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父母:扔掉手机讲故事,最好的爱是陪伴

2015-09-30 04:14应小青
现代家长 2015年8期
关键词:低头族小王子讲故事

应小青

【小巫简介】

儿童教育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英文讲师,北京南山华德福学校创始人之一兼特约顾问。著有《让孩子做主》《接纳孩子》《成功渡过母爱第一关》《小巫教你讲故事》《小巫教你编故事》等10余本畅销书籍。

近日,网上一篇名为《爸爸妈妈被手机抓走了》的动漫组图走红。漫画以一名幼儿的视角来控诉“低头族”父母。每天吃饭、睡觉、走路,甚至上厕所都目不转睛刷屏,父母陪孩子的时间都被手机给抢走了,难怪孩子视手机为怪物。

这则漫画用色并不绚丽,线条也十分简单,寥寥数笔却激起了无数年轻父母的共鸣,不少家长看后直呼“太揪心”。

随着手机、电脑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低头族”父母比比皆是。国内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对此现象十分痛心。她曾在网上和书中撰文呼吁:请父母远离电子产品,多为孩子讲故事,让故事开启孩子温暖快乐的一生……

每位父母都能成为故事大王

“很久很久以前,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联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2007年6月的一个夜晚,北京家中的卧室里一盏橘黄色的台灯调到最暗,小巫搂着5岁的女儿柔声地给她讲《安徒生童话》名篇——《海的女儿》。在小巫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女儿枕在她的臂弯里,长长的睫毛一闪一闪,渐渐进入甜美的梦乡。而小巫腹中的第二个宝宝却好像被美妙的童话深深吸引,在她肚子里拳打脚踢。小巫忍俊不禁,再一次在心中感叹故事的魔力和童话的神奇。

在很多“70后”“80后”的记忆里,几乎每个人都有被故事温暖过的童年。不管是爷爷奶奶讲过的沉香救母、精卫填海,还是父母口中的神笔马良、西游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每次听长辈们讲那些古老神秘的故事,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至今,小巫依然记得童年时代,她最喜欢的事情是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看奶奶一边剥毛豆,一边轻声细语地给她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小小的她双手捧着脸,扬起下巴,听得一脸痴迷,就连梦里都是一片璀璨的星空,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

得知每年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躲在葡萄架下可以聆听到他们的悄悄话,小巫默默地记在心里,当天晚上她躺在被窝里一个劲地告诫自己不能睡着。直到月朗星稀时,她翻身下床,偷偷跑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带着几分兴奋几分紧张,期待着能听到什么。结果,她竖起耳朵等了半天,却只看到一地白月光,听到几声夏夜的虫鸣……

第二天起床后,奶奶奇怪地问她:“明明有蚊帐,怎么你的胳膊和腿上有好几个蚊子咬的包?”小巫噘着嘴巴气呼呼地说:“奶奶,你骗人。昨晚我在葡萄架下听了半天,根本没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奶奶一愣,随即脸上笑成了一朵花。这件糗事很快传遍了亲友圈,大家见到她会把更多的故事娓娓道来……

故事,仿佛一把带着魔法的钥匙,不但开启了小巫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她对世间万物充满热爱和好奇心。从听故事到后来给小伙伴们讲故事,小巫涉猎的东西方故事越来越多。她没有想到,多年后自己会成为致力于儿童教育的专家,至今最大的兴趣是给广大儿童读者和两个女儿讲故事。

身为一名儿童教育工作者,小巫有太多讲座、签售、专栏写作等工作。但她不管多忙,在家时从不会玩手机或平板电脑,而是把时间用来陪伴孩子。特别是每晚临睡前,听妈妈讲故事成了两个女儿最期待的事情。

曾有家长写邮件咨询:“我们也想给孩子讲故事,但笨嘴拙舌,感觉没啥可讲,只好拿着书给孩子念。”还有一位年轻妈妈在微博上抱怨说:“我每晚开着灯给孩子讲三四个故事,自己累不说,孩子更是越听越兴奋,经常闹到很晚还不肯睡……”

