对薄弱学校存有歧视性的教育政策,改变过去优质教育资源自上而下配置的状况,抓住国家校安工程项目实施机遇,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农村与城市、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创新管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一是要着力解决学校教师补充问题。鉴于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在硬件条件、师资、生源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的现状,建议严把人口关。根据《意见》要求,依法履行对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加强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保质保量地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二是优良师资向农村教育流动。坚持教育、引导与激励并重,充分调动现有教师队伍积极性。加大推进区域师资力量合理交流与沟通机制,形成以强扶弱的教育支援制度,建立优秀教师在农村成长,优秀教师服务农村教育的机制,并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
第四,强化教育公益性,增加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动力。一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营造良好环境。二是改革高中招生办法,把重点高中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弱化中考选拔功能,消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引导学生就近入学。三是重点高中招生比例向农村扩大,可通过降低农村学校学生进入重点高中门槛来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实行义务教育均衡是一项利在百姓、功在国家的大好事,如何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还需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但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市的义务教育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