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 豆 ”是容器

2015-10-07 23:22青铜豆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器皿谓之量词

青铜豆

“豆”字在古代不是代表如今的豆类植物,它是一件盛东西的器皿,大多是陶制的,也有木制、漆制和青铜制品。

从“豆”的甲骨文字形上看,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高脚杯,只是比杯子大得多,有的有盖有的无盖,有的有耳有的无耳。

“豆”字最上面一横就代表盖子,下面的“口”表示“豆”内盛有食物,接下来的两条竖线就代表高脚(柄),最下面一横就表示底座(镫、跗)。“豆”一般是用来盛食物的,有时也作礼器用。《说文解字》曰:“豆,古食肉器也。”《卖柑者言》有言:“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这里的“豆”都是盛肉羹的器皿。

“豆”的质地不同,叫法也不一样。《尔雅》有记:“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豆”字作为一种容器,与杯、碟、碗、盆一样,既可以作名词,又可以作量词。《左传·昭公三年》就记载说,齐国有豆、区、釜、钟四种容量单位,“四升为豆”,即四升等于一豆。《周礼·考工记》中说:“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孟子·告子上》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这里的“豆”字都是应该作量词来理解的。

既然“豆”是一种容器,那豆类植物在古代是用什么字表示的呢?“菽”!“菽”字就是古代豆类植物的总称。《说文解字》曰:“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春秋·考异邮》中说:“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又说:“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诗·小雅·小宛》有云:“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还有陆游的《湖堤暮归》:“俗孝家家供菽水。”等等,这里的“菽”就是我们今天的“大豆”。由于“豆”“菽”两字在古代读音相近,后来逐渐通用,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干脆把“菽”称为“豆”,这样就有了作为植物的“豆”字了。《汉书·杨恽传》中说:“种一顷豆。”《齐民要术》有云:“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这里的“豆”已完全是表示植物的“豆”字了。

“豆”字变成植物后,作为器皿的“豆”字虽然没有立即消失,但人们已经很少用到它了。到了今天,“豆”字早就没有了器皿的身影。

(转自“国学网”)

猜你喜欢
器皿谓之量词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量词大集合
彝族器皿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瓶瓶罐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