针对这些问题,小巫婉转地指出:“讲故事,是增强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如果开着灯,孩子就不能在黑暗中自由想象,也会影响睡眠。照本宣科更不可取,只有父母在讲故事时融入语气和感情,才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滋养。否则,你讲的故事干巴巴的,孩子听起来也索然无味,还不如直接听录音机呢!至于每晚讲三四个故事,太多反而会削弱故事的吸引力,孩子也消化不了,所以讲一两个是最合适的。”

故事是开启童心的一把钥匙

2012年“六一”儿童节,小巫应某幼儿园班主任苏菲小姐之邀,给这群四五岁的孩子讲了《格林童话》中的一个经典故事——《霍勒婆婆》。

这个童话的大意是:从前有一个寡妇,她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勤劳善良的继女,一个是又丑又懒的亲生女儿。毫无疑问,寡妇当然最喜欢、最心疼亲生女儿。由于继女热心帮助了霍勒婆婆,临别时获赠了许多金子,让母女俩艳羡不已。于是又丑又懒的女儿如法炮制,可她根本不愿诚心帮助霍勒婆婆,只会投机取巧,结果只收获了满身肮脏的沥青。

由于小巫讲得绘声绘色,还在桌子上燃起一支玫瑰花蜡烛,抑扬顿挫地弹着莱雅琴,孩子们睁着黑亮的眼睛,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童话当中。

正当小巫要结束故事时,苏菲小姐突然发问:“现在老师要提问了,想当勤劳善良的女儿、收获金子的同学请举手——”孩子们先是面面相觑,然后都懵懂地举起了手。苏菲小姐满意地笑了:“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这个童话的意义。”

小巫来不及阻止,心里暗暗着急。讲完故事后,她在办公室与苏菲小姐有了一次深入地长谈:“由于我们接受的教育方式,说教式故事模式已根深蒂固。但是,以后千万不要向孩子解释童话的意义,或追求故事的中心思想。点到为止,孩子自然会理会。如果刻意说破,反而会造成不恰当的唤醒,也会让孩子心智紊乱。”

在小巫推广“故事教育理念”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讲故事还不简单?只要把自己知道的、书上看过的故事告诉孩子就行了。

可事实上,小巫认为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讲不同的故事种类。比如:对1~3岁的孩子,适合讲简单、甜美的童话故事,还可以配上手偶戏,便于孩子建立图像思维;4~6岁的孩子,可以讲一些自然故事和寓言故事;对再大一点的孩子,适合讲复杂一点的民间传说和英雄故事;至于12~14岁的孩子,不但可以听人物传记故事,而且已经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了。

除了按照不同的年龄段,讲故事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而故事并不是编一个那么简单。对有些心理受到创伤的孩子来说,治愈类故事会起到很大的抚慰作用。

在工作中,小巫曾接待过一对父母的咨询。他们原本有一个聪明活泼的儿子,谁知儿子5岁那年,因为白天喝多了果汁饮料,导致夜里小便失禁。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原本是很常见的行为,谁知那位粗鲁的父亲犯下了致命错误——他先是厉声指责儿子:“你都这么大了还尿床,简直不害臊!”接着在家人、亲戚面前多次说起。5岁的儿子已经有了羞耻心,在父亲的斥责和周围人的嘲笑中,他如受惊的小鹿般不知所措。

第二天晚上,他生怕自己再次尿床,紧张到半夜还睡不着。毕竟是孩子,迷迷糊糊睡着后,由于白天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当天夜里他再次尿床。天亮后,父亲的暴怒可想而知。为了让儿子记住教训,绝不再犯,他干脆打了儿子屁股两巴掌,并惩罚他自己去洗床单。

从那天开始,这个孩子的噩梦就开始了。他几乎夜夜小便失禁,还变得胆怯易怒,拒绝上幼儿园,拒绝跟父亲亲近……此时,父母才意识到孩子可能出了心理问题。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父亲诚恳地向孩子检讨道歉,但仍然收效甚微。

