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芬
摘 要: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该文通过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根据行业社会发展需要,构建高职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154-03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Rural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Changfen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a,Tongliang 402560,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s the ke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ypical work task,and takes professional post ability demand as the main thread,then construct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rural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according to indust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As while as complet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so as to realiz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 of rural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Rural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1 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党和国家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的重庆,解决好“三农”问题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进入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也进入深入转型升级阶段。而要建设好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迫切需要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精神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1]。与此对应的现状是农村劳动力配置不合理,且综合素质不高[2],农村经管人才不足,尤其经营复合型的农村经管人才短缺[1]。因此,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大力发展面向一线的农经管理职业教育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确定了高职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是关键,可以说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体系建设[3]。因此,对于高职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要实现面向一线的农经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就要构建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
2 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思路
目前农经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课程设置过于宽泛[4]。在就业为导向下,为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引入了过多的热门的非农课程,导致学生不仅因课时所限无法深入掌握,又因专业目标不明确而兴趣缺失,达不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必须考虑到既要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需要,又要考虑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由此我们确定了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思路为:通过对人才市场的调研,以专业调研、论证为支撑,明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行业社会发展需求,完善课程设置,确立富有时代特性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创业就业为导向,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协调,从而实现符合社会需要的面向一线的应用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3 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3.1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课程开发设计 通过对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和人才市场的调研,以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为依据,以应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并根据岗位能力培养的主线,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一是基层管理干部,主要为县、乡、镇公务员及大学生村官等;二是经营管理人员,主要为从事农业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村社区的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三是技术员,如农业技术推广员、农产品营销与经纪人员等。通过对这些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得出岗位职业的基本素质、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如图1所示。并依据核心能力设置核心课程,具体对应如图2所示。
图1 岗位职业能力
图2 专业岗位-能力-核心课程关系
3.2 根据岗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框架 在明确了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全面培养和提高本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设置4个层阶的课程:基本素质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岗位能力实训课程。基本素质平台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必备的基本政治、身体、心理等人文素质以及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参加职业岗位能力实训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并为终身学习与职业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提供必备的认知条件。专业核心课程为培养本专业学生具备综合管理农村基层工作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奠定基础。专业拓展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具备综合管理农村基层工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职业岗位功能变化的适应力。岗位能力实训课程包括专业岗位能力实训和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通过课程外的岗位能力培训以及组织学生独立进入工作岗位,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4 根据行业社会发展需要,完善课程设置
4.1 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完善课程设置
4.1.1 现代农业发展对农经管理人才的要求 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5]。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经验式管理方式,现代农业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进行科学化的经营管理,同时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显著改进管理方法。这对新时代的农经管理人才也提出了要求,需要具备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有经济学、管理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相关课程。不同于传统农业粗放型的生产模式,现代农业生产走的是集约化的道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土地规模经营逐渐成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而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1]。如何将分散的农户合作形成组织,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规模化、社会化生产,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业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这也对农村经管人才提出了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需要开设涉及农业合作制相关理论与实践、农产品推广、农产品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
4.1.2 新农村建设的升级转型对农经管理人才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任务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进入到升级转型阶段,需要通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通过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民主管理[6],从而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而将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第一步[7]。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需要引入小城镇建设等相关课程。
4.2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完善课程设置
4.2.1 “互联网+”形式下对农业发展的要求 随着手机技术的更新迭代和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由此也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互联网思维”一词正是对此的现象总结。对于农业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一样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并涌现出许多成功的案例[8-9]。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正是体现了在互联网思维下,加快各个行业换代升级的思路。在此社会大形势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自然不能忽视,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需要增加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等课程。
4.2.2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21世纪,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教育部在教办[2010]3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为了推动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次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因此,设置创新创业的课程必不可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具体课程中,纳入实践实训体系更是重点。
4.3 根据行业社会发展需求完善课程体系 通过对行业社会发展需求的分析,完善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最终形成富有时代特性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5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重要的一环。在课程体系框架下,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将课程实训与行业企业实践锻炼以及顶岗实训结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始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如图4所示。
图4 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具体实训内容包括以下3个模块,分别是职业基础能力训练模块、职业专项能力训练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职业基础能力训练模块包括素质拓展训练、办公软件操作等职业基础能力的训练。职业专项能力电子商务实训、农业企业管理实训、农村社会调查等职业专项能力的实训,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的核心和关键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主要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6 结语
高职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是适应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而开设的,虽然在我国属于新专业,但每年招生人数迅速增长,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亟需厘清。本文通过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根据行业社会发展需要,构建高职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同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借鉴。然而仍然还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为适应现代行业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延伸的课程如何保证逻辑性和系统性;如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对接,并融合到实践教学中;如何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明贤,黄文清.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及供给机制的完善——基于现代农业需求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丘赠英.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学术纵横,2015(05).
[3]杨玉荣,张春凤,肖文博.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基于涉农高职课程体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4(18).
[4]李广梅,栾敬东.涉农就业导向下的农经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2(10):48-51.
[5]王冀川.现代农业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
[6]李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4(06).
[7]罗淳,罗玲.以小城镇发展深化新农村建设之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8]韦龑.用互联网思维做农业[J].创业家,2013(11).
[9]敖煜华,李长灿.用互联网思维升级传统农业[N].杭州日报,2015-07-14.
(责编:张宏民)