故事胜过所有的电子产品

小巫得知这个故事后,几乎心疼到要流泪了——一个5岁的孩子,谁知道他内心背负着多大的压力和委屈?她亲自编写了一篇治愈童话,并与孩子的父母制订了一套教育方案。

首先,这对父母重新装修了儿子的房间,尤其是把带有不良记忆的儿童床换成了儿子最喜欢的海盗船式木床,墙上挂着木质的船桨、蓝白相间的救生圈,以及镶嵌着贝壳的灯塔,还特意买了一台星空投影仪。

一直郁郁寡欢的孩子看到新房间时,眼睛明显一亮。当晚,先由母亲躺在他身边柔声为他讲故事,这天夜里他睡得比较沉稳。第二天晚上,父亲征得孩子同意后,也加入“家庭故事会”。

这是孩子第一次允许父亲躺在身边,那位父亲激动不已。他强壮的臂弯里搂着瘦弱的孩子,轻轻讲述小巫撰写的治愈童话:“从前,有一位英俊善良的小王子,每天骑着白色带翅膀的马穿行在王国里,他乐于助人,受到国民的喜爱。当然,他的国王父亲和王后母亲也很爱他。

“有一天,王子骑马去打猎时马儿受了惊,冲到后花园里踩踏了国王心爱的七色花。国王大为生气,他指责小王子没有管好马儿,不够懂事。小王子什么也没说,心里满是悲伤。事实上,国王一说完小王子就后悔了,可是后来不管他怎么解释、道歉,小王子都爱理不理。国王和小王子都很伤心,他们明明爱着对方,却不知如何相处。如果你是小王子,你会原谅国王吗?”

黑暗中,儿子轻轻点了点头:“会。”或许是体内的血缘天性,他的小胳膊下意识地搂紧了父亲。那位父亲浑身一颤,忍不住抱住儿子喜极而泣。

就这样,治愈故事焕发出了巨大的魅力。之后,这对父母每晚都会给儿子讲各种故事。在父母的柔声细语和故事的滋养下,孩子渐渐从当初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终于有一天,他不再小便失禁,而且恢复了天真烂漫的笑容。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小巫发现那些听着故事长大的孩子,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都明显优于同龄孩子。在故事的滋养下,他们有着更丰富的情感,而且掌握的词汇量、知识储备量相对也多,这在进入校园后很快就显出优势来。

这种例子,在小巫大女儿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2014年母亲节,小巫从上海做完一场电视节目嘉宾后,风尘仆仆地回到北京家中,发现床头柜上放着一张缀满康乃馨的贺卡,里面用歪歪扭扭的笔迹讲述了一个简短的“傻瓜妈妈”的故事。小巫在看完后的一瞬间,感动到无法言语。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有64%的孩子认为父母玩手机的时间多过陪自己,46%的孩子希望不要上太多的早教机构和培训班,只希望父母能多陪伴自己,能多讲故事。

有一组数字看起来很一般,实际上却触目惊心:

如果我们现在30岁,如果我们能活到80岁,那么还有50年的时间可以和手机在一起。只要我们拿起它,它随时就在身边,听我们召唤……

而我们的孩子目前还小,如果他们长大了,如果他们长到10岁、12岁、16岁,你就会发现,他们会渐渐地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会被学习、老师、同学、朋友、兴趣、爱好等填得很满,他们不会再扑到你的怀里撒娇,不会依偎在你身边听你讲故事……

所以,那些用手机、平板电脑多于陪伴孩子的父母们,请把所有的电子产品放在一边,要用更多的时间拥孩子入怀。慢慢地体味拥有孩子的这些年吧!你会发现,很多孩子和你最亲昵的时光,一旦错过,就再也找不回来!

【编辑:吴万夫】

猜你喜欢
低头族小王子讲故事
小王子
呆萌小王子
呆萌小王子
外星球来的小王子
地铁站点名批评“低头族”
讲故事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